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調侃日系車大展的東京車展,紮根本土的策略帶給我們什麼啟發?

“車展背後有車市”,這句話恰當地說明了車展與車市這兩者“同根共生”的關係。車展繁榮是車市繁榮的標誌,同樣的,車展凋敝也是車市遇冷的直接反映。

被調侃日系車大展的東京車展,紮根本土的策略帶給我們什麼啟發?

今年九月在德國舉行的法蘭克福車展,以及近期開幕的東京車展都遇到了相似的問題,參展企業以東道主國的車企為主,鮮少有跨國公司參與。原因一方面是基於節省成本的考慮,另一方面,更多的還在於車企在當地的市場規模有限,以及發展戰略遭遇“水土不服”。

被調侃日系車大展的東京車展,紮根本土的策略帶給我們什麼啟發?

東京車展現場

就拿此次東京車展來說,由於概念車型比較多,有業內人調侃稱其為“夢想展”。還有人說,今年的東京車展就是“東京車展”,除雷諾-日產聯盟中的雷諾,Alpina(針對寶馬的改裝車廠)以及持外卡參加的梅賽德斯-奔馳之外,歐美車企紛紛缺席,讓整個展覽如同一個高度本土化的日系車展覽。

以全球化的標準來審視,上述說辭也不為過。然而,必須要明確的一點是,紮根本土原本就是東京車展安身立命的原則。從1954年誕生以來,很長一段時間裡它都是本土車企的競技場,直到70年代後,日系車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崛起,東京車展才被冠以“汽車界潮流風向標之一”的名頭。諸多國際元素開始湧進來,但每次各式各樣的K-car展示又能將人瞬間拉回到濃郁的“東京車展”氛圍中,從“小”處感受這個國土面積狹小、城市道路擁擠的島國,獨特的造車智慧。

被調侃日系車大展的東京車展,紮根本土的策略帶給我們什麼啟發?

本田飛度

本屆東京車展,本土車企依舊沉浸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中,此次量產車型中,最大牌的當屬本田旗下的王牌小車飛度,一如既往地展現出對小型車市場的重視。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忘記關注眼下的潮流,加速觸電也是本次車展一大看點。值得玩味的是,不同於對長續航的主流技術攻克方向,日本車企更傾向於打造更環保的短續航新能源車,也就是將K-car新能源化。

被調侃日系車大展的東京車展,紮根本土的策略帶給我們什麼啟發?

豐田Ultra-compact BEV

先來看看豐田是怎麼做的,作為日本規模最大的汽車製造商,豐田在尋找清潔能源的路徑上一直傾向於氫燃料,並且在20多年前就率先推出了普銳斯混合動力版車型。而時下流行的純電車型,在彼時由於動力電池造價昂貴,無論是從成本上還是技術上都有待提升。如今,電動化浪潮席捲全球車市,豐田也一改此前的猶豫不決,此次東京車展上便展出了一款超小型電動車Ultra-compact BEV,據悉它的車身長度僅為2.49米,是特斯拉Model 3的一半多一點,可乘坐兩個人,最高時速僅為60公里,電池滿格的狀態下可行駛100公里。

被調侃日系車大展的東京車展,紮根本土的策略帶給我們什麼啟發?

雷克薩斯純電概念車LF35

被調侃日系車大展的東京車展,紮根本土的策略帶給我們什麼啟發?

日產純電概念車IMK

豐田認為,這一類小型電動車非常適合日本狹窄的街道、小面積的停車位以及迅速老齡化的社會趨勢。而且,小型車也能節省在動力電池上的生產成本,加速推進新車量產。此外,成立三十年的雷克薩斯也發佈了首款純電概念車LF35;日產也藉此舞臺推出了電動概念車IMK,瞄準了日本乃至全球正在興起的新興細分市場——都市小型車;而本田今年早些時候也推出了Honda E,並計劃以約3.2萬美元的價格在歐洲和日本銷售……

此次東京車展上日系車對電動化的詮釋,也再次印證了全球車市已加速進入“電動化”時代。而無論是選擇大型車、長續航,還是小型車,短續航,核心本質都是圍繞市場。尤其是汽車“新四化”等新興生活方式興起,唯有摸清消費者的真正需求,才是沿著一條正確的道路前進。如此看來,日系車紮根本土,洞察用戶痛點的造車理念同樣值得我們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