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4年,燒光1500萬現金,終於選擇結束創業,迴歸穩定的生活

2019年,經濟不景氣,企業發展困難,尤其是小型創業公司更是舉步維艱。

創業之初就招兵買馬,一年後又回到最初一個人的狀態。

創業4年,燒光1500萬現金,最終選擇從這種狀態中抽離出來,迴歸穩定的生活。

相信這樣的創業例子不在少數。創業的人那麼多,可是真正成功的少之又少,創業路上的艱辛與掙扎只有經歷了才懂得。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創業者的那些事。

堅持4年,燒光1500萬現金,終於選擇結束創業,迴歸穩定的生活


故事一,創業一定需要團隊嗎?

今天無意刷到一個朋友的短視頻,我有些好奇,因為她以前創作都是集體創作,就視頻裡包括幾個人那種。但今天我看到這一條,只有她自己。

我發了個消息問她,她回:

知道為什麼這個視頻裡,只有我自己嗎?因為錄這個視頻那天,我的團隊集體辭職了。既然沒有人一起錄,我就寫了一個獨角戲的旁白,自己錄。

我想起了去年她剛要創業時我給她講過的話,我說不要一開始就追求所謂的團隊運作,先把自己的產能利用充分。創業起步,並不需要按照完美的商業計劃書裡寫的那樣,各個角色都要到位,這反而可能增加成本和管理難度,更容易失敗。

和絕大多數初次創業者一樣,我這位朋友並沒有聽進去我的話,很快她的團隊就招兵買馬,擴充到十餘人。畢竟,這看起來才像一個公司,創始人也才有一個CEO該有的樣子。

一年之後,又回到了最初一個人的狀態。朋友說,其實沒必要一開始就找那麼多人,一個人反而可能過得更輕鬆,她想明白了更多事情。

現在她自己運營一個幾百萬關注量的新媒體號,每個月大幾萬的收入,狀態明顯比前陣子好了些。

堅持4年,燒光1500萬現金,終於選擇結束創業,迴歸穩定的生活

故事二,堅持四年,燒光一千五百萬。

相比而言,第二個朋友的故事,更為典型。

互聯網行業,社區服務類App。公司運營了四年,時間不可謂短。員工大幾十人,還不包括一些兼職的。四年花掉的錢,不多也不算少,一千五百萬。

今天下午和這位朋友敘舊,朋友說,搞了四年,終於有點疲態,不想搞了。想暫時從這個狀態中抽離一段時間。

“我可能需要一兩年的時間,過一下穩定的生活。”

朋友說完,神情有些凝重。跟我對視了兩秒,把頭扭向了窗外。

這兩天的深圳,淅淅瀝瀝的小雨。十七八度的溫度,對這座南方城市來說,已經算得上真正的入冬。

“懂得很多道理,還是過不好一生。你要去跟創業的人講聚焦,講起步切入口要小,講放棄沉沒成本,誰不知道?我沒創業的時候,這些東西都看了無數次,背得滾瓜爛熟了。但唯有當自己真正跳進市場裡,才發現知道有個卵用,還是要傻逼過,才能真懂!”

朋友說,其實去年他就知道這個公司遲早要結束,但就像養育了三年的孩子,誰又捨得輕言放棄呢?於是結束的時間,一推再推,推到了現在。

該放棄的,終歸還是要放棄。沉沒成本不可追,這不是你教大家的嘛!”

朋友在這樣的關頭,還能記得起我在金融課裡講的東西,我感到欣慰。

堅持4年,燒光1500萬現金,終於選擇結束創業,迴歸穩定的生活

創業這件事,做失敗了,簡直太正常。如果有誰跑來和你說,第一次創業,就大獲全勝,才是不正常。

很多創業的人一開始都懷揣著各種夢想和情懷,但卻相對忽視了賺錢這個目標。那麼賺錢重不重要呢?太重要了!

