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名校硕士毕业生,秋招让我慌了神

客户晓盛(化名),女性,985大学硕士研究生,行政管理专业。

从小到大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以优秀的成绩考入全国top10大学,并被保送研究生。

每年的秋招季来临,是大学毕业生摩拳擦掌之际——进入知名企业,这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尤其对毕业于985大学的学生来说。

客户晓盛就是临近秋招来寻求咨询。但从她的资料中我感受到是满屏的焦虑。

我很好奇,就读于上海985大学,大学期间参加了各种实习,怎么会对秋招这么焦虑和恐惧呢?

而在这个焦虑的背后,我又感受到一点似曾相似的东西!

我们在咨询室见面,晓盛比照片更有气质,身上有股知性的味道。不过她眉头紧锁,面部表情也比较严肃。

“秋招来了我都不知道去找什么样的工作,以后做什么。我这几年的研究生都浪费了,没做什么事情,只是忙着写论文和打游戏以及看剧了,完全没有目标。而我们的室友们,她们都有自己的目标!“

话匣子一打开,晓盛就开始了自责。

“这个姑娘对自己的要求真高啊!“听她说到这里,我心里就冒出了这样的想法。

“你本科大学都是读行政管理,专业的选择是怎么考虑的?“我问。

“上学期间忙着学习,也并没有什么兴趣。因为想进入这个有名的大学,来上海,所以选择这个专业,竞争比较少。在本科时想转专业,但是太麻烦了,自己也比较懒,忙着玩。因为成绩还不错,有保研资格,想想跨专业考研也比较难,就接受了,毕竟这个比较保险。“ 。晓盛选择专业的原则和兴趣没关系,就是能上。

不过她选专业的方式不是特例,很多人就是这样选专业的。没有特别的兴趣,也没有专业指导,就想当然地选择了。进入之后发现不合适,但转换成本比较高,就一直读着,但越往后,越不知道该走向哪里了。

需要转换专业的,最好早做准备,越往后,成本越高,自信也越弱。

985名校硕士毕业生,秋招让我慌了神

“看来你这不是秋招的问题,而是专业选择带来的未来职业方向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都存在,只是没有面对,现在秋招来了,不得不面对,秋招只是导火索!“我直接指出问题。

晓盛点头,叹一口气,脸上轻松了很多。

确定了咨询目标后,接下来进入了对她的深入探索的过程。

“我想毕业后在上海留下来,找到一份薪资在7-8千的工作,工作环境还不错。不要加班太多,可以让我工作和生活平衡,有时间去旅行,我想这个也不难吧,是个基本。“晓盛描述她理想的工作。

她的这个理想工作是很多毕业生都期待的:名企,大平台,环境高大上,不要天天加班,可以有自己的时间。

但是这样的机会真不是很多,即使有了,进去后发现和想象的不一样,有的成了加班狗,有的工作只是打杂,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应届毕业生需要做好期望管理。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前期是要多付出的。如果这个时候过于强调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可能会错失很多机会。目前职场文化是这样导向的,不是你在办公时间里完成了工作就行了。”

我和晓盛说,有点泼凉水。

我刚毕业就是这样,很不喜欢加班,觉得我在工作时间内努力提高效率,下班就正常下班,后来发现这种策略是很不适用的,人家有很多机会,我却在原地。经历过阵痛,我也慢慢理解了。

想要工作和生活平衡,对职场新人有点困惑。前面可以多在职场中投入,等到自己核心竞争力加强,自己更有能力去争取平衡。

晓盛的身上有个矛盾点,一方面她非常喜欢旅行,最喜欢的人是三毛。但一方面又非常现实,追求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的生活。一面是自由随性,一面是目标和规则。

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晓盛沉默了一会儿。

“我觉得自己内在有两面,一方面是非常希望有好收入,稳定生活,但另外一方面又想自由随性。我想前面更多和父母的期待有关,后面更多是我内心的叛逆。“

“叛逆!?“我重复了这个词。

“从小到大,都是按照父母的要求,要有好成绩。在父母眼中,我考试取得好成绩是应该,从来不会被表扬,而考得不好则是我的错。我经常要被拿去比较,压力很大。其实考高分对我来说不难,我也很擅长考试,在临近考试前1个月突击,都会考的不错。“应试教育下,会考试很占优势。

985名校硕士毕业生,秋招让我慌了神

这个出身在湖北的女孩,有同样望女成凤的父母。湖北是高考大省,孩子被高期待,压力也高于其他省。我接触的湖北籍贯的客户,普遍在别人眼中看起来很优秀,但自己对自己不满意。

“你想你在大学期间打游戏,沉浸在刷剧中,是不是一种叛逆和逃避的方式?” 我问。

她沉默,点头。

那些上大学就开始打游戏,沉迷于刷剧的,都是一种叛逆的表现。过往被管束太多,都是按照别人的要求进行了,有了机会,就走向另外一面——我就去做你不想让我做的事情,我为啥一直要做好学生呢,就不能做一下坏学生吗,哪怕短暂的一会儿。

长久的压抑,必然引来反抗。

另外因为专业不是喜欢的,所以学起来也不投入。但到底什么是喜欢的,也不知道,那是需要花很多时间去探索。索性沉溺在非现实世界里,不去面对。

但秋招来了,把这个状态打破了。

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这个让孩子背负压力,牺牲所有的时间,只为成绩。如果说高中前还好,只要好好读书就行。但到了大学,需要有社会实践,需要选专业,为毕业后的方向做准备,这就让只是关注成绩的学生不适应了。

在分析兴趣时,晓盛的兴趣值非常低——这也和她从小到大按照要求好好学习有关。

没有时间也没有被鼓励被培养兴趣,所以尽管已经是26岁,也不清楚到底喜欢啥。

而在能力梳理上,晓盛是非常不自信的。

“一直以来,因为成绩好,大家都说我很优秀。但我知道那只是分数,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有优势。”晓盛说到这里,非常苦恼。

这也是单一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的后遗症——所谓的好学生,并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谁,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这个优秀和好是非常笼统的。

感觉是被捧在云端,虽然云端感觉很好,但脚下无物,内心是恐惧的:如果跌下去怎么办?

