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塊墓碑講述革命往事 博山下莊烈士陵園修建於何時?

30塊墓碑講述革命往事 博山下莊烈士陵園修建於何時?

“精神猶存!”走進下莊烈士祠,迎面四個大字令人感慨萬千。

魯中晨報關於聖隆社區(原張店區道莊村)的報道,在張店區引起轟動,很多讀者紛紛致電希望瞭解詳細情況。下莊烈士祠位於博山區博山鎮下莊村村西,因此又名西安烈士祠,其北面是巍峨的雲行山。此時,黃櫨樹漫山紅遍,猶如燃燒的火焰,映襯著山腳下那些追求自由的靈魂。1938年,31歲的中共淄博特委軍事部部長薛雲亭和警衛員王清江,為了掩護群眾和其他群眾轉移,在這裡與日偽軍進行了頑強戰鬥,最後壯烈犧牲。下莊烈士陵園到底有多少塊墓碑,又有多少烈士安葬在這裡,而陵園又是什麼時間建立的?10月29日,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再次來到博山區博山鎮下莊村,為讀者們的疑問尋求答案。

30块墓碑讲述革命往事 博山下庄烈士陵园修建于何时?

10月30日,淄博市派鄉村振興服務隊博山三隊的隊員們來到博山下莊烈士陵園,打掃烈士墓,並重新描畫墓碑上的碑文。

下莊烈士陵園建於何時

10月29日一早,記者瞭解到,博山區下莊村的工作人員剛剛對下莊烈士陵園和烈士祠進行了清理和盤點。“我們對整個烈士陵園進行了清查,目前,這裡有30塊墓碑,大小50餘座墳頭。下一步,我們將繼續關注此處烈士陵園的維護。”當天中午1點許,記者跟淄博市派鄉村振興服務隊博山三隊副隊長邵萬華,來到博山鎮下莊村烈士陵園。經過仔細盤點,我們發現這裡一共30塊墓碑,其中上書“烈士”的28塊,比較特殊的有兩塊,其一,上書“民族英雄段營長文義之靈柩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九月九日立”,其二上書“韓俊秀山東長山城北陶唐口人故於民國廿八年(1939年)五月初六日”。韓俊秀這一塊墓碑,還有待相關部門繼續查證。另外,碑上有“烈士”字樣的墓碑,還有兩塊比較特殊,一塊是2007年新立的國承典烈士墓碑,一塊是1938年立的李殿璜指導員的墓碑。除了以上四塊墓碑,其餘包括山縱第二大隊薛雲亭和剛剛被確認身份的南方域等26位烈士的墓碑,全部是“一九四四年八一立”。這也就是說,1944年8月1日這一天,八路軍山東縱隊某部在這裡舉行了一次集體安葬儀式。這個儀式非常隆重,除了找人鐫刻烈士墓碑,而且多年之前犧牲的烈士,也立碑紀念。

30块墓碑讲述革命往事 博山下庄烈士陵园修建于何时?

烈士薛雲亭的墓碑。

下莊烈士多是淄博、膠東人

“我們一直在查證這些烈士的身份,以便早日讓他們的親人瞭解他們的事蹟。”在烈士陵園,下莊村支部書記石志國告訴記者,因為手中的資料十分有限,這個工作很難開展。比如南方域烈士墓碑上就只有“參加八路軍山縱”短短一行信息。為了便於記者深入瞭解,石志國請來了下莊村70歲的村民任永固。任永固告訴記者,他年輕時聽說,這些烈士大部分是從膠東來的學生兵,他們有文化,作戰勇敢,是八路軍山東縱隊的主力。記者通過墓碑上的文字瞭解到,這裡的烈士的確有很多膠東人,籍貫明確的有七位烈士,比如姚國良烈士、王錦堂烈士、王盛彥烈士、王瑞亭烈士是黃縣(今龍口市)人;姜喜安烈士是萊陽人;梁維仁烈士、畢可為烈士是文登人。淄博市有八位烈士,比如王德泉烈士是博山北嶺人;陳樂安是博山池上人;王玉山是長山縣九區衛固鎮(後劃歸淄博高新區衛固鎮)人;南方域烈士已經明確是張店區道莊人;劉毓林烈士是博山大街人;徐文華烈士是桓臺四區大龍子莊人;陳洪一烈士是博山陳疃村人;國承典烈士是博山區南博山鎮上結老峪村人。另外,還有濟南市三名烈士,其中包括長清的趙瑞甫烈士,萊蕪的劉榮增烈士和劉子壽烈士。

30块墓碑讲述革命往事 博山下庄烈士陵园修建于何时?

