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投创业板的锐新昌将上会 实控人到底有几名?

改投创业板的锐新昌将上会 实控人到底有几名?

中访网财经(孙书沁)经历过第一次IPO失败的天津锐新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锐新昌”),再次提交IPO申请后,终于将在10月31日迎来上会“大考”。

此次冲刺IPO,锐新昌拟在创业板公开发行不超过2757万股,不低于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的25%。计划募集资金5.00亿元,其中4.7亿元用于锐新昌轻合金(常熟)有限公司工业精密铝合金部件生产项目,3000万元用于补充与主营业务相关的营运资金。

财务方面,2016年至2019年1-6月,锐新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60亿元、2.99亿元、3.62亿元、1.54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652.1万元、4705.66万元、6153.97万元、2915.35万元;扣非后归净利润分别为4554.10万元、4617.91万元、5908.73万元、2879.25万元。

而就在此前,证监会在反馈意见中要求锐新昌说明报告期内净利润及扣非后净利润变动与收入变动不一致的原因;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大幅上升的原因和是否具合理性。

随着净利润的稳定增长,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拖了后腿”,甚至在2018年出现下滑,、分别为4351.93万元、4395.80万元、3374.78万元、2252.66万元。

改投创业板的锐新昌将上会 实控人到底有几名?

在毛利率方面,令人疑惑的是,锐新昌的产品在国内销售产生的销售收入超出国外,但其国外销售的毛利率却更高。

2016年至2018年,锐新昌国内销售毛利率分别为36.61%、34.84%和33.46%;国外销售毛利率分别为45.55%、41.22%和40.52%,差距显而易见。

对此,锐新昌表示,差异是由国外销售产品单位报价高于国内销售产品、国外销售产品与国内销售产品具体类型有所差异、公司国外销售产品面临的市场竞争情况不同等因素导致。

在保荐机构对发行人持续盈利能力的核查意见一项显示,锐新昌被定义为“一家主要从事工业精密铝合金部件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截至2018年末,锐新昌拥有研发人员70名,占发行人员工总数(481)的14.55%。不过,公司博士学历人员为0,硕士学历仅有2人,本科57人,这似乎与高新技术企业不太搭调。

同时,锐新昌拥有核心技术人员10名:国占昌(大专学历)、班立新、刘建、胡建华、张双清、李强、刘江波、王旭、刘宝江、张永才。

其中,董事长、总经理兼核心技术人员国占昌2018年的年薪为36.07万元;董事、副总经理班立新23.47万元;副总经理刘建22.85万元。

2018年其余六人平均年薪12.57万元,经过计算月薪约1万元/月(不含个税、社保、公积金等)。这样一看,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工资是否太低了呢?

然而有意思的是,报告期内,锐新昌的管理费用(工资、劳务费、社保及公积金)总体呈上升趋势,公司表示为保持员工队伍稳定因此提高了员工工资和福利。

改投创业板的锐新昌将上会 实控人到底有几名?

更奇怪的是,锐新昌实控人的数量前后不一致,到底是2人还是3人也许只有董事长国占昌一人知道。

锐新昌2019年半年报,实控人一项中显示为“国占昌、国佳、王静”三人。而招股说明书中却显示公司实际控制人只有“国占昌、国佳”两人。

改投创业板的锐新昌将上会 实控人到底有几名?

改投创业板的锐新昌将上会 实控人到底有几名?


国占昌、王静为公司创始人,系夫妻关系;国佳系国占昌、王静之女。(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