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那麼多武林高手,為何他們不去當兵殺鬼子?金庸說了實情

晚清時期,戰亂紛起,民不聊生。在列強的逼迫下,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使國將不國。二戰時期,日軍全面侵華,中原大地千瘡百孔,兒郎們紛紛奔赴戰場,捍衛自己的家園。

但當世一些名聲大噪的武術大師,如黃飛鴻,葉問,楊露禪等人卻沒有上戰場,這是為什麼呢?武力高強的大師,不是可以制服更多敵人麼?

對此疑問,以下幾條原因或許可以解釋。

近代中國那麼多武林高手,為何他們不去當兵殺鬼子?金庸說了實情

第一,武術注重的是個人之間的對決,而兩軍對戰注重的是整體實力,其中包括排兵佈陣等。一人的優秀或許可以使他自己在戰場上略有優勢,但並不能影響大局。

第二,熱武器時代,注重使用冷兵器的武術已經被戰場淘汰。近代戰爭中,能使戰爭形勢迅速扭轉的只有威力強大的熱武器。槍械、炸彈、坦克的威力,是刀劍無法比擬的。所以擅長冷兵器的武術大師,在熱武器對決的戰場並不能發揮出優勢。

第三,戰爭的勝利與否關鍵在於綜合國力是否強盛。晚清時期,閉關鎖國,政治制度腐朽、經濟落後、軍事發展早已停滯,綜合國力的落後,才是戰爭開始中國節節敗退的原因。

雖不能在戰場上大殺四方,但武術作為我國的國粹,是值得我們去了解與學習的,武術大師也值得我們尊敬。

1867年,洋人攜惡狗於香港設擂臺,向華人邀鬥。黃飛鴻不甘受辱,赴擂臺將惡狗擊斃,揚我華威。

近代中國那麼多武林高手,為何他們不去當兵殺鬼子?金庸說了實情

一代宗師楊露禪,開宗立派,發展太極拳。太極在當今社會仍舊受人民的喜愛,受陰陽感化,柔中有剛,練習太極,更有強身健體的作用。

葉問發展詠春拳,使中國詠春拳名揚海外,獲得國內外稱讚。使當時國外人民對中國的印象有所改觀,並不是所有人都是東亞病夫,中國有一種很厲害的功夫,中國人也不好惹。

更不必提葉問的弟子李小龍,使中國功夫名揚四海。波黑莫斯塔爾有一座李小龍的雕像,時值波黑國內克羅地亞族和波什尼亞克族紛爭不斷,為促進民族團結,雙方決定建一所代表和平的雕塑。兩族信仰不同,各自尊崇自己族的英雄,對雕塑是哪位英雄的問題仍然爭吵不休。

最後,兩族人民一致認為,李小龍是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英雄,於是,在莫斯塔爾市的西班牙廣場上,李小龍的雕像屹立在那裡。

近代中國那麼多武林高手,為何他們不去當兵殺鬼子?金庸說了實情

這些大師做出的貢獻都是不可估量的,對國粹保留與傳承的貢獻,不亞於在戰場上廝殺獲得的成就。

其實早在多年前,對於武林高手為什麼不去當兵殺鬼子這個疑問,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已經在他的作品中道出了實情:“一個人任你武功天下無敵,到了這千萬馬之中,卻也全無用處,最多也不過自保性命而已。”

武俠大師手撕鬼子的電視劇看起來很爽,但那並不是真實的。每一個並不優秀的士兵,也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對象。而武術大師,在另外一個領域,也做出了傑出貢獻,更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尊敬。

參考文獻:

《金庸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