我本人也有类似的经历。我从小学到高中,成绩都排在前面,尤其高中之前,一直都是班级第一。

好成绩也给我带来很多好处:父母喜欢,老师喜欢,同学也想和你玩,连邻居都夸呢。但是到高中,背负的压力太大了,在第一次高考我就考砸了。

我很难受,但我一直感觉自己内心是希望考砸的——我的潜意识是希望放下所有背负的希望,让自己轻松一点。背那么久,真是太累。

当然那个过程不好受,自尊和面子,还有要付出一年的时间复读。

不过因为有了这次的放下,我上了大学后很轻松,走上了做自己的道路。

而晓盛还在这个云端,小心翼翼的。

985名校硕士毕业生,秋招让我慌了神

我们一起梳理了她的能力:

软技能:归纳整理,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观察能力,记忆力,审美,写作,计划,数据分析,报告撰写,执行力,调研能力,逻辑思考,英语,日语……

评估下来,她有很好的能力,只是她对自己的评价过低了。

高分数下的优秀学生一方面极度自信,一方面极度自卑。客观评价自己非常重要。

通过步步分析,我们提炼出适合她的工作要素:较强专业度,结合沟通和研究,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创意,工作环境可以相对独立,有不错的薪酬收入和发展前景,能带来成就感。

在职位的选择上,因为她还没进入职场,有非常多的可能性,我们列出来以下职位让她调研:

1、咨询类:薪酬咨询,人才测评,品牌咨询,市场营销咨询,市场调研/商业分析;

2、运营类:新媒体运营,产品经理,用户运营;

4、研究类:智库研究员,社会服务评估研究员。

晓盛的执行能力特别强,提前完成调研作业,而且调研的很详细。

第二次咨询,她在调研中最感兴趣的是薪酬咨询、人才测评咨询以及编辑。

然后我让她做了这两类职位的生涯人物访谈,推荐了两个同行给她做访谈对象,她一口气每个职位又找了3个访谈对象。

只要目标明确,她的资源和行动力非常强。

通过生涯人物访谈,她把人才测评咨询放在前面,编辑放在后面。

人才测评去研究人,这让她觉得很有趣。而咨询公司更喜欢研究生,咨询公司整体福利待遇还不错。

编辑呢,在传统传媒行业编辑越来越没有发展机会,而要做好,还是要进入新媒体中,她还不清楚是否适合在节奏非常快的互联网+工作。

为了保险起见,她准备在参加秋招的过程中,去寻找咨询和编辑的实习机会,去尝试这两个职位,再做最终的选择。

这对她来说就是一个职业探索过程。

985名校硕士毕业生,秋招让我慌了神

这一步步往下走,晓盛的焦虑越来越低。

“当我慢慢去探索自己是谁的时候,我就不焦虑了,感觉内心很有底气。对于秋招,我就心平气和对待,做好充分准备!“

晓盛在第一次后续辅导时说。经过方向的梳理,简历修改,面试的指导,晓盛的自信一点点拾起。

对于参加秋招,我这里也提出建议:

1、先梳理自己,然后有针对性地投递。

2、找工作过程是一个自我营销的过程,要大胆展示自己。

3、慎重对待面试,有条件提前做面试演练。

4、要坚持,不要因为可能拿到offer,就停下脚步。多参加面试,多拿几个offer,才好选择

5、秋招是一个体力战,脑力战,心理战,也是一个探索外部职场和探索自己的过程

但这些都只是战术层面的,那最重要的,最深的,在这里送给所有即将进入职场的毕业生:

一个人要在职场走得更坚实,更远,需要“做自己”。

放下所有他人的期待,做你自己,这是力量的源泉。

985名校硕士毕业生,秋招让我慌了神


985名校硕士毕业生,秋招让我慌了神


王虹老师


985名校硕士毕业生,秋招让我慌了神


中国职业规划师,资深职业规划咨询导师

职业规划实战咨询督导班督导老师

作为国内职业规划的先行者,从2010年开始从事职业规划咨询,在近10年的职业咨询中累计咨询近千个案,具有丰富的职业咨询实战经验。

王虹老师在从事职业规划咨询的过程中,不断勇敢地探索,对心理学,原生家庭以及个人成长、亲密关系都有深入研究,咨询功底深厚,对职业问题的剖析全面而深入。咨询尤其擅长职场中高端人士、各类女性群体、留学生、海外华人,客户遍及中国各个省份以及中国香港,英国,美国,新西兰。

王虹老师至今已经旅行16国,跨越5大洲,并参加18个月海外志愿者项目,在美国工作1年,在非洲马拉维工作6个月,成为在美参加此项目的第一位中国人。

2017年9月开设职业规划实战案例督导班,培养实战型职业规划师;

2017年10月建立国内首家女性职业成长平台,目前在线2800多位女性;

2018年6月建立女性年度职业成长南丁班,一期年费学员260+位;

2018年8月建立职业规划咨询团,有5位咨询师;

2018年12月推出职业规划新书《觉醒:把人生设计成你想要的样子》;

2019年1月创立火把咨询师俱乐部,旨在为国内职业规划咨询师提供沟通平台;

2019年3月开设职业规划师咨询实战班(基础班),致力于培养新手咨询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