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鎮童年(5)一個老青島的西鎮記憶,雲南路曾經是商業街(上)

西鎮最重要的主路有四條,分別就是雲貴川,第四條是費縣路,原因是這條路是二路電車的路線,而且穿過火車站,並且很早就進行了拓寬。但從歷史上用省級行政區命名的三條路看,最初的主幹路肯定是雲南路、貴州路和四川路的。三條路從團島輻射出去,雲南路翻西嶺而過,四川路和貴州路則沿著後海和前海的海岸線環抱著西嶺。雲南路最初的名稱也不叫雲南路,而就叫臺西鎮街,所以顯然,這條路是西鎮的核心。

西鎮童年(5)一個老青島的西鎮記憶,雲南路曾經是商業街(上)

雲南路上的大黃樓

把雲南路和西藏路路口的這座大黃樓作為西鎮的第一地標,恐怕沒有誰會有異議。大黃樓所在的位置恰恰是西嶺的最高點,也就是整個西鎮的最高點,雲南路就是這樣一條道路從西嶺的北坡底一直爬上山頂,然後向南再延伸到南邊,連接臺西三路最後落在南坡底部。所以,雲南路整個自北向南穿過了西嶺。

如今的雲南路兩側大部分都是居民小區,幾乎沒有什麼商業,但是在雲南路最初的九十年曆史上,卻一直是西鎮的第一商業街。小時候,因為住在團島但是卻要去大沽路上學的緣故,雲南路走了半年多,幾乎天天早上從最南頭走到最北頭,晚上又從北頭走到南頭。所以雲南路變得無比的熟悉。對一個八九歲的孩子來說,在青島的冬天裡獨自走這樣一段路,確實是有點難的,尤其是下午肚子已經咕咕叫的時候。所以,自己便把這條路分成了三截,每一段一個目標,用來給自己打氣。

西鎮童年(5)一個老青島的西鎮記憶,雲南路曾經是商業街(上)

直到後來很久才發現,原來自己把雲南路分成幾段是非常正確的,雲南路上的建築也的確是由北往南有些不同的,也確實大約是三段。雲南路的最北端在天橋附近折了一個小彎,方向更正一點,這一段就是著名的西大森了。關於西大森的名字來歷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這裡原來有一片樹林,黑森森的,晚上走著挺慎人,所以就得名西大森。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為這裡原先有一個木材廠,名字就叫大森木廠,後來這個廠在東鎮也建了分廠,於是就把這裡叫西大森,東鎮的叫做東大森,慢慢的西大森的名字就作為區域名保留了下來。兩種說法似乎都有道理,不過我更傾向於後者,但是無論是哪種吧,西大森的確在青島歷史上算是有點名號的地方。記憶中,還有個小插曲,大概是五六歲的時候,有一次媽媽帶妹妹去了西大森,沒有帶我去,回來以後,妹妹和我炫耀了好久。當時一直覺得西大森很神秘,卻不知道,原來就在經常去的天橋另一側。

西鎮童年(5)一個老青島的西鎮記憶,雲南路曾經是商業街(上)

與西大森一街之隔的菜市樓

雲南路的商氣就是從西大森開始的,上世紀60年代以前,整個西大森區域基本上商業區,並且還有青島最早期的戲院,天成戲院。天成戲院在初建成的幾十年時間裡一直是整個臺西鎮唯一的演出場所,直到解放後金城影院從湖北路遷到雲南路。過去天城劇院主要是演評劇,評劇大師新鳳霞便是從這裡開始了自己的舞臺生涯。

西鎮童年(5)一個老青島的西鎮記憶,雲南路曾經是商業街(上)

上世紀70年代末天成戲院的電影票

圍繞著天成戲院石村路和南村路兩條道路散佈著十幾個裡院,但是這些裡院的建築條件比中山路附近的裡院要差一點,多數是二層樓房,一樓基本都作為買賣商鋪了。西大森整體上是一個平民市場,相比街裡的檔次要低不少,同時因為這裡房租便宜生活成本也低,這裡的人員也更雜亂,特別是到了抗戰後期以及解放前的一段時間,大量的周邊農民湧入,所以就在這裡安身。解放前夜西大森曾經響起夜半槍聲,一家商戶的老闆被槍殺,據說那是青島解放前犧牲的最後一名地下黨成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