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我是一個意外”,話說章子怡成功路上的幾個關鍵詞

章子怡是一個從北京胡同裡走出來的大明星,但這個大明星,卻經常把“我覺得我是一個意外”掛在嘴上。這話可以理解成謙虛,她認為自己其實是個普普通通的人,只是因為某種機緣,成為眾人眼中的“女神”,成為子人生“大贏家”。

但自覺成功是個“意外”,真的如此嗎?不妨從其奮鬥歷程中,提取幾個關鍵詞來看看。

“我覺得我是一個意外”,話說章子怡成功路上的幾個關鍵詞

有夢

章子怡的父母是北京市普普通通的上班族。父母是電信局幹部,母親是幼兒園教師。這個背景無疑折射出一個信息,雖然父母是普通人,但“文化”的基因,無疑注入了這個小姑娘內心世界。所以,章子怡小時就有一個夢想,要做一個像她媽媽一樣的人——幼兒園老師。

善解人意

小時候的章子怡,和其他孩子一樣,渴望週末父母能夠陪伴,到一些好玩的地方去玩,渴望家裡不時來些客人。可惜,她極少享受這樣的時光。不過,她非常理解父母,後來說:“爸爸媽媽以前工作都非常辛苦,要養活我們兄妹兩個,好不容易輪到星期天,都筋疲力盡了。”

“我覺得我是一個意外”,話說章子怡成功路上的幾個關鍵詞

自立

11歲時章子怡去報考北京舞蹈學院附中,兩千多人報考,北方孩子被錄取的學生僅她一人。幸運的章子怡,進入學校後,別的同學,都有父母接送,什麼都讓父母安排得好好的,只有章子怡,什麼都要自己來做。洗衣服靠自己,做飯靠自己,學業更是靠自己。學校的訓練特別嚴格,接近軍事化的管理和強度了。好在,章子怡堅持下來了,這培養了她的自立能力,也鍛鍊了她頑強的性格。

“我覺得我是一個意外”,話說章子怡成功路上的幾個關鍵詞

獨立

章子怡在學校期間,接了一個護膚品廣告,賺了140元錢。她沒有花掉,雖然也沒有交給父母 ,但做了一個很懂事的規劃:給自己購買一個禮物,不再要父母的錢,留著慢慢用。也就從這個時候起,章子怡開始靠自己來養活自己,實現了經濟獨立。

規劃

15歲,即1994年,章子怡獲得全國桃李杯舞蹈表演獎。她作為北京舞蹈學院附中的一名代表獲得了表演獎。隨著年齡的增長,章子怡覺得自己在狹小的舞臺,這個伴舞者,難以支撐自己的夢想,於是思考轉型、轉行。因此,在16歲時便考入了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大二那年,她接拍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我的父親母親》,成為公眾關注的明星人物。

“我覺得我是一個意外”,話說章子怡成功路上的幾個關鍵詞

幸運

每個成功人士的一生,都會有“幸運”二字。章子怡選擇舞蹈,選擇表演,接拍廣告,被知名導演看中……這些都可以說是“幸運”,但如果章子怡沒有夢想,不勤奮,不自立,不孤獨,無規劃,沒有天賦,這些幸運,一定不會降臨到她的頭上。

可見,“我覺得我是一個意外”的背後,都有一個必然有“意外”收穫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