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城里孩子的学业更优秀?

为何城里孩子的学业更优秀?

我们都知道,城里的教育比乡下的教育更优质。但是到底“优”在哪里,估计大部分人没有仔细分析过。小编虽才疏学浅,但还是想冒昧地在这里给大家作一个抛砖引玉的分析。

很多人也许会说,因为城里教师工作更加努力,所以城里孩子成绩好;乡下教师不够敬业,所以孩子成绩提不起来。

但实际是这样的吗?答曰:“非也!”我们承认每一个单位都有个别不太敬业的人,教育单位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各大单位的大多数人是努力工作的,教育单位也一样。

那原因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小编窃以为,这都是因为乡下家长和城里家长对孩子的不同态度!

可能有人会说:“孩子的学习主要靠学校,乡下家长和城里家长对孩子的态度能有什么不同?不外乎都是要孩子好好学习呗!难道有哪个家长不想孩子学习好?只要教师认真上课了,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这话乍听是没错,可是大家好像没有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乡下家长想要孩子学习只是在“心里想想,嘴上说说”而已,很少会落到实际行动中去——孩子在校不完课堂作业,教师说不得、摸不得,教师就不敢管教孩子,否则就是自找麻烦;当老师告诉家长,他的孩子没完成家庭作业时,家长一般会装糊涂:“啊,我明明看他做了呀!”或者甩锅给教师:“作业太难了,孩子做不了!现在教的知识咋这么深?”无知和没边的溺爱让教师束手无策。

另外,很多农村地区统一的教辅资料就只有一本练习册和一本试卷。因此,各科教师在每学期想让学生买一两本资料,但很多家长要向教育局告状:说加重了家长经济负担,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其实,说什么加重负担都是假的,农村孩子做的各种练习量不及城里的十分之一,不外乎是不想出钱买资料!

还有,乡下也没有各种的课外辅导机构——即使偶有,家长也会认为孩子是不需要进那些辅导机构的,那些都是想整家的钱的,都是不高尚的。孩子如果在校没有学习好,那一定是教师不够努力。哪位教师如果动员孩子参加个补习班,那这位教师一定动机不纯!

十个手指有长短,各种花开也各有时节!智力分类型,发育有早晚。所以,每个人的学习、理解能力也各有差异。对于那些学习比别人更加吃力的孩子,让他们参加课外的辅导是必要的!

家长们好像自己手中拿着“尚方宝剑”,牛X不行。让孩子买资料,告!让孩子参加补习,告!教育局想要的是稳定,当然不想看到有人反映情况啦,那就批评处罚教师和学校呗。

一些无知的家长认为自己赢了还沾沾自喜,却不知道他们的孩子和城里孩子将来会参加一样的高考,一样的试卷!在自己还在傻乐时,社会的“大筛子”无情地把自己的孩子隔在了社会的“最底层”!

城里孩子丰富的各种工具书,各种教辅资料对孩子的学习助力颇多!而且城里大部分孩子参加“晚辅”机构,也扎实了孩子的实践练习。城里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家校共育城里的大部分家长真正地把“希望孩子学习好”落到是行动上。


可能又有人会说,“那就是要家长花钱呗。”在很多农村家长的心里,钱用来买车买房比用在孩子的教育上更实在!因为教育的投资是短期内看不到效果的,而车子、房子、卡上的数字是真真切切地存在啊!

下面给大家举一个真实的例子。张菊和张秀(化名)是我认识的俩亲姐妹,她们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大不相同。

张菊和丈夫虽是特别能吃苦的人,但他们溺爱孩子,也不重视孩子的学习,也从没想让孩子多读书。张菊认为,让孩子读书花钱还不如早点给孩子多存钱,不如早点在家修大房子来得实在。就因为家长不在乎学习,还爱找学校的麻烦,所以,张菊的两个孩子成绩很差,在学校也很调皮,教师一般也不敢管。高中都没上完就外出打工了,因学历低,找的工作也都不如意;加上在溺爱中长大,孩子习惯也差,抗挫能力弱,三天两头换工作,常跟爸妈吵架,还隔三差五地向父母要钱。张菊和丈夫自己辛苦给孩子存的钱,也多半被折腾得所剩无几。孩子们过得不好,让张菊夫妇很是闹心。

而张菊的姐姐张秀却很重视孩子的学习,他们家的房子虽然很破,眼看着邻居一家家立起了高楼。可张秀没有眼红,她说,“孩子上学就像种庄稼一样,不能错了季节。房子早修晚修影响不大,可如果先修房子花光了钱,耽误了孩子的学习那可不划算。”所以,张秀的两个孩子虽然成绩也不是很优秀,但因为张秀正确的教育理念,现在都本科毕业了,也在城里找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孩子毕业后张秀家才开始修自家的房子。现在孩子自己的生活过好了,还主动要为家里出装修款、添置家电。孩子们也很孝顺父母,张秀夫妇的小日子也过得越来越舒心。


目光短浅的父母是养不好孩子的。养不好孩子的“小”,就要养孩子的“老”!养不好儿子就得养孙子!

乡下的家长们,醒醒吧!什么投资都比不上对教育(孩子的教育及自我教育提高)的投资!重视教育不只在“心里想想,嘴上说说”,还得落到行动上!空气、阳光、雨露是自然的馈赠,大家都可以免费地享用;但如果想要无偿占有别人额外的劳动,那就显得既不礼貌也不现实!

所以,对教育我们要舍得花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