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N代悉數上場,但“創新”的努力與口碑卻沒成正比

本週的綜藝王國格外熱鬧,綜N代奪盡眼球。

騰訊的《奇遇人生2》、湖南衛視的《親愛的客棧3》、浙江衛視的《我就是演員2》(又名《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三檔節目接連上馬。

幾檔節目有著肉眼可見的共同點,綜N代、形式革新、嘉賓革新。然而從結果看,所謂的“革新”並未令觀眾滿意,反而大有口碑流失之勢。

綜N代悉數上場,但“創新”的努力與口碑卻沒成正比

慢綜藝又“快”起來了

《親愛的客棧》做到第三季,形式突然來了個大轉彎。

這檔節目以明星經營民宿作為主題,在客人的迎來送往中體驗和感悟生活,一向被視為慢綜藝的一員。前兩季節目也基本遵循了慢綜藝無固定流程、隨機隨性發生的特點。然而第三季,節目從內容、風格、嘉賓陣容上都開始向競技真人秀轉變。

第三季引入了競爭機制,六位明星嘉賓以競選“終極合夥人”作為目標,整季節目錄制中都帶有PK性質。甚至每一階段都針對餐飲、管家、房務等服務設置了“考試”“排位賽”等,不合格者將面臨嚴格的“補考”。

對於節目形式的180度轉變,許多嘉賓表達了他們的不適應,這也是間接向觀眾表述第三季節目的核心變更。

綜N代悉數上場,但“創新”的努力與口碑卻沒成正比


形式變更,風格自然同步轉變。

這一季節目通過“老闆”劉濤的核心視角,將“嚴肅、專業、緊張”的氣氛傳達得淋漓盡致。劉濤一登場,即自帶“考官”屬性,表明立場、發佈任務、傳達態度。明星嘉賓玩樂態度填寫的簡歷被她以專業面試者的姿態“狠批”,帶領眾人參觀客棧時也時刻以經營者和服務者的身份嚴格要求。

綜N代悉數上場,但“創新”的努力與口碑卻沒成正比


嘉賓層面,這一季顯然也更下“功夫”。對比之前“老闆”劉濤帶領兩三位明星經營客棧的模式,這一季除去劉濤與“助理”陳翔,其餘的常駐嘉賓就有六位,且身份囊括廣泛。林心如、張翰、馬天宇、闞清子、吳磊、李蘭迪,中生代、小鮮肉、新晉小花皆有,能為節目提供多方位的看點。

有人表示,《親愛的客棧3》也學起了《中餐廳3》,拋棄了慢綜藝的溫情治癒,著重向遊戲競技真人秀轉變了。

綜N代悉數上場,但“創新”的努力與口碑卻沒成正比


對於習慣了前兩季風格的觀眾,這個轉變第一印象必定是扣分的。

慢綜藝在國內發展並不順利,除了鳳毛麟角的幾檔節目,其餘的大都面臨停拍或轉型,《親愛的客棧3》在這種求生潮中,迴歸芒果系綜藝擅長的娛樂競技、話題製造的畫風,大概也是命中註定。

流量明星又成口碑綜藝的拖累

另一檔口碑難得的綜藝也在急著“革新”。

上週二開播的《奇遇人生2》,第一期邀請了之前甚少涉及的流量明星楊穎,這在吸盡話題的同時,也一定程度敗了節目的好感。

節目臨開播時,微博上#baby回應離婚#的話題就開始發酵成熱門,人們在對楊穎婚姻問題吃瓜的同時,也得知這是《奇遇人生2》中的片段。通過楊穎的流量,節目擴大了受眾,但也遭到了第一季核心觀眾的口碑“反噬”。

綜N代悉數上場,但“創新”的努力與口碑卻沒成正比


第一期節目中楊穎勢必成為最大看點,然而她的表現卻未令人“滿意”。楊穎與主持人阿雅加入騎行家老徐的隊伍,與他一起挑戰騎行任務,但節目滯後的進度、楊穎時不時的身體不適和經常搭車追趕老徐的行為都成為網友的吐槽點。這些內容令觀眾質疑楊穎參加節目的誠意。