就如我之前寫過的那樣,不要習慣了容易,就把容易當做常態,而忘記了生活本該有的曲折。

不要習慣了有個idea,拿個business plan就能招來投資人,然後搭建團隊,開發產品,圈用戶......,就忘記了創業其實是需要賺錢的,是需要現金流的。

在上升週期,錢多,人傻,速來。這樣的模式不能說罕見,在媒體的放大下,很多人甚至誤以為創業其實是個很簡單的事兒。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都是十分膚淺的認知。

還有,一些習慣了辦公室吹著空調畫PPT的白白淨淨的書生,也似乎認為有個好的商業計劃加上資本,就意味著成功一半。或者是,不少人總認為,創業沒有團隊怎麼行,怎麼著也得好幾個人一起搞,才能做出成績,才能改變世界。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是他們奉行的哲學。

但真實的創業生態,離這些媒體報道里的故事,離商學院教科書上的案例,都相去甚遠。

大量成功的創業者,在一開始,根本就沒有團隊的概念。團隊這個東西,大家似乎都有點過於迷信了。更多人絕對不等於更有效率,更不等於更容易成功。事實上,尤其在經濟的下行週期,人越多的創業團隊,越容易死。

堅持4年,燒光1500萬現金,終於選擇結束創業,迴歸穩定的生活


此外,在越是困難的時期,創業這件事,就越會迴歸到它的本質。創業的本質是什麼?是做生意。雖然人們會用形形色色的浪漫詞彙來形容創業,但這改變不了它是做一門生意的商業本質。

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什麼?要賺錢,要產生現金流。

這一點,在經濟上行期,在創業泡沫很大的時候,嚴重被創業者低估了。當然,這不能怪他們,大環境使然。

潮水一旦褪去,你就會發現那些不太注重現金流的創業公司,成批成批的死去。甭管它是曾經被資本吹上天的明星公司(小黃車大家並不陌生),還是沒有被媒體關注的普通公司,甚至是一個搞自媒體的“個體戶”,結果都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那些在泡沫時期懂得剋制,懂得聚焦,懂得深挖用戶需求,懂得創造價值,懂得靠自己造血的公司,在潮落之後,才會開始綻放光彩。

夢想很遠大,情懷也很感人,但創業的人任何時候,都要保持一個“生意人”該有的思維。生意人是什麼思維呢,我不管這個東西未來會怎麼樣,我先要有產生cash flow的本事。

不要說生意人思維格局太low,那些天天喊著改變世界的擁有大格局的人,很多都連一個商業週期都沒熬過,剛一入冬,就被凍死了。

想要創業,先問問自己,有沒有能力憑自己本事先賺它一百萬。沒有的話,最好別來趟這趟渾水,這個遊戲不屬於你。

堅持4年,燒光1500萬現金,終於選擇結束創業,迴歸穩定的生活

堅持了四年,燒了1500萬現金後,得到了什麼?我如此問朋友。

“肯定不是物質回報,我創業四年肯定還沒在公司上班掙得多。但更多的其他方面的成長吧!很多東西,得自己經歷了,才真正懂。”

比如呢?我繼續問。

“比如,一開始總想做加法!這個點子行不通,用另一個。這個產品線不行,加一個。公眾號做不好,試試微博,試試抖音。或者都搞上,總有一個能行。

但到後面,才發現應該做減法。一個個都砍掉,發現真正打到用戶需求的,就一個東西。有時可能一個東西也沒有,前面做的全是無效的,是自己腦補的!”

懂得放棄,懂得聚焦,懂得以小見大,懂得以深謀遠,才是真正的智慧。

管理的三大核心:

1,用制度來約束人的獸性。

2,用機制來激發人的人性。

3,用文化來昇華人的靈性。

老闆應該如何通過分錢統一員工的立場,讓其自動自發幹勁十足!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轉發此文後,私信我,立刻贈送《薪酬體系及股權激勵制度》《公司增資擴股協議模板》《入股股東合作協議書》《股東合作及股權協議書》《股權代持協議》《股權激勵協議書》《股權投資協議》《股東退出機制》《虛擬股權激勵協議》其中任意一份資料!並有專業老師免費為您提供諮詢服務。

關注我,持續分享乾貨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