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轉催開百姓“幸福花”

■河南經濟報記者 杜美麗 通訊員 郜泉州

“李新國,600元!”“李燕舞,800元!”……10月25日,記者看到在鞏義市杜甫路街道外溝村村委大院,1000多名村民代表排著長長的隊伍領取第三季度土地流轉分紅資金。

為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促進村民增收致富,10年前,外溝村在鞏義市規劃局和鞏義市國土局的幫助下,著力從美麗鄉村建設、土地資源整合等方面入手,將全村4300多位村民的1300餘畝可耕地由村統一管理,並將土地進行流轉,把農戶閒置的土地承包給商業、產業大戶,返回的承包錢每年每季給戶主分紅,使每年每畝收益增長50%,農民還可以重新就業,實現雙收入。土地流轉贏得村民信心之後,該村將租金支付模式進行改革,形成科學的土地財產增收模式。在現有的土地租金固定收益的基礎上,實現土地的二次分紅。

在二次分紅現場,記者看到80多歲的董老漢手裡拿著一大沓人民幣,滿臉微笑地正往內衣口袋裡裝,當記者問起董老漢對土地流轉有啥看法時,董老漢笑呵呵地說:“土地流轉如寶泉,村民季季分紅錢。黨的富民政策好,村民生活比蜜甜。”

如今外溝村所有村民土地流轉的租金都轉成了股金,80%的村民住進了村中規劃的新小區,老的宅基地陸續復墾,種上了蔬菜和葡萄,從而實現了“家家有資產、戶戶有股份、人人有就業、年年有分紅”的四有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