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那么以后谁来种地

第一;70、80、90后对种田地的现状

60后的农村人已经快老了,想种田地,想做也不怎么做得动了,70后的大部分的人是跟随父母一起做过农活,也都懂得种田种地。在分土地的时候七零后是分到了田地的,但是70后的人大多数都去到城市里面务工了,不愿意继续务农。

农村80后的人,小时候也跟着父母做过一些农活,对于种田种地的单个活动,是懂得去做的。因为在八零后长大了很多人去外面读书,或者是父母外出务工,直接被带出去了,读完书之后就在外面工作,或者在外面务工。因此对务农和种田地的整个流程是不会的,因此即使八零后的人回去做,没有人带领不怎么知道做整个流程的农活。(当然我这里指的是大部分人群)

农村90后的人,因为独生子女比较多,都是父母眼里的宝贝疙瘩。只要父母能做的农活也基本上不用他们做,也有很多90后一出生父母就在外面务工,接触农村比较少,自然对种田地也比较陌生。农村90后的父母普遍的认为,种田种地没有什么出息,都不愿意子女像他们一样务农,所以也就没有怎么教他们做这些事情。父母基本上给子女宣贯的是,用心读书,在城市里面去工作,或者创业,因此90后的人对种田种地考虑得比较少。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那么以后谁来种地


二;不愿意种田地的一些原因

1、最主要的原因我觉得应该是,不挣钱!农民一年非常辛苦,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一年,结果发现什么钱也赚不了。首先粮食和蔬菜不值多少钱,农民没有很好的渠道销售,往往被几个收购的人把价格垄断,价格压的太低。城市里面小红辣椒卖六块钱一斤,农村竟然出现五毛一斤的现象,农民采摘了不卖又容易坏掉,被迫低价卖。

再有就是化肥,农药和种植成本太高,种植出来的东西卖不起价格,甚至出现亏本的情况,很难维持下去。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那么以后谁来种地


2、外出务工比在家务农赚钱,在这个物质的时代,农民工也要吃饭啊,在农村务农也很辛苦,不仅要懂得什么时候耕地,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收获。还要懂得24节气,稍微懂一点天气的规律。

既然这么辛苦,农民肯定就选择外出务工了,虽然在外面做工也累,毕竟工作内容相对单一,没有在农村这样繁琐。收入相对比在农村有保障,这些年农民工在外面的收入也还相对可以。

3、在农村的消费和开支也大,人情往来,子女读书,结婚生子,改善生活,那样都要钱。没有钱老婆都很难取得到,生活支出的压力比较大。在农村务农根本满足不了,所以不管是70、80、90后自然就不愿意在农村种田种地了,很简单,人往高处走嘛!

三;种田地缺乏吸引力

在这个快速的经济时代,以钱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时代。现在的农民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选择务农,现在可以选择进城务工,读书后出去做事。

做生意,创业也是农民工可以选择的方向,在众多方面的选择方面,在农村务农相对没有什么吸引力。不管几零后,都面临这样的困境,和抉择。

选择务农,生活情况还不如出去稍微做几个月事情的人。还有在农村和人们的观念中,务农不是一个特别体面的工作,所以就都不愿意在农村了。

四;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如果没有利益的驱动,很难吸引这几大零后回去务农,除非都在城市里面混不下去了。如果有些因素发生改变,也会吸引农业的发展。

1、政府大力扶持农村的种植养殖,当在农村的种植养殖有一定的价值,不管几零后应该都会吸引他们,去学习去做。

2,在农村开展一些项目,改变以前的那种种养模式,往新农村新农民方向发展。让项目有规模化,系统化管理,能够形成产销模式畅通,有一定的收入。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那么以后谁来种地


3、土地集中流转,统一管理,让种植更加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效率化,实现农场制管理,让农民成为职业化,这样即能够保障中国的粮食供给,也能保证农民的收入问题。这样自然的就会有人去学习,因为如果往这个方向发展,农民这个职位又要重新学习,因为以前的经验未必有用。

未来的农民需要懂得操作设备,科学管理,商务洽谈,不仅仅只是种田种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