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魚病可不僅僅是多用藥而已,我來告訴你到底該怎麼預防魚病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由於疏於預防造成的疾病經常會給養殖者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必須貫徹“預防為主,防重於治”的方針。所謂“預防為主”,就是要把預防水產養殖疾病提到主要日程,從而不斷加強水產養殖疾病的預防。

所以在魚病多發的秋季,我們更應該重視魚病的預防,而不是隻能做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標不治本。

那麼,如何預防水產養殖中的疾病呢?預防疾病可不是簡單的多用藥的事,而是要從多方面改善環境才能有效預防魚病,要是真以為多用藥才能預防疾病,那也就怪不得掙不到錢了。

預防魚病可不僅僅是多用藥而已,我來告訴你到底該怎麼預防魚病

一、注重改善底質

部分養殖戶過分強調對水體本身的調節管理,而忽視了對池塘底質的改善。池塘底質直接影響著水質,底質的土壤種類,酸鹼度,營養鹽類,有毒有害物質,病毒細菌,淤泥厚度等,直接影響水體相應的各項指標。比方說淤泥少的沙土池,往往會出現水質瘦,肥效短,水質不穩定等情況;有的池塘長年施用糞肥,或多年沒有清淤,底質淤泥厚,有毒有害物質多,魚發病率高,水質怎麼調,都很肥,特別是在高溫季節,易發生翻塘現象,或是水肥藻相不好而致白鰱不長。

一般老池塘每年都需要清除池底淤泥,只保留底泥10~15cm即可。老魚塘致病因子較多,應注重清塘殺菌防病,這是控制養魚少生病的關鍵。應選擇晴好天氣進行清塘消毒工作。

二、改善養殖環境

進入秋季,在池魚未出現發病症狀之前進行新塘轉換,這是改善養殖環境的最佳方案。若條件限制,也可以把大量老化池水換掉,補充新鮮江河水來保持良好的水質,同時,早晚應適當多開增氧機,保證充足的溶氧。若已出現發病症狀或缺少換水條件,則可使用生石灰調水,過氧化鈣增氧和二氧化氯等化學方法處理,還可使用微生態製劑或中草藥製劑改良,總之,必須確保魚類有良好的生態環境。

EM菌在水產養殖中的使用效果被廣泛認可。但是EM菌發酵好的原液使用起來成本較高,而且經過廠家經銷商長時間儲存,菌的活力也會下降。近幾年市場上比較受到養殖戶歡迎的是EM菌菌種。養殖戶購買回去後可以自己擴培。自己發酵的EM菌菌液使用起來成本低,而且現發酵的的菌液數量多活性好。那麼在選擇EM菌菌中的時候大家要關注菌種的好壞。一般而言,判斷菌種好壞有一個最簡單的指標pH值。因為EM菌種的乳酸菌含量最多,EM菌菌液的pH值較低說明乳酸菌含量豐富,也就意味著整體的EM菌活性較高。一般而言pH值在3.5以下就算是好菌種,如果可以達到3以下就算是質量特別好的EM菌種了。

預防魚病可不僅僅是多用藥而已,我來告訴你到底該怎麼預防魚病

三、控制餌料肥料的投放

投餌工作在保持池塘水質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投餌過多就會造成水體汙染,水質富營養化,有毒物質積累,水環境惡化,病原微生物繁殖,使魚生病。可以在計算魚體重測算投餌量的前提下,通過設置餌料臺,觀察魚類攝食情況,根據剩料多少來調整投餵量。餌料要求質量高。餌料及其原料絕對不能發黴變質,餌料的營養成分要全,特別不能缺乏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應是對環境汙染少的環保飼料。

在餵養中,部分養殖戶認為魚吃飽,生長快,魚的抵抗力就強,特別是在魚價上漲的年度或季節,養殖戶感到有利可圖,加大投飼量,促使魚體快速增長,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魚類過飽攝食,必然會出現以下幾大不利之處,一是魚體表面上生長速度快,但抗病力卻下降,患肝膽綜合症;二是部分飼料沒能完全消化,餌料消化利用率低,飼料成本高;三是魚排出的糞便對池塘汙染大,水質過肥,易發生細菌性傳染病。鮰魚,草魚,青魚等魚類在二齡魚種階段,一旦因投飼過量而發病,帶來的魚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極高,有的近乎滅頂之災。

在控制餌料投放的同時,也要注意合理施肥。通過適度培肥,使浮游生物處於良好的生長狀態,增加水體中的溶解氧和營養物質,從而培育出良好的水質,輔助魚類生長。

四、增強魚類自身抗病力

秋季,池魚同時面臨上市和越冬的壓力,如沒有足夠的免疫力是很難抵禦各種病蟲害入侵的,因此,秋季飼養管理,除保持飼料營養均衡、科學投餵外,還應適當補充維生素Vc、Vb、Ve和微量元素等,還可適量添加保健性中草藥進行病害預防。

維生素是維持生命的必要元素,人類每天也需要補充大量的維生素。由於人類腸道的構造,消化能力較強,一般的維生素製造為普通的顆粒。但是水產動物,如小龍蝦、螃蟹和南美白對蝦等動物腸道較短、吸收能力較差,因此維生素的顆粒越小越容易吸收。國外最新的技術是將維生素製造為納米級別的顆粒,這樣水產動物的吸收率就大大提高。其次,納米級的維生素水溶性好,無論是拌料還是潑水使用效果都要好很多。

預防魚病可不僅僅是多用藥而已,我來告訴你到底該怎麼預防魚病

五、使用藥物防治

雖然藥物防止不是預防發病的全部,但也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我們需要以防為主,做好消毒工作。做到定期、定時消毒預防。

但是我們也不能濫用藥物,要通過水質情況決定是否使用藥物,用什麼藥物,用多少藥物。部分養魚戶不論魚的健康情況怎樣,從清明節前後開始,對魚體定期喂藥,對魚池定期殺蟲殺菌,使用藥物劑量也大,這種情況下魚不發病則已,一旦發病,蟲體和細菌的耐藥性強,治療難度大,只有依靠更換藥物品類,加大藥物劑量,延長用藥時間等措施來彌補,這樣一來易產生藥害,藥物對魚體的損害,藥物對水質的破壞,造成惡性循環,最嚴重的後果是,魚不是病死的,而是藥害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