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戰猖狂的“吉野”號,僅僅服役12年,沒有逃脫被撞沉的命運

作為島國的日本,在近代非常重視海上力量的建設。

早在1856年,日本就從荷蘭訂購了“鹹臨丸”號和“朝陽丸”號兩艘炮艦。到了1869年“箱館戰役”期間,蝦夷國的主力已經是排水量2810噸的“開陽”和排水量1678噸“迴天”艦,而明治政權的主力則是1358噸“鐵甲”和排水量1015噸“春陽”。

甲午海戰猖狂的“吉野”號,僅僅服役12年,沒有逃脫被撞沉的命運

日本聯合艦隊

所以,縱觀日本的海軍(海上自衛隊)的歷史上,所謂的著名艦艇層出不窮。比如,“大和”號、“武藏”號、“金剛”、號“蒼龍”號、“長門”號、“三笠”號……這些名字或許在軍迷之中“如雷貫耳”。但是,如果說誰是絕大多數中國人都熟知的日本戰艦,大概非“吉野”號莫屬。

畢竟,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中,“致遠”艦管帶鄧世昌那一句豪氣沖天的“撞沉‘吉野’”太深入人心。

甲午海戰:肆無忌憚的“吉野”號

19世界末,一種全新的巡洋艦誕生了。

這種由英國著名的艦船設計師倫道爾設計的軍艦,為保護動力艙、彈藥庫等重要區域而在水線以上安裝一層穹甲,所以也被稱為“穹甲巡洋艦”或“防護巡洋艦”。這種軍艦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很多國家的歡迎。中國、日本、智利等國都紛紛採購。北洋水師,先後採購“濟遠”、“致遠”、“經遠”、“靖遠”和“來遠”等艦。但是,甲午海戰這種,最為猖狂,也是綜合性能最強的,則是日本海軍的“吉野”號巡航艦。

甲午海戰猖狂的“吉野”號,僅僅服役12年,沒有逃脫被撞沉的命運

“吉野”號防護巡洋艦

“吉野”號,英國阿姆斯特朗兵工廠建造,1892年1月3日開工,1892年12月20日下水,1893年9月30日建成。該艦長109.73米,寬14.17米,吃水5.18米,標準排水量4150噸;裝甲甲板厚115毫米(傾斜部)、45毫米(平坦部),炮盾厚115毫米;主機推進功率15000匹馬力,最高航速23節,續航力4000海里/10節;主要武備為4門152毫米阿姆斯特朗速射炮,8門120毫米阿姆斯特朗速射炮,22門47毫米重哈乞開斯速射炮,5具360mm魚雷發射管。

所以,“吉野”號在當時的整個東北亞地區,絕對是首屈一指的巡洋艦。所以,在甲午戰爭期間,作為日本第一遊擊隊的旗艦,“吉野”的表現的極為囂張。先是在豐島海戰中,襲擊“濟遠”艦和“廣乙”艦的護航編隊,擊傷了“濟遠”,迫使“廣乙”擱淺自焚。到了大東溝海戰,更是先後參與了對“揚威”、“超勇”、“致遠”和“經遠”的攻擊。而這四艘戰艦的及其近千名艦員,也先後被日本海軍給擊沉了。

甲午海戰猖狂的“吉野”號,僅僅服役12年,沒有逃脫被撞沉的命運

“吉野”號防護巡洋艦

可以說,“吉野”號在甲午海戰中,是不折不扣的“劊子手”。

10年時間: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吉野”

人有生老病死,戰艦也有會從其“輝煌期”逐漸走向“衰亡期”。

更何況,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軍艦的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每隔三、五年軍艦就會更新換代。所以,到了1905年日俄戰爭時期,擁有鐵甲艦防護能力和強大火力,還擁有巡洋艦航速的全新裝甲巡洋艦開始強勢崛起,而曾經紅極一時的穹甲巡洋艦則陷入了一種尷尬的境地。畢竟,很多穹甲巡洋艦服役時間並不長,比如“吉野”號就僅僅服役了11年。但是,已經無法適應新時期的作戰任務。所以,這些曾經馳騁大洋的穹甲巡洋艦,已經成為多國海軍中的“雞肋”。

甲午海戰猖狂的“吉野”號,僅僅服役12年,沒有逃脫被撞沉的命運

“吉野”號防護巡洋艦

於是,為了適應新時期的需求,各國海軍對於自己的海軍進行了分類調整。比如,日本就將自己的巡洋艦劃分為一等巡洋艦和二等巡洋艦。被劃歸“一等巡洋艦”的裝甲巡洋艦將與戰列艦一道,在大洋上進行艦隊決戰。而“穹甲巡洋艦”則被劃歸二等巡洋艦,不得不轉入二線執行一些巡邏、護航這樣的低劣度任務。可以說,從設計之初到逐漸走向落後,僅僅不到20年,穹甲巡洋艦就已經走向了窮途末路。

不過,當時的日本海軍還沒有奢侈到輕易就讓“吉野”號退役的地步。所以,日俄戰爭期間“吉野”號,與其他4艘軍艦一道被編入了日本第一艦隊第三戰隊。

日俄戰爭:命喪黃泉的“吉野”

日本海軍將“吉野”號編入第三戰隊,並不是為了讓其承擔主力任務,而是承擔“日常打雜”的任務。

從1904年1月7日起,“吉野”就開始從出動。只不過此時“吉野”的任務,不再是尋求沙俄艦隊進行主力決戰,而是在海上搜索並扣押俄羅斯的商船。到了1904年4月之後,“吉野”號又開始了承擔起封鎖旅順港的任務,並與其他戰艦一道先後8次對旅順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進行炮擊。就在日本認為沙俄海軍已經在“吉野”等艦艇的打擊下,只敢龜縮在旅順港不敢出來之時,“吉野”號也走向了窮途末路。

甲午海戰猖狂的“吉野”號,僅僅服役12年,沒有逃脫被撞沉的命運

最終“吉野”沒有逃脫被撞沉的命運,不過是由“春日”號裝甲巡航艦完成的

1904年5月15日,被日本國內稱為“帝國海軍災禍日”。這一天,“吉野”與“春日”、“千賴”、“八島”等四四艘戰艦對旅順港進行了炮擊。在轟擊完成,日本各艦準備返航之際,突然發現海面已經被大霧籠罩。無法辨別歸途的日本艦隊,一下子闖入了沙俄海軍佈設的水雷區。結果“初賴”和“八島”先後觸發水雷。日本艦隊慌作一團,“春日”號裝甲艦在逃竄過程中,撞到了“吉野”號的右舷中央。

結果,“吉野”號被攔腰撞沉,319名艦員沉入大海。

結語:

鄧世昌“撞沉‘吉野’”的怒吼,在其犧牲10年之後終於實現。不過,最終撞沉“吉野”的是來自日本的一艘裝甲巡洋艦。或許,忌憚於鄧世昌的“預言”過於靈驗。所以,在抗戰期間,日本曾多次希望找到“致遠”艦的遺骸,並用炸藥將其徹底摧毀。

甲午海戰猖狂的“吉野”號,僅僅服役12年,沒有逃脫被撞沉的命運

誓要撞沉“吉野”號的“致遠”艦

只不過,日本人想不到的是“致遠”艦成為很多中國人心中永遠的圖騰,“撞沉‘吉野’”也成為很多中國人心中最強的吶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