德陽“夫妻檔”紮根大涼山支教路:希望一直教到我們教不動為止

2016年8月,四川省公佈了《四川省省內對口幫扶藏區彝區貧困縣工作方案》。四川省委、省政府決定,在原有“7+20”對口援藏總體不變的基礎上,確定一批經濟基礎較好、財政實力較強的市、縣(市、區),開展省內對口支援藏區貧困縣、扶貧協作彝區貧困縣工作。

《方案》提出的總體目標是,通過對口幫扶雙方共同努力,到2020年穩定實現藏區彝區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為此,德陽市市委、市政府安排了旌陽區幫扶越西縣、綿竹市幫扶甘洛縣、什邡市幫扶喜德縣和廣漢市幫扶金陽縣。

近日,記者跟隨德陽宣傳部組織的採訪團赴大涼山深處,再次瞭解對口幫扶的進展情況。採訪中,發現幫扶幹部人才隊伍中有不少的幫扶故事。

“我們要是回了德陽,那這裡需要教育的孩子們怎麼辦?一想到他們那一雙雙充滿求知渴望的眼睛,就不忍心走……”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孝泉中學老師劉潔說,支教,要對學生們用心,久了,你會發現捨不得他們。

2018年7月,劉潔在越西縣支教滿一年,本該回到孝泉中學的她,卻因為捨不得山裡的孩子,毅然向德陽市旌陽區教育局申請再支教兩年,把孩子們帶到初中畢業。9月,旌陽區委組織部在選派第二批援彝幹部赴越西時,丈夫胡國德再次報名。

至此,胡國德夫婦倆繼續攜手走上了赴大涼山的支教路。

堅信唯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夫婦倆“三進”大涼山

從2010年第一次支教算起,胡國德算是三進大涼山。

德阳“夫妻档”扎根大凉山支教路:希望一直教到我们教不动为止

工作中的胡國德。(郭洪興 攝)

“說到為什麼來支教,那還得從我小時候的經歷說起。”胡國德說,他來自中江縣的一個農村裡面,一共七姊妹,我排老六。那個時候家裡特別窮,加上我爹媽一家九口人就擠一間房子裡面,弟弟一吵夜,全家都醒,並且那個時候基本都沒有米飯吃,肉就更加不用說了,一年也吃不了幾次。

然而,知識給胡國德一家帶來了希望。

胡國德如願考上大學,畢業後被分到了德陽市旌陽區楊嘉鎮中學任教。他也曾想過下海去掙錢,但知識對於整個大家庭的重要性讓他壓制住了內心的衝動。為了改變家庭的現狀,他和妻子劉潔老師在工作之餘,還承擔起了輔導侄兒侄女們的重任。如今,十三個侄兒侄女,有兩個研究生,三個律師,兩個會計師,還有兩個汽車技師,還有一個正剛讀西南石油大學,最小的一個讀初一,胡國德的女兒明年也將就讀北大研究生。

德阳“夫妻档”扎根大凉山支教路:希望一直教到我们教不动为止

工作中的劉潔。(郭洪興 攝)

妻子劉潔小時候的境遇與胡國德頗為相似。

“從小生活在農村,條件差,父母親沒有什麼知識文化,但他們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就是讀書才能夠改變我們的命運!”劉潔說,從小學到大學,因為父母親沒有文化,他們幾乎不能指導我們,一路上,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都有很多好老師在幫助我,所以我今天才能走上講臺。初中時我的班主任特別關心我,到現在他也經常要問一些我的工作情況。高中時我的班主任甚至說,你就當我家的女兒吧。可能就是因為這些印象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裡,所以在我走上講臺教我的孩子的時候,腦海裡經常會浮現出他們的形象,我心裡想我一定要當一個好老師,向他們學習。

“實踐出真知,知識真的可以改變‘小家’的命運。當接到支教的消息後我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下來,我很想去大山裡面去看看,看看有沒有可以使上力的地方。”胡國德回憶說,2010年他去到了昭覺縣民族中學;2016年秋,夫婦倆攜手如願走上了昭覺的支教之路,被分到了東晨中學;2017年秋天夫婦倆到了越西二中。

免費給孩子們補課 面部大面積燙傷不下“火線”

“我們這個年級共16個班,劉潔和胡國德兩位支教老師擔任了兩個重點班的教學任務,用他們的教學理念,帶動了全年級的學習成績提升。”越西二中初中部年級組長謝永紅說,劉老師還時常利用課餘時間給學生義務輔導,讓課堂上沒能跟上的同學,通過課下的學習,一同進步。

德阳“夫妻档”扎根大凉山支教路:希望一直教到我们教不动为止

劉潔和孩子們一起收蕎麥時合影。(受訪者提供)

在離學校300米處的起居套間,胡國德夫婦倆利用週末在客廳給孩子輔導,中午還要給他們做飯。

“在教孩子們的時候,因為我喜歡給他們講一些道理,舉一些事例,孩子們慢慢懂事了,學習就特別努力。學校集會的時候孩子們也自發的帶上英語書,在悄悄的背單詞,下課了也不出去玩,留在教室,邊讀邊記單詞,所以我經常被他們感動。但因為孩子們的學習能力有差別,學習效果就不一樣,一部分同學很努力,但沒學會,後來我就想利用週末的時間,把初一的基礎打好,那麼他們初二初三就可以很順利的學好了,所以許多同學就自願的到我家來,我免費教他們英語。”劉潔說,因為許多孩子家離學校很遠。學校週末也不供餐,我就想給他們煮點午餐,學習結束在我家裡吃了就回學校也方便,也不用花錢去吃一些不太健康的食品。

