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談種地。那麼以後誰來種地

第一;70、80、90後對種田地的現狀

60後的農村人已經快老了,想種田地,想做也不怎麼做得動了,70後的大部分的人是跟隨父母一起做過農活,也都懂得種田種地。在分土地的時候七零後是分到了田地的,但是70後的人大多數都去到城市裡面務工了,不願意繼續務農。

農村80後的人,小時候也跟著父母做過一些農活,對於種田種地的單個活動,是懂得去做的。因為在八零後長大了很多人去外面讀書,或者是父母外出務工,直接被帶出去了,讀完書之後就在外面工作,或者在外面務工。因此對務農和種田地的整個流程是不會的,因此即使八零後的人回去做,沒有人帶領不怎麼知道做整個流程的農活。(當然我這裡指的是大部分人群)

農村90後的人,因為獨生子女比較多,都是父母眼裡的寶貝疙瘩。只要父母能做的農活也基本上不用他們做,也有很多90後一出生父母就在外面務工,接觸農村比較少,自然對種田地也比較陌生。農村90後的父母普遍的認為,種田種地沒有什麼出息,都不願意子女像他們一樣務農,所以也就沒有怎麼教他們做這些事情。父母基本上給子女宣貫的是,用心讀書,在城市裡面去工作,或者創業,因此90後的人對種田種地考慮得比較少。

“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談種地。那麼以後誰來種地


二;不願意種田地的一些原因

1、最主要的原因我覺得應該是,不掙錢!農民一年非常辛苦,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幹一年,結果發現什麼錢也賺不了。首先糧食和蔬菜不值多少錢,農民沒有很好的渠道銷售,往往被幾個收購的人把價格壟斷,價格壓的太低。城市裡面小紅辣椒賣六塊錢一斤,農村竟然出現五毛一斤的現象,農民採摘了不賣又容易壞掉,被迫低價賣。

再有就是化肥,農藥和種植成本太高,種植出來的東西賣不起價格,甚至出現虧本的情況,很難維持下去。

“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談種地。那麼以後誰來種地


2、外出務工比在家務農賺錢,在這個物質的時代,農民工也要吃飯啊,在農村務農也很辛苦,不僅要懂得什麼時候耕地,什麼時候播種,什麼時候施肥,什麼時候收穫。還要懂得24節氣,稍微懂一點天氣的規律。

既然這麼辛苦,農民肯定就選擇外出務工了,雖然在外面做工也累,畢竟工作內容相對單一,沒有在農村這樣繁瑣。收入相對比在農村有保障,這些年農民工在外面的收入也還相對可以。

3、在農村的消費和開支也大,人情往來,子女讀書,結婚生子,改善生活,那樣都要錢。沒有錢老婆都很難取得到,生活支出的壓力比較大。在農村務農根本滿足不了,所以不管是70、80、90後自然就不願意在農村種田種地了,很簡單,人往高處走嘛!

三;種田地缺乏吸引力

在這個快速的經濟時代,以錢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的時代。現在的農民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沒有太多的選擇,只能選擇務農,現在可以選擇進城務工,讀書後出去做事。

做生意,創業也是農民工可以選擇的方向,在眾多方面的選擇方面,在農村務農相對沒有什麼吸引力。不管幾零後,都面臨這樣的困境,和抉擇。

選擇務農,生活情況還不如出去稍微做幾個月事情的人。還有在農村和人們的觀念中,務農不是一個特別體面的工作,所以就都不願意在農村了。

四;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

如果沒有利益的驅動,很難吸引這幾大零後回去務農,除非都在城市裡面混不下去了。如果有些因素髮生改變,也會吸引農業的發展。

1、政府大力扶持農村的種植養殖,當在農村的種植養殖有一定的價值,不管幾零後應該都會吸引他們,去學習去做。

2,在農村開展一些項目,改變以前的那種種養模式,往新農村新農民方向發展。讓項目有規模化,系統化管理,能夠形成產銷模式暢通,有一定的收入。

“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談種地。那麼以後誰來種地


3、土地集中流轉,統一管理,讓種植更加規模化,機械化,自動化,效率化,實現農場制管理,讓農民成為職業化,這樣即能夠保障中國的糧食供給,也能保證農民的收入問題。這樣自然的就會有人去學習,因為如果往這個方向發展,農民這個職位又要重新學習,因為以前的經驗未必有用。

未來的農民需要懂得操作設備,科學管理,商務洽談,不僅僅只是種田種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