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獨特魅力的評劇

評劇雖然形成的歷史並不長,但作為一個獨立的地方劇種,它自然也有不同其他劇種的藝術特點、角色行當以及板式唱腔等。它們相互獨立,又相互滲透,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曲藝門類,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具有獨特魅力的評劇

評劇劇照

在內容上,評劇與京劇、梆子戲等一類的大劇種有所不同沒有那些有關帝王將相日常生活、政治鬥爭、軍事鬥爭等重大題材的劇目,而是多以反映社會下層官吏、市民階層、農民階層的生活為主。

在表演藝術方面,由於評劇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梆子戲、京劇的身段、程式,曾一度出現京劇化的傾向。儘管這樣,但它仍然保留著民間活潑自由、生活氣息濃郁的特點。

具有獨特魅力的評劇

李金順,第一代評劇演員,“李派”創始人

在唱、做、念、打各種藝術手段的運用上,評劇的唱功最為突出。評劇的唱詞淺顯易懂,清楚流暢,內容生活氣息濃厚,有親切的民間味道。評劇早期的男旦演員月明珠和女演員李金順等,都曾以唱功稱絕一時。

在角色行當方面,評劇和其他劇種一樣也有著己的生、旦、淨、醜四大行當,並積累了各行當的代表劇目,發展了各行當的表演藝術。

具體到生、旦、淨、醜四大行當,又有青衣、花旦、老旦、小生、老生、小丑之分。儘管這樣,評劇的行當仍保留了民間小戲活潑自由和生活氣息濃厚的特點。

具有獨特魅力的評劇

評劇新編歷史劇

由於新編歷史故事戲不斷增多,評劇的各行當,特別是小生、老生、淨行的表演藝術有了較大的發展。

例如,新文藝工作者馬可等人,參加了評劇音樂革新,改革了評劇伴奏方法,努力發展評劇男腔的角色行當。

還有著名男演員魏榮元用兩種方法演唱評劇大面腔和老生腔,為評劇大面腔老生腔的旋律和演唱方法奠定了基礎。

具有獨特魅力的評劇

評劇《秦香蓮》劇照

魏榮元在音樂工作者的幫助下,將原來與女演員同度的唱法降低四度,創造了“越調”唱法,使男聲的優勢得以發揮,進而把京劇花臉的鼻音和喉音與評劇的吐字發音結合起來,在《秦香蓮》中成功創造了包公的音樂形象,確立了評劇花臉行當,並從此創立了魏派演唱藝術。

魏榮元與小白玉霜合作演出了《朱痕記》,他扮演老生朱春登。為了表現劇中朱春登對母親和妻子的懷念,在“靈堂會”一折中,他與新文藝工作者合作創立了評劇老生的男聲反調。

具有獨特魅力的評劇

《包公三勘蝴蝶夢》劇照

在花臉方面,魏榮元繼《秦香蓮》之後,創造了《包公三勘蝴蝶夢》《包公賠情》中的包公,《鍾離劍》中的鐘離老人,《孫龐鬥智》中的龐涓,《向陽商店》中的王永祥,《金沙江畔》中的烏木,《南海長城》中的赤衛伯等人物形象。

在老生方面,魏榮元繼《朱痕記》之後,創造了《降龍伏虎》中的秦二伯,《奪印》中的陳有才等人物形象。

魏榮元通過上述劇目,把評劇男生聲腔,如板頭、反調、二六板、散板、快板、慢板基本上創建齊備,為評劇男角在舞臺上崛起以及評劇表現題材的拓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具有獨特魅力的評劇

評劇劇照

評劇的唱腔是板腔體結構,由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有板無眼無板無眼四種節拍形式組成。

所謂的“板眼”,即現代音樂體系中的強拍和弱拍。板為強拍眼為弱拍。

評劇常用的板式有慢板、反調慢板、二六板、垛板、流水板、散板、尖板等。慢板即一板三眼,是評刷唱腔的基本曲調,過去為旦腔專用,後來逐步發展為旦、生共用。

慢板由上、下兩個各四小節的樂句組成,每句又可分為三個小分句,它的特點是多從頭眼起唱,也就是從第二拍開始唱,分句常以小過門來加以銜接。

另外,還有反調慢板,是在正調慢板基礎上,利用轉調手法發展而成,旋律性和抒情性均較強,常用來表觀悲傷、哀怨的情緒。

二六板,也就是一板一眼,是評劇唱腔中最常用的一種板式,既可抒情,也可敘事,各個行當都可以使用。二六板又可分為小生二六與原板二六兩種形式。

小生二六板的上下句都是6小節,每句通常由兩個分句組成,是生行角色的主要唱腔。原板二六的上下句各為4小節,是旦行的主要唱腔。不過其他行當有時也會用到。

垛板,即一板一眼,是旦行唱腔常用的板式,它的特點是節奏感較強,常為板起板落,速度變化較大。此外,垛板還可以細分為快板和慢板兩種。慢垛板擅長敘事,快垛板擅長抒情,特別是表現激動的情緒時,常會用到快垛板。

流水板,即有板無眼,是生行和且行共用的板式。它的特點是,唱詞與旋律結合密切,唱詞比較口語化,但旋律性不強。

散板,即無板無眼。它的節奏比較自由,旋律擴展與縮減的變化較大。由於伴奏上的區別,散板又可分緊打慢唱以及慢打緊唱等表現形式。

尖板,即無板無眼,它是從河北梆子唱腔中吸取來的。它的起始過門以及鑼鼓仍和河北梆子保持著相同特點。

具有獨特魅力的評劇

評劇劇照

除了以上這些基本的板式外,還發展了許多新的板式,從而豐富了唱腔的表現力。例如,在評劇演員和音樂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評劇的唱腔板式又增添了反調、二八板、慢流水板、A調慢板、快流水、頂七板等男聲唱腔形式。

評劇的伴奏樂器分文場樂器和武場樂器。武場樂器有板鼓、子、鑼、鑔等,文場樂器有板胡、二胡、中胡、低胡、琵琶、笛、笙等。後來,評劇的伴奏樂器又增加了大瓢胡、倍司、銅管、大提琴小提琴等。此外,西路評劇曾經的樂隊配置為大弦、橫笛、鼓、鑔手鑼、梆子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