“劉老師,你為我們輔導,又不收一分錢,我們還經常吃你的飯,這樣下去,會把你吃窮的。”

“不要貧嘴,快認真看書!”劉潔開心地打斷了周金枋開玩笑的話。

2019年5月19日星期天,劉潔給幾名學生開起了英語“小灶”。中午時分,像往常一樣她給學生們做起了飯。

劉潔張羅著給孩子們打一壺豆漿補充營養,通電後,豆漿機冒起了白煙,見情況不對,劉潔跑過去拔掉插頭,此時,豆漿機的蒸汽噴出,燙在右臉上,導致面部三分之二被灼傷。

孩子們紛紛關心著要不要緊,劉潔捂著臉忍著疼痛,“老師沒事,出去買點藥就行,你們吃了飯就各自回家啊。”由於醫療條件有限,劉潔只能簡單買了點藥敷上。

第二天,劉潔忍著疼痛依然站在講臺上為孩子上課。學校、教育部門的同事和領導們希望劉潔回德陽治療,但她卻說,“學校這麼缺人手,如果回德陽,孩子們的學習會被耽擱,我敷點藥就行,沒事。”

劉潔除了在學習上關心她的學生外,在生活上也特別照顧他們。有學生感冒病了,她會親自帶他們去醫院,並且自掏腰包付醫藥錢;有學生錯過了飯點,她就在300米外的“家”裡給他們煮;有學生天冷穿得單薄,她就帶他們去商店,比著個頭挑著暖和的買。學生們都說,“劉老師就像媽媽一樣親!”而劉潔所教的八年級兩個班,學生的英語成績分別名列年級第一、第二。

彝區變化大 揮之不去的仍是對孩子們的牽掛

“2010年我去到了昭覺縣民族中學,第一次走進教室我還是震撼到了:一股異味撲鼻而來,我讓大家打開門窗,終於好了一點。但是開口才知道更大的問題是語言,他們好多都還不能熟練的說漢話,所以根本不能與他們熟練的交流。說真的,當時的情況離我的預期有很大的差距……”胡國德回憶說,但是孩子們那渴望走出大山的眼神一直揮之不去。

2016年秋,胡國德與妻子再次走上了昭覺的支教之路。

“這裡的情況比五年前好多了。領導們也深深的知道改變學生行為習慣的重要性,以及漢語的重要性,所以說他們在假期的時候就到校惡補語文。當我們進到教室的時候,好多同學也都能夠聽懂了,每天下午吃飯後的那段時間我們住的地方都擠滿了同學們,他們異常積極的跑來問各種各樣的問題……”胡國德看著彝區孩子的變化,喜在心裡。

2017年秋天,胡國德夫婦倆來到了越西二中,這裡的情況比昭覺要好,學生們的起點也好多了。

德阳“夫妻档”扎根大凉山支教路:希望一直教到我们教不动为止

胡國德夫婦倆接受採訪。(郭洪興 攝)

在胡國德的日記裡,記錄著一個小故事。

熱玉安康是胡國德教過的學生,如今已經念初三。他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彝族男孩,一米六點多的個兒在七十幾個學生中並不突出,但是他聽課的習慣卻比大部分同學都要好,所以第一次上課,胡國德就記住了他的名字。

隨著後面的瞭解,胡國德知道了他是一個苦命的孩子,家裡有五個兄弟姐妹,他排老二,他姐已經早早的就輟學了,兩個妹妹和弟弟還在村上讀小學,老實的父母沒有文化一大輩子都守著幾分土地,根本就沒有管理孩子們的學習,一有時間就偶爾幫周圍的人打打零工,供家裡的零用開支,所以說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學習上他也比班上好多同學努力,因此多次月考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某天的課堂上熱玉安康突然某根筋不對,任性的爆發了,並加入了班上搗亂的同學的行列。隨後,學習成績也一落千丈。”胡國德說,於是我決定該找他好好談談了,第一次的談話並不順利,他始終把自己禁閉起來,沒有敞開心扉。緊接著第二次我又找他談話,在我開導了差不多一個小時的時間後,他流下了大顆大顆的眼淚。原來是他爺爺的病倒,家裡的過度貧困作為了引燃他放棄自己的導火索,聽著他的傾訴,我又給他講了我的家庭,看到他慢慢的釋然我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後來期末考試的時候他又衝了上來,進入了班級的前列,記得不久的表彰大會上他還上去領獎了。

“他內心是否已足夠堅強?班上其他的同學們也是否健康成長?”如今,胡國德一直牽掛著熱玉安康和孩子們。

“我一直認為作為一名老師,只要無愧於我的學生,無愧於孩子的家長,我就是一個成功的老師! 對於支教這個經歷,我認為是我從教幾十年最有意義的時光,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可以靜下心來,全心全意享受教育教學的樂趣,沒有名利的打擾。”劉潔在採訪結束說,“如果有條件的話,我真的很想在這兒一直教到我們不能教書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