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長賣房也無力迴天!“退市大控”失控 成滬市首隻面值退市股

28日,上交所首家因低於面值引發退市的公司,大連大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30個交易日後將被上交所摘牌。

1 股價低於面值 大福控股進入退市交易

*ST大控股票進入退市整理期,證券簡稱將變更為“退市大控”,股票價格的日漲跌幅限制為10%,30個交易日後,預計最後交易日期為12月6日,上交所將對公司股票予以摘牌,於9月20日起停牌。

據證券時報·e公司,停牌前的*ST大控也曾試圖一搏。9月11日晚,在*ST大控連續15個交易日股價低於1元、報0.83元之際,董事長林大光準備賣掉位於深圳前海的多套房產及採用抵押貸款方式籌集資金增持公司股票,增持金額5000萬元至2億元。

但賣房回款難以短期內能得以完成,此次林大光賣房增持的舉動被投資者認為幾無實際價值並“缺乏誠意”。

董事长卖房也无力回天!“退市大控”失控 成沪市首只面值退市股

值得一提的是,*ST大控成為滬市首家因股價連續低於面值而被強制終止上市的公司。

董事长卖房也无力回天!“退市大控”失控 成沪市首只面值退市股

據瞭解,*ST大控在8月至9月間,公司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1元,觸發了上交所關於終止股票上市的相關規則。

董事长卖房也无力回天!“退市大控”失控 成沪市首只面值退市股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退市也是市場化的結果,只有完善退市制度,才能實現優勝劣汰,讓好的公司留在市場上,讓績差公司退市。

2 經營業績虧損,公司治理失序

據公開資料,*ST大控的全稱為大連大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業務為大宗商品貿易。其前身為大連顯像管廠,始建於1975年。1993年8月,大連顯像管廠改製為定向募集公司,並更名為大連大顯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9月,公司登陸上交所。2016年6月,公司名稱變更為現名稱。

作為老牌的電子器件製造企業,*ST大控曾於上世紀80年代從日本東芝引進黑白顯像管和電子槍生產線。公司生產的電子槍和精密軸曾被譽為亞洲“第一槍”和“第一軸”。

之後*ST大控由原有電子加工等業務向大宗商品貿易轉型。但近年來*ST大控主營業務不振,經營業績虧損,公司治理失序,信息披露多次違規,最終走上了退市之路。

從公司治理來看,2016年至今,實際控制人代威通過未履行的貿易合同佔用公司17.46億元資金。公司還發生多起違規擔保,內部控制形同虛設。

從信息披露來看,2015年、2017年因多項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公司、實際控制人等2次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和行政處罰,上交所對相關方採取公開譴責等紀律處分。

從經營來看,*ST大控潛藏的諸多風險隱患,早已預示了其退市結果。公司最近4年有3年虧損,2018年虧損額高達15.65億元,財務審計報告連續三年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期間,公司多次跨界收購供應鏈、酒店、建築公司等資產,但都以終止收場。

此外,公司還涉及多起借款擔保訴訟、中小投資者證券虛假陳述訴訟,主要資產和銀行賬戶被查封凍結。

對於公司存在的資金佔用、違規擔保等違規問題,上交所於2019年7月對公司、實際控制人及相關責任人予以公開譴責等處分。對公司存在的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證監會已於2019年5月立案調查。

退市整理期交易結束後,*ST大控股票將在摘牌之日起45個交易日內進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進行掛牌轉讓。上交所表示,將督促公司充分披露股票終止上市後投資者辦理股份確權、登記和託管的安排、聯繫方式和了解公司信息的途徑,以保障投資者權益。

本文源自央視財經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