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封賞秦瓊四品官,為何會封賞王伯當與宰相平起平坐的官職?

瓦崗軍巔峰期,擁兵三十萬,還有一大批成名的虎將,比如秦瓊和程咬金、王伯當、單雄信等人。瓦崗軍失敗之後,李淵採取各種手段,招募失散的瓦崗軍舊部,吸引他們來投奔大唐。李淵給李密寫信,在信中給李密許諾了豐厚的加盟條件。

據《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六.唐紀二》記載,李密在接到李淵的招募信之後,信心滿滿地對部將們說:“只要我去投奔大唐,李淵必定會厚待我。大家跟我一起去大唐,我保證讓大家有榮華富貴。”

李密跟手下的謀士武將一番合計之後,就決定去投奔大唐。李密投奔大唐的時候,除了帶著兩萬人馬之外,還有一個忠心耿耿的武將王伯當。李淵聽說李密帶領兩萬人馬前來歸降,派使者遠迎李密。

李密看著李淵派來迎接的儀仗規模盛大,得意洋洋地說道:“我擁眾百萬,一朝解甲歸唐,山東連城數百,知我在此,遣使招之,亦當盡至;比於竇融,功亦不細,豈不以一臺司見處乎?

李淵封賞秦瓊四品官,為何會封賞王伯當與宰相平起平坐的官職?

李淵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唐初的官職,太尉、司徒、司空號稱三公,太傅、太師、太保號稱三師,都是正一品的榮譽職位。唐初的官職,實權宰相最大的是尚書令,正二品,只有李世民當過。其他的宰相,都是正三品。李密以為李淵會給自己封一品三公之位,才會說出“豈不以一臺司見處乎”之語。

李淵召見李密,封李密為光祿卿。光祿卿是九卿之一,是從三品上官職。李密想當正一品三公,卻只得到了從三品九卿之位。美好的願望,碰到了殘酷的現實,讓李密感到很失望。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六.唐紀二》記載,李淵只給李密封了從三品九卿官職,卻給王伯當封了左驍衛大將軍的官職。唐初的武職事官,最大的就是正三品上十二衛大將軍。左驍衛大將軍作為十二衛大將軍之一,是正三品上官階,與正三品上宰相平起平坐。

大家要知道,大名鼎鼎的秦瓊和程咬金,投奔大唐之初,獲得了李世民厚待。李淵封給秦瓊和程咬金的官位,也不過是秦王府統軍。

按照《舊唐書.職官志》的記載,秦王府統軍,只不過是正四品下的官職。從統軍到十二衛大將軍,還隔著正四品上、從三品下、從三品上、正三品下四個官階。

李淵封賞秦瓊四品官,為何會封賞王伯當與宰相平起平坐的官職?

李世民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普通人就算是三年升一階,也要十五年,才能從正四品下統軍,升到正三品上十二衛大將軍。秦瓊和程咬金功勳卓著,他們不是普通人。兩個人都是用了六年時間,才從正四品下統軍,升到正三品上十二衛大將軍。

筆者早年讀《資治通鑑》,一直搞不懂一個問題:“李淵給初來乍到的秦瓊正四品下的官職,卻給了同樣初來乍到的王伯當與宰相平起平坐的十二衛大將軍官職,王伯當有那麼厲害嗎?”

直到今天,筆者重溫《李密墓誌銘》,才弄懂了這個問題。李密的墓誌銘,是由瓦崗軍舊部魏徵書寫的。裡面有一段文字,描寫了李密歸唐後的遭遇:”公威雖未振,主自為謀。蓋當世舊部先附,多出其右。故吏後來,或居其上。懷漁陽之憤憤,恥從吳耿後列。

李淵封王伯當為十二衛大將軍,不是因為王伯當有多厲害,而是為了噁心李密。李密才得了一個從三品上的官職,他帶來的王伯當,卻得了正三品上的官職。昔日的瓦崗軍帶頭大哥,比昔日的瓦崗軍部將還低了兩級。換誰處在李密的位置上,心裡都會不舒服。

李淵封賞秦瓊四品官,為何會封賞王伯當與宰相平起平坐的官職?

李密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李淵不僅僅是給了王伯當一個人比李密高的官職,王君廓和徐茂公(李績)、張公逸等瓦崗軍舊將,官職都在李密之上。李密看著“蓋當世舊部先附,多出其右,故吏後來,或居其上”,肯定會“懷漁陽之憤憤,恥從吳耿後列

”。

李淵用提拔瓦崗軍舊將的方式,來噁心李密。瓦崗軍舊部得了高官厚祿,有許多人對李淵感恩戴德。王伯當對李密很忠心,他對李密的處境非常不滿。李淵為了激怒李密,還幹了許多事情。比如縱容大唐官員,去李密府上敲竹槓。

李密被欺負了,心裡憋了一肚子氣。就在這個時候,李淵又出么蛾子了。李淵為了激怒李密,在宴會上讓李密傳菜。光祿卿的職位,本來就有負責安排皇家宴會膳食的職責。李淵讓李密傳菜,倒也無可厚非。李密在遭遇了一系列刁難之後,越發覺得李淵讓他當光祿卿是羞辱他。

李密回府之後,把一肚子委屈告訴了王伯當。王伯當聽了李密的委屈事,心裡也極度不平衡。這件事情,典出《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六.唐紀二》的記載,原文是:“嘗遇大朝會,密為光祿卿,當進食,深以為恥。退,以告左武衛大將軍王伯當,伯當心亦怏怏。

李淵封賞秦瓊四品官,為何會封賞王伯當與宰相平起平坐的官職?

王伯當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王伯當建議李密,找個機會去山東招募瓦崗軍舊部,以期能東山再起。李密早就想造反了,就向李淵申請去洛陽幫助大唐招募舊部。李淵處心積慮激怒李密,就是為了等李密造反。李淵將計就計,讓李密帶著王伯當去山東招募舊部。

李密帶著王伯當來到桃林縣,殺了李淵的使者,攻下了桃林縣。李淵早就準備好了兵馬,李密剛剛起兵,大唐的人馬就把李密截住了。一場短暫的廝殺之後,李密和王伯當被殺死。李淵下詔,把李密和王伯當的首級斬下來,以此來震懾來降的瓦崗軍舊部。

把《資治通鑑》和《李密墓誌銘》的史料結合起來看,就會發現:“李淵封王伯當為十二衛大將軍,是一場陰謀。李淵想殺李密,但是找不到藉口,所以用加封李密舊部等手段,來逼反李密,王伯當只是李淵激怒李密的棋子之一。”

本文史料來源:《資治通鑑》《李密墓誌銘》《新舊兩唐書》

本文由王福星原創。碼字不易,請尊重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本人已經和維權公司簽約,委託維權公司代理維權。未經授權轉載者,維權公司會代表本人維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