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判了之”还是“一罚了之”?


「申论热点」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判了之”还是“一罚了之”?


一、热点概况

《少年的你》上映之后,收获了如潮般的好评。“口碑炸裂、爆棚”,“周冬雨又贡献了影后级的表演”,“易烊千玺神演技”等等评论,不绝于耳。首日票房破2亿,豆瓣评分8.6,猫眼评分9.7。数据给出了最直观的市场反应。而关于影片本身,媒体也给出了较为统一的定性:国内首部深度直观展现校园霸凌的电影。


「申论热点」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判了之”还是“一罚了之”?


二、各方观点

人民日报:《少年的你》把校园霸凌话题带入公众视野。相比剧情,现实更残酷。校园角落里的暴力,可谓不少人的童年噩梦,甚至是一生难走出的牢笼。小孩子无知无畏,社会不能听之任之。

李银河(社会学家):《少年的你》没有板起脸来“上课”,有个好故事,有可信的人物关系,演员有上佳的表演,易烊千玺是一个演技派好演员。李银河还表示这部电影很好地诠释了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孩子。

谭琳(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针对严重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尽管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但也应该加大处罚力度、矫治力度,同时对监护人追究责任。


「申论热点」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判了之”还是“一罚了之”?


三、深度分析

1. “一放了之”还是“一判了之”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需高度关注

(1)建议对未成年人严重犯罪行为进行刑事惩治

未成年人杀人案,每年都披露出几件,都无法可治,对社会的影响很不好,它发出了一个错误的信号,就是未成年人杀人放火都没关系,这个导向非常可怕。如果没有刑事责任和刑法处置,不足以震慑。对未成年人不光是预防犯罪的问题,还要有惩治犯罪的内容。

(2)进一步明确并提高收容教养制度可实践性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有必要进一步明确收容教养制度,明确规范具体的适用标准、决定程序、执行场所、执行方式等,严格加强监督管理,提升这一制度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3)建议适当强化家庭责任明确监护人责任

平衡好保护与惩戒、家庭与社会的责任十分重要,建议适当强化家庭的责任,尤其是要对监护人有相应的法律责任加以约束。

2. 面对未成年人犯罪,需注意的问题

(1)刑罚只是犯罪治理的一种手段,难以包治百病,社会问题还需综合施策。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归根结底是社会原因。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导致未成年人受到伤害继而伤害他人的因素很多。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往往既是社会的危害者,也是不良环境的受害者。

(2)应当通过增强预防与控制手段的方式尽可能减少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负面因素,净化社会环境。

青春期是一个人处于极易越轨的“危机期”,随着未成年人年龄的增长,自控能力不足的缺陷可能会得到自愈。在此期间,如果只强调一味打击,会将涉罪未成年人推向社会对立面,丧失教育、感化、挽救的良机。

(3)对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比如提到大的杀人、抢劫案件,检察机关要坚持宽容不纵容,关爱又严管原则。

适当运用刑罚手段,并不违背少年司法制度的基本理念,惩罚也是为了教育。


「申论热点」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判了之”还是“一罚了之”?


四、参考文章

驱散校园欺凌,依法呵护“少年的你”

正在热映的电影《少年的你》聚焦校园欺凌话题,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尤其是在未成年保护法大修、增设校园欺凌防控措施的背景下,电影画面把校园欺凌给孩子造成的伤害直观展现,直击人心。在揪心痛心之余,也让公众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相比较影视作品中的剧情,现实发生的案件往往更为残酷和触目惊心。这其中,给舆论带来强烈震惊的莫过于2015年留美学生暴力群殴折磨同伴长达5个小时,最终两名主犯被美国检方判处终身监禁。而最近大连发生的一起13岁少年杀害10岁女孩的案件,也引发了公众对未成年人暴力和犯罪行为的讨论。每一起暴力案件见诸舆论,总是令人痛心。

校园欺凌和暴力绝非个案。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全球校园欺凌现状报告显示,每年约有2.46亿儿童和青少年遭受学校暴力和欺凌。据最高检今年5月份发布的数据,2018年以来,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校园欺凌犯罪案件3407人,起诉5750人。数据不会骗人,可这只是冰山一角,更多遭受欺凌的孩子选择了沉默,很多案件达不到刑事层面,有的还进入不到司法程序。

校园欺凌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其严重性不得不引起高度警惕。

围绕校园欺凌的治理,早在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就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从有效预防、依法处置、形成合力三个方面,对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提出了要求。近年来,各地也开展了多回合、多形式的专项整治。应该说,校园欺凌多发的态势总体得到了遏制,但离治本的目标还有差距。原因何在?一方面校园欺凌的法律规范空白,导致惩处机制缺乏震慑力;另一方面预防、干预、救济机制不到位,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正因如此,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被寄予了治本的厚望。从增加学生欺凌及校园性侵的防控与处置措施,到明确学校应当对教职员工、学生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培训和教育,再到要求根据欺凌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予以教育、矫治或者处罚……法律的修订完善不仅让处理校园欺凌案件有法可依,避免了以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的做法,也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家庭等各方的责任,为治理这一问题提供有力的抓手。

彻底铲除校园欺凌的土壤,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实中,有的家长要么过于严苛、要么过于放任;有的学校过度重视知识传授、忽视价值观引导;有的老师把欺凌行为视作孩子间“过分的玩笑”,重视不够;还有不少影视作品和网络平台充斥着暴力因素,这些都是校园欺凌和暴力滋生的土壤。因此,既要通过教育引导把“践踏、侮辱他人的红线不可逾越,否则必付出代价”的观念种子种在孩子心底,也要家长、学校、政府、社会形成合力,调试好种子成长的环境、剔除可能存在的风险,让更多的阳光雨露滋润孩子的心灵。

电影中,小北呵护了备受欺凌的陈念。生活中,每个少年的你都需要被呵护,这份呵护来自于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教育理念不断转变、法律制度日益完善。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成年人保护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校园欺凌和暴力这一难题得以彻底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