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迎來“高光時刻”,它漲價背後的推手到底是誰?

本想著一路飆升的“二師兄”能夠放慢腳步,但現實……

兩個月前,肉鋪老闆說起豬肉,再漲下去,買的人更少了,應該要降了

如今,豬肉的價格可謂節節高,比上次的價格一斤還漲了七八元。

這種上漲的速度,讓很多人買肉有種逛奢侈品店的感覺,看的起,卻吃不起,曾經一言不合就來上一斤,如今也只敢說少拿點,嚐嚐鮮。

身價飆升的“二師兄”

其實,從豬肉的週期來看,豬肉上漲屬於正常現象,一般情況來講,豬產業每3—4年一輪週期,上一波豬肉的高點在2016年,之後生豬價格開始下跌,在2019年的春節才見底,即使沒有非洲豬瘟,豬肉也該漲了。

但是讓人驚訝的是這波上漲的價格創下了20年曆史新高,2016年豬肉最高價格也只有25元/斤,如今已經漲到了40元/斤。

雖然現在很多人因為節節攀升的豬肉價格減少了對豬肉的供給,但是由於大家對雞蛋,魚肉,雞肉的增加,使得這些肉類也跟著上漲。據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公佈,同比上漲3%,創近6年來新高。其中,豬肉價格同比上漲近7成,成為推動物價漲幅擴大的主要因素。


豬肉迎來“高光時刻”,它漲價背後的推手到底是誰?


豬肉價格還要漲多久?

俗話說:“肉賤傷農,肉貴傷民”,在兩極化的價格下,會導致供需失衡。那麼豬肉到底還要漲多久呢?

豬肉的價格受到了供需價格的影響,比如,去年冬天,受豬瘟的影響,使得豬肉價格出現暴跌,甚至一斤只要八元,導致許多養豬戶放棄養豬,使得中國生豬產能持續下滑,今年豬肉供應相對偏緊,價格上漲較快。

中國人食用豬肉的文化根深蒂固,我國居民肉類消費的結構中仍是豬肉消費為主,據數據顯示人均能達到每年40kg/人(雞肉消費量為 8 KG/人)。2018年全國豬肉消費量在5600萬噸,按歷史數據,全球豬肉產量1.2億噸,中國5500萬噸,歐盟不到2400萬噸,加拿大每年200多萬噸,佔比不到2%,巴西每年不到400萬噸,佔比3%,美國1100-1200萬噸,雖然今年中國一直靠進口豬肉來維持價格的穩定,但是國外豬肉量級太少,要靠進口豬肉很難將缺口補上,儘管現階段在市場機制和政策支持下,豬肉養殖已密集展開,但是豬肉要想真正回落需要等到2020年下半年。

而且隨著春節的到來,豬肉的供給小於需求,勢必還會出現不小的漲幅。

“二師兄”到底有多重要?

豬肉價格關係到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構成,在宏觀經濟裡,CPI一旦超過某個指標,便自動認定為貨幣超發,這是非常不科學的。

據相關數據顯示,9月份CPI同比上漲3%,漲幅較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繼2013年11月後,再次回到“3時代”。

最近儘管鮮果價格漲幅回落,蔬菜價格下降。甚至東北農民抱怨因為豬肉價格暴漲,導致大白菜滯銷,因為許多人取消了豬肉燉白菜,酸菜燉肉這類菜,導致大白菜的供需關係失衡。

可見,CPI的問題還是在由於豬肉生產不足而導致的系統失衡,打破了原有的各種食品供需關係。

現階段想要解決豬肉過快上漲,只能通過進口豬肉,然後,擴大產能,但是僅僅依靠小農養殖戶並不能掀起一方漣漪,事實證明,大規模的科學養殖才能對抗類似非洲豬瘟這樣的疫病,越是規模化養殖占主導地位,越能擺脫豬週期對經濟的影響,越能讓老百姓真的吃上放心肉。

未來,豬肉是否會回到10時代,估計還需要一段時間,對此,不少網友調侃,不愧是豬年,二師兄驚動了全世界!

最近,你吃豬肉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