在漫山紅透的雲行山下,青瓦白牆的烈士祠格外耀目。

著名烈士薛雲亭犧牲在此

從這些墓碑上透露的信息中,記者瞭解到,1938年在洪山口戰鬥犧牲的烈士最多,這次戰鬥中,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五支隊有姚國良、姜喜安、梁維仁、王錦堂、王盛彥、顏成鐵、畢可為、杜基奎、王瑞亭、趙瑞甫等10位烈士。另外,在1942年臘月初八廟子嶺討吳戰役中犧牲的烈士有劉榮增、劉子壽。在1944年討吳戰役中殉國的烈士有劉毓林、李文軒。其中最著名的烈士是薛雲亭,他和王清江是1939年6月19日在夏莊(今博山鎮下莊村)戰鬥中犧牲的。原博山區文化局局長孫悅欣曾經編著《博山鎮抗戰史話》一書。他告訴記者,薛雲亭又名薛有興,1907年出生於陝西省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來到中共淄博特委擔任軍事部部長,當年6月18日,薛雲亭得到地下黨從北博山敵人據點傳出的情報:日偽軍準備進攻下莊。薛雲亭經過全面分析之後,作出迎戰部署。6月19日凌晨,北博山據點日偽軍300餘人,沿淄河急速向下莊進犯,發現敵情的下莊黨支部軍事委員李明海鳴槍報警,由於當時風大,槍聲沒有傳到下莊村。當敵人從下莊東西兩路包圍時,薛雲亭才在下莊北門發現敵情。當薛雲亭率部向西山轉移,就要進入秀才峪安全地帶時,他為了掩護群眾轉移,轉身向敵人射擊。敵人發現樹林裡射出火光,立即用機槍掃射。為了減少犧牲,薛雲亭命令警衛員王清江和指導員安凱平留下阻擊敵人,其他同志繼續撤離。“薛雲亭下達命令後,一邊舉槍還擊,一邊拿出文件放進嘴裡咀嚼,來不及咀嚼的,就撕碎扔到河灘上。”就這樣,他們為群眾和其他同志的轉移贏得了時間。隨後,他告訴安凱平,“你道路熟悉,趕快和小王撤離。”此時,一顆子彈擊中了薛雲亭頭部,他壯烈犧牲。警衛員王清江見狀,立即向他撲去,不料也被子彈擊中。此時,安凱平身上也兩處中彈,所幸後來被老鄉救走。

30块墓碑讲述革命往事 博山下庄烈士陵园修建于何时?

南方域烈士墓前擺放著家人送來的一束鮮花。

烈士身世尋訪還在繼續

30块墓碑讲述革命往事 博山下庄烈士陵园修建于何时?

10月29日,博山鎮的工作人員來到下莊烈士陵園打掃烈士墓。

10月29日下午3點,記者離開下莊烈士陵園,來到雲行山下的下莊烈士祠。走進烈士祠,記者看到裡面擺放了四行烈士靈位,經過清點,一共有74塊。記者發現其中就有參加1938年下莊戰鬥的李明海和王清江。不過,薛雲亭烈士的靈位沒有在這裡面。記者從淄博市博山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瞭解到,因為薛雲亭是著名烈士,為了更好地宣傳他的事蹟,他的靈位早前已經遷至位於博山區白石洞附近的博山烈士陵園。在烈士祠內有一塊上書“精神猶存”的巨型木匾,落款是“一九五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立”。“這個烈士祠裡面的靈位也換過好幾次了,最近的一次也是上世紀九十年代重新更換過的。”石志國告訴記者,祠堂門口的木質對聯“德昭日月流芳百世血沃中華光照千秋”和匾額“西安烈士祠”都是2000年以後新做的。記者瞭解到,目前博山鎮像這樣的烈士祠一共有五處,除了下莊烈士祠,還有郭莊東庵子烈士祠、南博山烈士祠、北博山烈士祠和朱家莊烈士祠。“這五處烈士祠跟劉家臺村的博山縣委舊址一起,組成了紅色博山鎮的一條紅色文化旅遊線路。順著這條線路,我們在瞭解博山鎮紅色文化的同時,還可以挖掘烈士背後的故事,像南方域烈士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需要我們繼續調查和了解。”邵萬華表示,關於烈士身份的調查仍然在繼續。如果讀者對這段歷史感興趣或者有所瞭解,請致電0533-3585000與我們聯繫。

30块墓碑讲述革命往事 博山下庄烈士陵园修建于何时?

10月30日,淄博市派鄉村振興服務隊博山三隊的隊員們來到下莊烈士陵園,打掃烈士墓,並重新描畫墓碑上的碑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