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是抵達彼此的“通行證”

“藝術最重要的功能便是溝通,因為互相瞭解是整合人類的一股力量;而且,共享互惠的精神更是藝術活動的主要層面之一。”當我作為一個評委來“觀看”第六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時,著名導演塔可夫斯基這段關於藝術功能的闡述便浮現心頭,並倍覺其恰切與親切。當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舉辦到第六屆,我們確實有理由說,絲綢之路也是一條電影之路,這條電影之路也是一條關乎藝術、夢想、生命、文明與愛的溝通、瞭解、共享、整合之路。

電影既是“觀看”的對象,同時也提供“觀看”之道。它讓我們與夢境相遇,與現實重逢。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是絲綢之路各國電影的匯流,讓我們在時間與空間的寓言中與世界交談。當我們通過電影互相看見彼此,美好便由此誕生。這也正是舉辦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的意義所在。

於是,《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幸福的拉扎羅》《流浪地球》三部來自不同國家且風格迥異的電影獲評“金絲路”傳媒榮譽年度故事片,便毫無違和感。英國、法國、比利時三國聯合出品的《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將普通人的困境以及困境中愛的力量刻畫得淋漓盡致;意大利、瑞士、法國、德國聯合出品的《幸福的拉扎羅》,通過現實與幻境的糾纏、個體與群體的困境、文明與野蠻的衝突,以充滿隱喻的敘事編織起關於人性、命運、歷史和現實的寓言;中國影片《流浪地球》,以中國文化和中國價值觀為靈魂,以創紀錄的電影工業生產能力為筋骨,以迥異於世界科幻片的中國式全球敘事為策略,將中國電影對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共同情感的表達推向了全新的高度。這樣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藝術生態,在其他參選傳媒榮譽單元的影片和所有參加展映的影片中,都可以被生動而深刻地感受到。

有意思的是,來自土耳其的評委Levent給自己起了一箇中文名雷文庭。這個在中國生活工作多年的土耳其媒體人總是說,我姓雷,雷鋒的雷!說完便得意地笑起來。在閉幕式現場,白俄羅斯著名導演維亞切斯拉夫·尼基福羅夫胸前佩戴著一枚毛澤東像章,舉著白俄羅斯國旗與其他各國電影人一起登上舞臺。這是外國嘉賓對中國文化的認同。而在福州的文化地標“三坊七巷”,充滿歷史感的傳統建築裡,一個個各國電影人參加的論壇,一場場各國電影的主題展覽,也正是中國傳統與絲綢之路各國文化的相遇與激活。

電影,既是“文化名片”,生動地展示著一個國家的形象;電影,也是“文化底片”,形象地顯影著一個國家的底蘊;電影,更是“文化芯片”,深刻地揭示著一個國家的精神密碼。電影並不提供解決方案,但卻讓陌生的心靈相通。當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將絲綢之路各國電影匯聚起來,那一張張“文化名片”“文化底片”“文化芯片”,便成為我們彼此貼近、抵達對方的“通行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此之謂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