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周三,大家就开始讨论周末计划,烧烤,准备事项多但报名人少。老陈说,不如去莫六公山吧。唠叨了很多天,还是对莫六公山念念不忘,莫六公山魅力肯定大过烧烤,这个周末有空,不管如何,走起。

周末两天的计划中,把距离莫六公山很近的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列入行程中。

说走就走的旅行,但不盲目,功课已做好,前期已经做过攻略,确认手机上保存了莫六公山环线轨迹图,阳山水口秦汉古道的大小环线轨迹图,再次做好停车位置、上下山位置标识。

周五晚上购买水果和干粮,准备停当,周六早上六点就出发。

导航水口古道旅游接待中心,下了高速,沿着G358道路,10点半,就到了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博物馆。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路边停车位置不多,大里村党群服务中心的院子挺宽敞的,将车停里面,先参观博物馆。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博物馆里面有水口秦汉古道的简单介绍,阳山玉石雕刻展览。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看,五花肉,这可不是猪肉哈,是石头。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到一个地方旅行,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是要深入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来水口秦汉古道徒步,不仅仅是爬山,是要游山赏景,还要了解水口秦汉古道历史背景。

水口秦汉古道简介

秦汉古道是秦汉时期统一岭南时,从湖南宜章进入广东连州、阳山、英徳、清远等地开辟的道路,阳山段沿连江修建。

连江,古称湟水、淮水,俗称小北江。连江源于连州三姐妹峰,于连江口与北江相汇,长275千米,其中阳山境内有81千米。连江古时滩多峡险,早在秦时连江就是连接岭南岭北的大咽喉,沿途险要之处均设关把守,名曰阳山关。阳山关是纵向水关,小江纵深到水口往南延至今青莲峡头一带。

秦末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赵佗趁机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并传檄阳山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所谓“绝道”就是命令军队封锁阳山境内整条水道。

西汉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国宰相吕嘉发动叛乱。汉武帝派伏波将军路博德南下平乱。率十万楼船水师“出桂阳,下湟水”,由水路进军广州,在水口带受到顽强抵抗,不得不驻兵山下。将军山即因此得名。

唐代韩愈、刘禺锡等名人被贬岭南时,都从此道通过。该古驿道也是古代著名盐道,湖南等地的挑盐客在该古道上川流不息。

水口秦汉古道现存的一支线,通到清新区的石潭到清远,然后水路到广州,这条支线得以完好保存,是因为抗日战争得以大幅修复,在抗日战争为在连州办公的广东省政府和广州市政府运送大量军需物资发挥重要作用。

五十年代水口大里山民开始往山下迁居。八十年代封山育林和使用煤气,使水口秦汉古道得以完好保存下来,湮没在丛林野草之中。

从2016年开始,广州发改委、清远旅游局组成精准扶贫工作队进驻水口村后,对水口村旅游资源深度挖掘和整合,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路线于2017年1月14日推出。

水口风光位于阳山连江画廊的核心地段,像一幅完整泼墨山水画,呈现出山清水秀峰峦连云的景象。连江流到此地与七拱河相汇,转了个90度的大弯。两岸山峰起伏,各显秀姿。水口秦汉古道石板路在丛峰石林中穿梭;峭壁上钟乳琳琅;翠绿的田园、古旧的民居,构成一幅淡雅清秀的山水画卷。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水口秦汉古道路线图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小环线8公里,大环线15公里,徒步时间3-4小时。大环线3-4小时?老陈建议改走大环线,来一次不容易,下午时间很充足,多欣赏风景,走大环线!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领导题词:腾飞。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水口秦汉古道徒步的起点,就在博物馆的左侧面。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容易走岔路的地方,有指示牌。

水口秦汉古道,也是南粤古驿道。南粤古驿道是指1913年以前广东境内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的通路,包括水路和陆路,官道和民间古道,是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青石台阶小路,上山。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这座山,叫八仙山,很快到了半山腰的水口风光观景台,这里是欣赏连江百里画廊水口核心景观最佳处。

