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塊莖繁殖收益快,畝收益近10萬,從種植到收穫不到1年時間

野生天麻多分佈在冬少嚴寒,夏無酷暑,溫暖溼潤的地方,天麻在20~26℃時生長最快;當地溫超過28℃時,蜜環菌開始老化,輸送給天麻的營養逐漸減少,影響了天麻的生長;地溫超過30℃,天麻停止生長。天麻喜歡富含腐殖質、土質疏鬆、保水性強、透氣性好的沙質壤土,pH值5.5~6.5,土壤黏重,排水透氣性差的土壤,不宜種天麻。

由於天麻是一種高投入高產出的高效農業,佔地少,只要人為地創造它生長髮育的小環境條件,最主要的是能滿足它10~30℃的溫度和70%左右的空氣相對溼度,可不必像某些藥用作物那樣需要特定的環境條件和海拔高度,故在全國各地都可以人工栽培。目前人工栽培天麻,一般多采用塊莖進行無性繁殖。它的優點是收益快,從種植到收穫不到1年時間。方法如下。

天麻塊莖繁殖收益快,畝收益近10萬,從種植到收穫不到1年時間

培育優良的蜜環菌種

目前天麻生產區用於培養菌材的蜜環菌種,大多是利用老菌材多代接菌培育的,用這樣的菌種培養菌材,在菌材上形成又粗、又長、分枝多的棕黑色菌索網,能侵入米麻、白麻皮層的幼嫩乳白色、棕紅色的菌索較少。導致天麻的營養不良,產量低,所以一定要選擇優良的蜜環菌種。

培養蜜環菌方法:一是在野生天麻分佈多的山林中,採挖生長健壯、旺盛、棕紅色、前端有白色的幼嫩生長點、夜間能發熒光的蜜環菌索做母種,用來培養菌枝和菌棒。二是向科研單位購買新選育或經提純復壯後的菌株做母種,培養新菌材。如果有條件,也可自行培育純菌種。

天麻塊莖繁殖收益快,畝收益近10萬,從種植到收穫不到1年時間

準備好基礎培養料

基礎培養料即用於培養菌材和栽培天麻床的填充料,可選用透氣性良好、有機質豐富、疏鬆、易於滲水和保溫、保溼、酸鹼度適宜的材料,如粉碎成玉米粒大小的玉米芯、闊葉樹粗鋸末加小米粒大小的清潔河沙和土,按4∶2∶2∶1的比例混合,調節含水量至60%~65%。

或按體積比,分別用帶有30%樹葉的山林腐殖土(或沙壤)、木屑、石灰(或石膏),按3∶6.9∶0.1的比例,另加入0.1%尿素與0.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調配成含水量為60%的基礎培養料;也可直接選用腐殖質含量高的森林土壤。

天麻塊莖繁殖收益快,畝收益近10萬,從種植到收穫不到1年時間

培養優良的蜜環菌材

優質菌材,蜜環菌菌索粗壯,長滿菌棒,棕紅色,內皮乳白色,韌性大,尖端有白色生長頭,在20℃左右的黑暗環境中發熒光,無雜菌感染,菌材質地仍保持堅硬、鮮活,無腐爛跡象。

選擇優質種麻

生產實踐證明,天麻無性繁殖5~6代後,種性嚴重退化,因此,不能用經過5代以上無性繁殖的子麻作種。可自行培育有性繁殖的子麻(或引進有性繁殖的子麻)作種;在野生天麻資源較多的地區,可以挖取野生子天麻作種。用作種的子麻,要發育完好、個體短粗、新鮮、無黴爛、無破損、單個重10~20克的白頭麻。

據試驗,用單個重10~20克的白麻作種,產量是單個重10克以下麻種的1.75倍,是單個重20克以上麻種的2.38倍。而且商品麻所佔比重可達75%以上。種麻過大,還會使投資大大增加,而種麻過小,栽種當年的商品麻數量會大大減少,僅佔20%左右,大多是白麻和米麻。

