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老人,善待妻子——记李福明的“文明家庭”

孝顺老人,善待妻子——记李福明的“文明家庭”

李福明(左一)一家人

李福明,1952年生人,自部队转业后直至退休前,他一直是集宁铁路分局的一名普通职工,现居于集宁区建设街安大国际嘉园小区。

李福明的妻子陈喜英原是市民政局的一名干部,2004年被诊断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人”。从此,李福明独自承担起家庭重担,并精心照顾生病妻子。

十五年如一日照顾“渐冻人”妻子

2004年的一天,李福明的老伴像往常一样买菜回家时突然双腿无力,身体失去重心,瘫在楼梯上。自那以后,他便开始带妻子辗转呼和浩特、北京各地多家医院检查,最终妻子不幸地被确诊为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又称“渐冻人”,目前医学界尚无治愈方法。

在得知病情后,陈喜英曾一度想放弃治疗,李福明对她说:“有你才有家,病一定要看,我会一直陪着你。”

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陈喜英最后没了吞咽功能、不能说话、肢体一动不能动。由于她无法自主呼吸,所以只能将她的气管切开,24小时靠佩戴呼吸机、制氧机、吸痰机维持正常呼吸。她身上还插着鼻食管、膀胱造瘘管等来维持进食、排便等。

在5000多个日日夜夜的精心照顾和护理下,陈喜英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打破了世界卫生组织对渐冻人只能活3到5年的定论,李福明从此成为“专职护工”。

照顾老父亲,孝心与爱心兼顾

屋漏偏逢连阴雨。2014年李福明在抢救病危妻子的同时,86岁的父亲又接连两次脑出血。

李福明父亲第二次脑出血量130毫升,在内蒙古医院抢救时,同样是气管被切开,插入鼻食管。医生们已经下了“不行了”的结论,医院也放弃了治疗。李福明就把父亲接回家中,靠着“七分护理,三分治疗”的方法,每天为父亲拍背、输液、喂饭,硬是把父亲又从死亡线上挽救了回来。如今,李福明91岁的老父亲在家人搀扶下已能行走。

现在,虽然妻子和父亲身上分别都插着5道管子,靠6台机器维持生命,但今年69岁的妻子依然如40多岁一样年轻,瘫痪在床十几年从没生过一个褥疮。91岁的父亲也是红光满面,瘫痪在床5年,同样没生过一个褥疮。

李福明在护理妻子和父亲的过程中,不但创造了护理的奇迹,也创造了医学上的奇迹和生命的奇迹。

2015年,李福明入选“内蒙古好人榜”,同年5月,李福明一家被自治区文明办和妇联评为“最美家庭标兵户”;2016年5月,李福明家庭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评为“第十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2017年1月,李福明被中央精神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2017年2月,李福明家庭被自治区精神文明办授予“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家庭”荣誉称号;2017年11月,李福明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7年12月,李福明被授“2018年全国社区春节联欢晚会公益形象大使”荣誉称号。记者 徐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