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發力 補齊安徽養老服務領域短板 同頻共振 打造長三角養老服務“後花園”

隨著安徽省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全省地域人口老齡化程度差距大,養老資源城鄉、區域分配不平衡,安徽省養老產業存在突出問題和短板,促進城鄉、區域養老服務協調發展是安徽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走協調發展之路,補齊安徽養老服務短板,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進程,增強區域性,打造長三角養老服務“後花園”,對於促進我省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啟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三年行動

去年省政府印發《安徽省構建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建設(2018-2020年)行動計劃》,計劃三年時間內,在城市居家養老服務網建設、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養老機構提質增效三大短板領域,加大政策、資金、資源傾斜和投放力度。從2018年開始,安徽省在三大短板領域主動作為,精準發力,有效解決了安徽省養老服務供需矛盾,養老服務體系供給側改革取得明顯成效。

政策支持、資源整合,安徽省強力推動政策落地,有數據顯示,38.5萬農村特困人員已經納入政府供養範圍,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到了40%以上。高齡津貼的發放和低收入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兩項,已經持續多年,到2018年底已經惠及了163萬人和38萬人。

2018年,安徽省同時還啟動建立經濟困難不能自理老年人護理補貼制度。政策、資金等資源重點向農村地區傾斜,以失能失智、留守、高齡等農村老年人為重點服務對象,鼓勵開展探視走訪、發展農村居家老年人睦鄰互助服務,搭建農村失能老年人集中住養和照料護理網絡。

根據全省養老資源城鄉、區域分配不平衡等具體情況,補齊短板方式和側重點各有不同,區別對待,多層次發展也是協調發展之路上的一種體現。加強養老機構建設,推動養老機構提質增效,安徽多地通過不同的形式來加強養老機構建設,擴大面向社會老人的養老床位佔比。

有的地區呈現老齡化程度高,則是加大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建設力度;同時,鼓勵養老機構開辦醫療機構,要求150張床位以上的養老機構必須設醫務室或者護理站。因地制宜協調發展,社區居家養老也是重點,安徽省探索推廣新模式,積極打造20分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圈,為社區和居家老年人提供託養、照護等服務。截至9月30日,全省縣區級養老服務中心已全部建設完成,覆蓋率已達100%,街道(鄉鎮)養老服務中心建成1084個,平均覆蓋率已達72.8%,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站建成1842個,平均覆蓋率已達69.7%。

建立開放、交融、協調發展的養老市場

今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開局之年,安徽民政事業和養老服務業搶抓機遇,主動作為,積極融入長三角,主動對接江浙滬,旨在推進建立開放、交融、協調發展的養老服務市場。

近幾年來,安徽養老服務業取得長足發展,但其中面臨困難多,情況負載,與江浙滬地區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安徽省結合實際,積極借鑑先進經驗,大力發展城市居家和農村養老,積極推動養老機構提質增效和醫養結合深入發展,創新發展智慧養老,以期與江浙滬養老服務協同協調發展,同頻共振。同時,安徽省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充分借力長三角夯實基礎,推動安徽發展。安徽省具有優越的自然人文和科教優勢,為長三角地區發展旅居養老、文化養老、智慧養老、健康養生,提供了一個天然的養老“後花園”。積極吸引長三角地區老年人來皖養老,帶動全省養老產業發展壯大。

安徽省委省政府在養老事業發展規劃中,明確依託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加大養老領域技術創新和科技創新,建設老年用品產品研發中心,打造適老工業精品。今年長三角民政論壇暨老博會的主旨之一也在於此,立足我省優質的康養資源,推動康養項目落地。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