水口风光,像一幅完整泼墨山水画,山清水秀,峰峦连云。

右边的河流叫连江(俗称小北江),是北江的三大支流之一,流经英德连江口汇入北江。横在我们前面的是七拱河,两江交汇处故名水口。岸上巍巍挺拔的高山叫将军山。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当年,汉武帝为了平息岭南叛乱,委派第一任伏波将军路博德统帅两路军马从桂湘入粤,路博德将军率军攻打阳山关,并在此安营扎寨。后人为了纪念这段历史,把此山取名将军山。清末岭南大儒简朝亮,曾在将军山创办“读书山堂”,号称清末岭南四大学堂之一。

两江交汇形成了水口半岛,岛上有四个自然村近千人,至今靠渡船出入。目前正在修建一座桥,连通两岸。

以悠闲的心情,乘一叶小舟,随水飘荡,最能领略其中韵味。

(请把手机横过来,看的更清楚)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沿着小道继续前行,就到了寨石山,保存还比较完整的石寨石门石长城。

老陈讲,网上看过网红美女在此拍照的图片,配上大红衣裙,很美。哈哈,我们两个老男人也臭美一下,在此留影了,但拍不出啥效果来。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石寨和石长城,早期用于防御强盗。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过了石门石寨后,就到了大小环线的岔路口,小环线直行,大环线向右,我们再次商讨,大环线上多了很多石林,还有百年大院,感觉路好走,不累,为多欣赏景点风景,走大环线。

预报的多云,开始走大环线不久,就下起了雾蒙蒙小雨,似乎又感觉不到,吹在脸上凉凉的。空气特别清新,青苔石板,山谷安静,偶尔传来鸟叫声。拿出蓝牙音箱,刚听一下,就关掉,不忍心破坏这种宁静。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山上有散养的牛羊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有个小朋友,放羊娃,手持大镰刀,横在路中间,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打此路过,留下买路财。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满树的红色野果,不知道能不能吃。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当一次山大王,一人当关万夫莫开。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山里还住有山民,但绝大多数都搬走了,只留下破旧的房屋。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走进去看了看,还养了小鸡。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古道途中的栏栅门,主要是防止牛羊走失,通过之后再关回。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石板路在丛峰石林中穿梭,一路走过,看到最多的就是英石林了。

英石是中国四大园林石之一,具有瘦皱漏透四大特征。

水口秦汉古道大小环线上分布有三山、花王、深洞仔、石槽等区域,大片天然裸露的英石林群。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石槽石林群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品洞石林群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三山石林群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千姿百态,鬼斧神工,叹为观止!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像一头大象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沙盘石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飞来石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石洞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石中树,好顽强的生命力。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走大环线,一个重要景点,黄家百年大院。

黄家大院,依山而建,高大壮观。但没有这方面的资料介绍,也许是曾经的某个大户人家或者贵族后裔。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山脚下,裸露的石堆,半隐围墙,推测是黄家大院的外围墙,拾阶而上,走了五六分钟,才看到黄家大院,这里是大院的石门,易守难攻。门口树下拴了狗,还没靠近,就开始汪汪地叫。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还有一个大平台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进院子,门口也拴有狗,看家护院,汪汪地叫着。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四合院虽然破落了,但还有人管理,墙角堆放着新砍的柴火,院子里散养着鸡。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离开黄家大院,过了竹排村,再往前,就看到了峡谷风光,隐约看到下面也是成片的石林。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一路走,一路逛,一路慢慢欣赏,不觉就走到了小环线的最高点。沿着小环线,过石寨石门,回到古道博物馆。


阳山水口秦汉古道徒步记


大环线实际包含了小环线,走完全程,已是下午四点半,行程约6小时。路线图上标示的徒步3-4小时,绝对是小环线8公里的大众徒步时间,走大环线15公里,要计划5-6小时。

半路时候,发现手机快没电了,用带的移动电源刚充一会,移动电源不知怎么就坏了,不敢拍照了,俭省节约用电,把轨迹图也关了。路上有标识,还比较新,比较少,差点走迷去了莫六公山,好在手机确认轨迹时候,发现偏离不太远,立即纠正。

水口秦汉古道,走大环线,徒步人很少,是近几年才兴起的徒步路线,一路青石台阶或砂石小路或青苔小路,如果雨天,就比较滑,山不高,爬升也不大,好走,不累。

了解一下历史,休闲时候走一走,提前规划好路线,开启轨迹记录,以防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