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那片美麗的沙灘上,無數孩子像狗一樣死去

1945年5月9日,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

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然而,丹麥的西海岸上,還埋置著大量德軍遺留下的地雷。

於是在丹麥當局的要求下,一群德國戰俘被送往雷區。

開始了極其危險的排雷工作。

據歷史記載,當時大約有2000多名德國戰俘參與了排雷工作。

他們徒手排除了丹麥西海岸上埋置的150多萬顆地雷。

死傷人數達到了一半以上。

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非常年輕的孩子。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那片美麗的沙灘上,無數孩子像狗一樣死去

《地雷區》

也許有的小夥伴會問了,你這是從哪兒看到的野史?

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這並不是野史。

而是二戰後一段真實的歷史。

也是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2015年,根據這一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上映。

——《地雷區》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那片美麗的沙灘上,無數孩子像狗一樣死去

《地雷區》

該片在當年一經上映便引起了廣泛關注。

不僅一舉拿下了第40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天主教文華獎

還受到了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提名

主演羅蘭德·莫勒路易斯·霍夫曼雙雙榮獲第28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

國內豆瓣給出了8.6分的評分。

位列2016年度冷門佳片排行榜第3名

不少觀眾將其稱之為“令人心碎的電影”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那片美麗的沙灘上,無數孩子像狗一樣死去

《地雷區》

故事圍繞著當年的排雷事件展開。

大量德國戰俘在丹麥當局的要求下,被送往西海岸排雷。

塞巴斯蒂安便是其中之一。

他所在的小隊,成員都是和他年紀相仿的德國男孩。

在丹麥軍官卡爾中士的帶領下,這些孩子開始了極其危險的排雷工作。

由於技術限制和地雷的數量眾多。

他們只能用赤裸的雙手挖掘數以百萬計的殘餘地雷。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那片美麗的沙灘上,無數孩子像狗一樣死去

《地雷區》

過程中,很多人被炸死。

或者殘廢。

卡爾中士親眼目睹了這一切的發生。

經過長時間的挖掘,這些德國孩子終於排完了任務區中的地雷。

然而就當他們以為終於可以回家的時候,丹麥軍方高層又下達了新的排雷任務。

倖存下來的孩子們,只得絕望的被送往下一個目的地。

或者說,是下一個煉獄。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那片美麗的沙灘上,無數孩子像狗一樣死去

《地雷區》

這部《地雷區》在當年上映之後,曾一度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兩方觀點,一個對立面。

一方認為當年丹麥的做法過於殘忍,有違人道。

另一方則認為德國人留下的地雷,不讓德國人挖,難道要讓丹麥人自己挖嗎?

其實小嗨覺得,這樣的爭執根本就毫無意義。

影片想要討論的是“地雷應該由誰來挖”的問題嗎?

顯然不是。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那片美麗的沙灘上,無數孩子像狗一樣死去

《地雷區》

二戰後大量德國戰俘被送往丹麥西海岸徒手排雷。

造成一半以上的傷亡。

其中絕大多數是孩子。

這已經是歷史上不爭的事實。

況且在那個特殊年代,人性複雜。

戰爭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這些都使得“地雷應該由誰來挖”這個問題永遠都不會有一個可行的答案。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那片美麗的沙灘上,無數孩子像狗一樣死去

《地雷區》

影片真正想要討論的問題是什麼?

正如導演馬丁·贊裡維特說得那樣。

在戰爭結束後,戰勝國和戰敗國的人們應當怎樣生存、如何相處。

如果明白了這一層含義,很多不必要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那片美麗的沙灘上,無數孩子像狗一樣死去

《地雷區》

戰爭中最無辜的是誰?

是孩子。

他們原本應該無憂無慮、幸福快樂地長大。

卻因為成年人的自私不得不身陷一個隨時可能丟掉性命的世界裡。

他們根本不明白為何會這樣。

甚至根本不懂戰爭的真正含義。

我們常常會為戰爭中正義一方的孩子們鳴不平。

卻忽略了哪怕是非正義一方的孩子們,也沒有必要承擔這一切。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那片美麗的沙灘上,無數孩子像狗一樣死去

《地雷區》

當年在希特勒的領導下,德國舉國上下都陷入了瘋狂之中。

孩子們也在耳濡目染下被灌輸著法西斯主義的思想。

可他們知道什麼是法西斯主義嗎?

知道種族、國家、制度的真正含義嗎?

不能說完全不懂,只能說懵懵懂懂。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那片美麗的沙灘上,無數孩子像狗一樣死去

《地雷區》

片中參加排雷任務的德國孩子們,被迫離開家鄉。

被迫為成年人犯下的錯誤買單。

在那些丹麥軍官的眼裡,他們的命,還不如一條狗。

惡言相向,拳打腳踢。

更重要的是,小小年紀,便要經歷生死存亡。

眼睜睜看著身邊的同伴一個個受傷、殘廢、死去。

他們知道,自己時刻面臨的,可能也是同樣的結果。

所以片中出現次數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想回家。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那片美麗的沙灘上,無數孩子像狗一樣死去

《地雷區》

當有人問起“你回家想做什麼”的時候。

一個少年回答:“我要回去做建築工人,德意志需要我們去重建”。

身在遠方,心在家鄉。

即便承受著本不屬於自己的罪孽,他們還在想著為國家的建設出一份力。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

一個個滿懷著回家後的憧憬的少年,卻被一聲又一聲刺耳的爆炸聲奪去了生命。

正因如此,才得以打動那些原本仇視他們的人。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那片美麗的沙灘上,無數孩子像狗一樣死去

《地雷區》

你看片中的卡爾中士。

他曾明確表示過:丹麥人不會張開雙臂歡迎你們的到來,你們只是來排雷的。

於是最開始他和其他丹麥軍官一樣,對這些德國孩子施以拳腳和責罵。

可當他目睹了一個個年輕的生命受傷、死亡之後,逐漸變得溫柔起來。

不僅給大家偷來吃的東西,還帶著孩子們一起踢足球。

甚至當最後軍方高層下達了新的排雷任務的時候,卡爾中士做出了一個違背命令的決定。

他在運輸途中私自放走了自己隊伍裡那幾個倖存下來的孩子。

讓他們越過國境線,平安回家。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那片美麗的沙灘上,無數孩子像狗一樣死去

《地雷區》

這是卡爾中士對自己的救贖。

因為他深知,如今這樣有違人道的做法,和當初德國納粹的行徑沒有什麼區別。

冤冤相報何時了?

如果你痛恨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就不要把自己變成和他們一樣的人。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那片美麗的沙灘上,無數孩子像狗一樣死去

《地雷區》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地雷區》是由丹麥和德國合作拍攝製作的。

人不怕犯錯誤,最怕逃避和狡辯自己犯下的錯誤。

時隔多年,丹麥和德國都能夠直視那段歷史,直視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

實屬難得。

這比起某些避重就輕,甚至篡改史實的國家來說,要強上太多。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那片美麗的沙灘上,無數孩子像狗一樣死去

《地雷區》

作為一名電影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向大家傳達正向的思想。

正如《浪潮》的導演丹尼斯·甘塞爾說得那樣。

作為一名電影人,我有責任去警醒觀眾。

馬丁·贊裡維特,也做到了。

(本文由high電影原創,如需借鑑,請務必標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