天麻塊莖繁殖收益快,畝收益近10萬,從種植到收穫不到1年時間

栽培方法

早春解凍不久,當表土10釐米土溫穩定通過5℃左右時即可下種天麻,具體時間可根據菌材的發菌情況靈活掌握。

(1)固定菌床栽培法:室內、室外均可進行。在室外建固定菌床的方法,已在培養菌床時敘述,下種時,先挖開菌床,取出上層菌棒,在下層菌棒的兩邊和兩端,分別擺上種麻。種麻尾端靠攏菌材,頂芽朝向蜜環菌生長的方向。每隔9~12釐米放種麻1個,注意切勿碰傷頂芽和側芽。

栽完第一層後,撒一層培養好的菌枝和樹枝、樹葉,用基礎培養料填滿空隙並蓋過菌棒8釐米厚。再按原位置擺好上層菌棒,依法栽第二層。然後在其上排一層新樹棒和樹枝,稱為蓋材,一可以防止栽培床土壤板結;二可提供大量營養,併為下一輪栽培天麻準備菌材。在蓋材上覆蓋8~10釐米腐殖質土,使床面呈龜背形。最後在床面上蓋上農作物秸稈或樹葉。

如果在室內建床,栽培室要清理消毒,可用磚圍成栽培池,砌時不要用水泥、沙漿等填縫,以利漏水。栽培池寬1米,高0.3米,長隨室長而定,池圍好後,先在池底鋪一薄層浸溼過的玉米秸稈或稻草,防止積水,利於通氣。池與池之間留好作業走道。其餘操作方法與室外固定菌床相同。

天麻塊莖繁殖收益快,畝收益近10萬,從種植到收穫不到1年時間

(2)新設栽培床:在栽培天麻時,可邊作床、邊放菌材、邊下種,即所謂“三下窩”。即在挖好或圍好的栽培床內,將培養好的菌棒與新樹棒交替擺放,讓新樹棒接菌,其基本的操作方法與“固定菌床”相同。可以根據各地的菌材情況,同時採用各種栽培方法。

(3)箱(筐)栽法:栽培箱(筐)的大小,根據菌材的長短而定,一般長60釐米,寬40釐米,高50釐米。底部要有縫隙,以利漏水。箱(筐)底先墊上一層草,再鋪5~6釐米厚的基礎培養料,然後按固定菌床的方法培養菌材和下種天麻。也可按“三下窩”的方法下種天麻。每箱栽雙層,用菌棒5根。在室內可設床架,放置5層栽培箱,以充分利用空間。

(4)袋栽法:是借鑑食用菌袋栽技術的栽培方法。

栽培料的製備。樹枝顆粒(手指粗的硬質耐腐的闊葉樹小樹枝,砍成1.5~2釐米長的小段)84%,雜木屑3%,麥麩10%,石膏、過磷酸鈣各1%。將雜木屑、麥麩、石膏拌勻,加入用水溶化好的過磷酸鈣,然後與樹枝顆粒(如果樹枝顆粒是乾的,要用水先浸溼)混合均勻,拌好的栽培料含水量一般為60%~70%。

天麻塊莖繁殖收益快,畝收益近10萬,從種植到收穫不到1年時間

裝袋。栽培袋用聚丙烯塑料薄膜製成,用來繁殖麻種的袋為15釐米45釐米;用來繁殖成麻的袋為40釐米50釐米。先在袋底裝一層基礎培養料,再將配製的栽培料裝入袋中,裝料的高度約為袋高的一半,稍用力壓實。袋底及袋兩側刺穿多數小孔,以利通氣。然後向袋內放一棉塞,於棉塞處用繩紮緊,在常壓中100℃滅菌8~12小時,冷卻至室溫後,接入蜜環菌種,於12~26℃條件下培養25~30天后,即可播種天麻。

播種。繁殖種麻的袋放入小米麻,繁殖成麻的袋可放入3~5個白頭麻,然後填入基礎培養料至離袋口5釐米左右處,紮緊袋口,放置溫溼度條件適宜的室內培養。室內可設支架進行立體栽培,支架寬50~60釐米,分4~5層,每層高度均為60釐米,將栽培袋口朝上,排放在每層支架上,不可歪斜傾倒,袋頂面上用塑料薄膜覆蓋,以保持溼度。我是農人答農事,如果您有其它的見解或補充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

天麻塊莖繁殖收益快,畝收益近10萬,從種植到收穫不到1年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