綜N代悉數上場,但“創新”的努力與口碑卻沒成正比

導演與楊穎對話

而同時,從開播前就開啟的楊穎婚姻話題,到節目中的正面回應,再到楊穎在旁白中對個人形象的諸多解釋,都被一些觀眾看做“洗白”。

因為楊穎太過“吸睛”,第一季節目所建立起的探索、思考、深度的風格,有所沖淡。而站在觀眾的角度,節目組首期就邀請這樣的“話題”藝人,借勢流量的目的明顯,令人懷疑節目組的創作純粹度。也有人認為,楊穎這樣的嘉賓,與《奇遇人生》的核心受眾是背道而馳的。

綜N代悉數上場,但“創新”的努力與口碑卻沒成正比


對比第一季小S、春夏、范曉萱、毛不易等嘉賓,第二季的嘉賓的確有著流量化、大眾化的趨勢。馮紹峰擔任嘉賓的第二期節目,也因為有趙麗穎的轉發,提前釋放了熱度。

熱度提升對應的卻是口碑下落,截至發稿前,《奇遇人生2》的豆瓣評分已從第一季的8.9降至6.9。

綜N代悉數上場,但“創新”的努力與口碑卻沒成正比

演技綜藝撤掉導師長什麼樣?

隔壁《演員請就位》風頭正盛,演技綜藝的先行者《我就是演員》也緊跟著推出了新一季。

這一季節目全面改版,推倒了之前演員表演、導師評判的形式,採用大咖+學員一對一表演、投票淘汰+補位的賽制。

綜N代悉數上場,但“創新”的努力與口碑卻沒成正比


看起來這個節目形式,和《我是歌手》有些類似,連宣佈投票結果時的舞臺設計與主持人節奏都與前者相似。這種形式似乎也在向參賽的大咖演員表示,這檔節目不再是批判、教育性質的“演員的誕生”,而是成熟演員強強對決的藝術平臺。

綜N代悉數上場,但“創新”的努力與口碑卻沒成正比


但缺失導師點評環節的演技綜藝,目前看來有些讓人不適應。

演技綜藝歷來的最大看點,就是專業人士對演員演技的評判與指點,不然哪怕很精彩的表演,也不足以支撐一檔綜藝。《演員請就位》為了加強這個專業視角,邀請四位導演作為節目核心與評判者,節目開播三週以來,話題也大都圍繞著導演展開。

綜N代悉數上場,但“創新”的努力與口碑卻沒成正比


《演員的誕生》《我就是演員1》中,導師評判也一直是核心看點。然而《我就是演員2》的新形式,卻弱化了點評,現場幾位導演的評價用“觀摩”形容更為合適。一期節目下來,觀眾只是看了四場表演,雖感覺有好有壞,但卻難以評價,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演技是專業技術,專業人士的點評是在為觀眾提供出口,缺失了這個出口,觀眾的感受容易找不到支點。

綜N代悉數上場,但“創新”的努力與口碑卻沒成正比


也不排除第一期全是大咖演員競技,現場“觀摩”的導演們不願說出太多意見。在之後的學員表演部分,不知道這個情況會不會有所改變,但整體去掉導師這類專為點評存在的角色,這已是一個隱患。

這季節目也更強調了綜藝性。大咖演員表演完,學員會表演才藝為師父“拉票”,如王子異與楊迪現場跳舞唱歌、曾舜晞與範湉湉用小品演繹《半生緣》。這個設計就更加沖淡了節目的專業效果。

綜N代悉數上場,但“創新”的努力與口碑卻沒成正比


在之前的兩季節目中,“輕鬆一下”的環節更多是即興表演。章子怡罵鄭爽“沒有信念感”的橋段就誕生於這部分,整體還是圍繞表演專業來設計的。

點評去掉,加上才藝表演,《我就是演員2》看起來在往純娛樂綜藝的方向走了。

綜N代悉數上場,但“創新”的努力與口碑卻沒成正比


綜N代的創新展現的是求生欲,有人希望有更大的受眾範圍,有人希望改變低迷現狀,有人則想衝出窠臼。改版和創新往往是必要的,但顛覆性的改版卻必須慎重,步子跨得太大,可能錯失的不僅是原有的觀眾,還有節目初始創意所“戳中”的社會心理剛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