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一 山城街頭又見燒紙火光

農曆十月初一,街頭又見燒紙的火光。10月27日、28日兩晚,記者在很多路口都看到焚燒黃紙的市民,紙火星星點點,煙塵飄飄蕩蕩。次日一早,紙灰和祭祀用品雖被環衛工人清理乾淨,但遍佈山城各個路口依然留下一塊塊圓形黑色“傷疤”。

(一)

這兩天,很多商販都在顯著位置擺上黃紙和“金銀元寶”等祭祀用品,沿街兜售。甚至文化用品店、水果超市等商家也開始在門前支起了祭祀用品攤。

28日一早,記者在明山區文化路一帶看到,成堆的黃紙都擺到了人行道上,五十米遠的街道上,就有兩家販賣黃紙、香、“金元寶”等祭祀用品的攤位。在一家鄰街的小超市門前,成堆的黃紙摞了一米多高,兩三米長,佔據了人行道一半的寬度。

當日中午,記者在東明地區也看到,很多商販正在販賣各種祭祀用品,一些鮮花店一邊擺著鮮花,一邊擺放黃紙及各種祭祀用品。

“這麼多賣黃紙的,晚上街頭十字路口又該火光沖天、煙霧繚繞了。”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每年這幾個祭祀日都有市民在路口燒黃紙,產生的煙塵和紙灰既汙染空氣又破壞環境,影響居住環境和市民的身心健康,真需要相關部門好好治理一下了。

(二)

10月28日,記者在民政、消防、環保、環衛等部門採訪時瞭解到,焚燒黃紙等不文明祭祀方式存在五大危害:

一是汙染空氣,破壞環境。

每到祭祀日,市區的大街小巷都有成堆的灰跡,因“燒紙”而增添的“灰色垃圾”加起來每次都有三四十噸,給環衛工作增加了不必要的勞動。

燒完黃紙,現場的紙灰、塑料袋、木棍、酒瓶及其它殘留垃圾幾乎無人清理。東明保潔隊環衛工人王女士向記者介紹:“每到祭祀日前後,都有人燒紙,有時候紙灰多得需要加班加點才能掃完,紙灰清理完,還要用水沖刷路面,耗時又費力。遇到大風天氣,紙灰被吹得到處都是就更難清理了。”

而夜間氣象監測數據表明,本溪市區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濃度比當天12時至18時高出1倍,局部地區更為嚴重。據環保人士介紹,集中焚燒黃紙會導致空氣中的PM2.5、PM10和一氧化碳等主要汙染物的濃度明顯上升,同時由於焚燒黃紙所產生的細顆粒物體積非常小,煙塵中還含有燃燒不完全的碳氫化合物,人體肺臟在吸入後,容易積存在肺泡內,產生慢性刺激,破壞肺泡組織。

二是空耗巨資。據估算,一年中類似十月初一的“燒紙”高峰日有4個,按平均每戶一次購買“燒紙”5元計算,全年僅“燒紙”一項就燒掉近3000萬元。

三是封建迷信色彩濃厚。燒紙、拋撒紙錢都是遺留了幾千年的封建迷信陋習。隨著時代的發展,觀念的轉變,再延續舊的一套喪葬形式,既愚昧無知,又不符合時代發展要求,而且影響社會和後人。

四是存在安全隱患。十月初一、清明正值秋、春兩季,風大、空氣乾燥,是火災多發時期。祭祀燒紙存在嚴重消防安全隱患,一旦火勢失控,後果不堪設想。每逢祭祀日,消防指揮中心接到火災報警電話是平時的3倍以上。

據市消防救援支隊指揮中心主任姜韶華介紹,每年都會接到因為市民焚燒黃紙引起山火的火警,平均在30起左右,主要集中在幾大祭祀日前後。姜韶華表示,正值秋末冬初,天氣比較乾燥,極易引發火災。提醒廣大市民文明祭祀,拒絕黃紙。

五是牟取暴利。燒紙祭祀故人,直接受益者是不文明祭祀用品的整個產業鏈。更甚者,個別市民焚燒的“別墅”“汽車”“冰箱”等祭祀用品,價格都在100-300元之間,這些用品的成本只有十幾元,利潤率達到令人咂舌的1000%—3000%。

(三)

約束販賣、焚燒黃紙行為並非無章可循。據瞭解,早在2002年,我市就出臺了《本溪市殯葬管理條例》,2015年,我市又對這一法規進行了修訂。《條例》中明確規定,禁止在城市道路範圍內焚燒黃紙等物品,在城市道路範圍內焚燒黃紙等物品的,由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拒不改正的,可以處二百元罰款;製造、銷售封建迷信殯葬用品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市場監管部門予以沒收,可以並處違法物品價值或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擅自制造銷售殯葬用品的單位和個人,由縣以上民政部門會同市場監管部門予以取締,由市場監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

雖然有明確的法規條文,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面對販賣、焚燒黃紙行為,執行起來仍遭遇到很多困難。

市住建局執法協調指導科科長畢大成介紹,近年來,一些單位合併調整之後,職能發生了變化,管轄區域及管理事項存在模糊認知。在執法過程中,也僅能對一些大的銷售點實施勸說、警告以及暫扣物品等方法,治標易,治本難。

“我們每到祭祀日就會向各區執法部門發佈相關通知,執法部門由於沒有過多權限,只能以勸說為主,若要治理好這件事,還需要相關部門制定更加明確的法規,界定管理職能,由主要單位牽頭,其他相關執法部門配合執法。”畢大成說。

本報記者 孫穎 馬小茗 白璐 攝影 林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