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戒失德行為,需法治德治並舉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對於道德領域的突出問題,《綱要》提出,要綜合施策、標本兼治,運用經濟、法律、技術、行政和社會管理、輿論監督等各種手段,有力懲治失德敗德、突破道德底線的行為。要組織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不斷淨化社會文化環境。(10月28日《新京報》)

不可否認,當前,國民道德素質滑坡現象,令人堪憂。在一些國家公職人員中,腐敗和瀆職現象嚴重;在一些經濟活動中,市場秩序混亂,失信欺詐現象屢見不鮮;一向被視為淨土的科學界和教育界,也時時出現弄虛作假和學術不端的行為;更令人痛心的是,一些青少年道德水準下降,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歧途。

更為嚴重的是,與人民群眾生活及生命安全休慼相關的食品藥品行業,問題頻出,醜聞不斷,正面臨著道德誠信全線淪陷的嚴峻挑戰。如不加以遏止,不僅影響社會秩序,蠶食經濟成果,更將危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建設,影響民族發展大計。基於此,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組織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建立懲戒失德行為常態化機制,形成扶正祛邪、懲惡揚善的社會風氣。

國家長治久安,必須在大力發展經濟、實施依法治國的同時,重視道德建設,堅決實施以德治國。對一個國家的治理來說,法治和德治,從來都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缺一不可的。法律是強制性的約束,道德是自覺性的約束,它們都是維護社會秩序、規範人們思想和行為的重要手段。在依法治國的前提下,大力強化道德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才能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健康發展。

可見,懲戒失德行為,需法治德治並舉。一方面,建立與新時代相適應的思想道德體系,遏止道德滑坡,是一項複雜而艱鉅的系統工程,需要全黨重視,全社會共同努力;也需要企業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和主要從業人員積極主動參與,更需要相關管理部門從自身做起,樹立廉潔高效的政府形象,提高執法為民的公信力。另一方面,樹立誠實守信的商業道德,運用法律手段和其它約束機制懲治失信行為,是維護市場交易公平,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需要。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講求信用是商業道德的核心內容。當前,要整頓好市場經濟秩序,教育和監督企業在經濟活動中實行誠信經營、文明經營,就必須綜合施治,法治與德治並舉。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