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爱经营起“志愿之家”——记志愿者徐卫英

她用爱经营起“志愿之家”——记志愿者徐卫英

图:徐卫英(左)为老人擦药按摩。

2019年春节,当无数家庭坐在温暖的室内吃着团圆饭看着春晚的时候,志愿者徐卫英的家中空空荡荡。人都去哪里了?

夜晚的梅李镇吉祥庵人流如织,穿上红马甲的一家四口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团聚了:刚好不值班的辅警“大儿子”钱皆欢、寒假在家的小女儿钱优佳、丈夫钱建新和徐卫英一起“倾巢而出”,到寺庙参加志愿服务维持秩序。等到他们回到家中,已是凌晨一点多……

“小家是我们爱的源泉。志愿之行让我们一家是亲人更是同志,彼此更包容团结,在满满正能量的包裹中奋力前行。”徐卫英告诉记者。

这个家庭是温馨的,也是特殊的。钱建新的嫂子于2002年2月因病离世,生前将2岁的儿子钱皆欢托付给了弟弟、弟媳。从那一刻开始,徐卫英便多了个“大儿子”。徐卫英和丈夫为了两个孩子吃穿住行、升学就业不停轮转,更加忙碌。

尽管时间总不够用,徐卫英还是不知不觉地加入到了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早在20多年前,她和钱建新就是献血志愿者,乡下还没有献血站,他们就乘公交车去市里县南街上献血。工作之余,徐卫英有时还会去梅李新天地图书馆的小驿站当志愿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徐卫英平时在梅李镇珍南村工作,面向农村一线的日常服务,让她接触到很多空巢老人和困难家庭,他们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孤单寂寞、生活困顿或疾病缠身。徐卫英忍不住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们。

珍南村有一户低保户,奶奶、爸爸、妈妈都有残疾,家里十分困难,大家都盼着第三代能健健康康。可2008年冬天,小姑娘也查出脊椎弯曲的病症,一家人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奶奶哭着到村里求助。那年春节,徐卫英从自己的工资卡上取出了2000元钱,给这户家庭带去了温暖。

徐卫英的爱心感染了一批青年党员。2015年,他们组建了孝爱志愿者小分队,不定期前去梅李颐年苑、困难党员群众家中走访慰问,带上自己掏钱购买的慰问品陪伴老人谈心解闷,献上爱心服务。徐卫英还经常组织青年党员、志愿者深入村组中开展政策宣传、义诊、剪指甲、理发、关爱青少年等志愿服务。

陆彩莲老人是村里的低保户,常年受到风湿骨痛折磨。徐卫英听说台湾有一种药膏对这个病的治疗效果好,自费托人从台湾带回来几罐,亲手按摩,让老人的病痛得到些许缓解。老人的孙女秋蕾自小学习优异,每年年底,徐卫英都会带上女儿一起去看望。高考后,徐卫英陪秋蕾参加志愿填报会议,研究、分析填报志愿书,帮助她顺利进入心仪的师范学校,并争取助学金,秋蕾称徐卫英为自己生命中的“启明星”。徐卫英也像启明星一样照亮了泗洪孩子小如和小涛的前程,从2017年开始,这两个孩子和“徐阿姨”结对,再也不用担心念不上书了。

2017年,徐卫英偶然听说常熟蓝天救援队的感人事迹后,和丈夫一起萌生了加入队伍的想法。他们苦练各项应急技能,通过重重考核,成为了救援队的正式队员。从此,夫妻俩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参与应急知识培训、赛事保障、溺水救援等志愿公益活动,成为公益战线上的一对侠侣。如今,徐卫英作为蓝天救援队的教官,还常在业余进企业、社区、学校进行宣讲,科普急救知识的同时也传递着志愿力量。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女儿钱优佳连续五年无偿服务梅李镇团委组织的青少年驿站公益课外辅导班,曾荣获常熟市2017优秀共青团员和梅李镇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去年还光荣加入了蓝天青年应急救援队。“大儿子”钱皆欢有空也会参加慰问困难老人、春节执勤等志愿服务……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用自己的孝心、爱心、关心感动帮助身边的人,让自己家庭充满正能量的家风感染带动周围的家庭,让好的家风传承和发扬,为社会文明进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徐卫英这个小小志愿之家的共同愿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