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眼"到底是什麼?詩紅人不紅,他們成了我們熟悉的陌生人

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人們茶餘飯後最愛談的就是娛樂圈,娛樂圈有一種"怪"現象,劇紅人不紅。對於這種現象,有一部分觀眾感概道:"以前的影視作品記住的都是角色的名字,現在的作品記住的都是演員自己的名字"。這種現象可不只現代的娛樂圈存在,在古代的"娛樂圈"早已發生。

在古代,信息不發達。印刷術沒有產生以前,造紙術讓更多的人有了更方便的書可看,文人們的圈子也在慢慢擴大。詩會、詞會、"雅集",他們飲酒、聽音、賦詩、作詞,不少文人墨客因此有了流傳千古的佳話。印刷術產生以後,這個群體的壯大速度更是飛快增長,在聚會上也會"八卦"別人的詩詞。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這些千古紅人自然免不了被議論,除此之外,還會有人感慨一下那些在圈子裡有了"代表作"卻沒紅的人。

詩紅人不紅

宋祁這個人一定有很多讀者不知道,更別說他是哪個朝代的,有什麼代表作,可我要是說七個字,這個人和我們的距離就會一下子拉近很多。"紅杏枝頭春意鬧"是我們早早就熟記於心的一句話,即便《玉樓春》這首詞我們背不下來,這句話卻是過了多少年我們也不會忘記。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如果宋祁都很少人記得,那麼秦韜玉就更少人知道是誰了。但是秦韜玉有一句話卻是我們用著都不認為是詩,卻流傳最廣,幾乎與我們的生活融為一體。"為他人作嫁衣裳"這句話即便自己沒有說過,影視劇或者他人的口中卻經常出現。這句詩出自秦韜玉的《貧女》,為全詩最後一句。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前些年,"非主流 "風可謂是吹過大江南北,微信還沒出現,QQ還非常流行。那時的年輕人的網絡簽名還比較曖昧、傷感,換句話說就是愛無病呻吟,"曲終人散"這個詞深受非主流青年喜愛。但這個詞怎麼產生的?有人知道嗎?所以錢起對我們來說可能比秦韜玉更陌生!

曲終人散是由"曲終人不見"演變而來,曲終人不見出自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悽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除了他們之外,還有很多詩人寫出了名句,詩紅人不紅。但是這些名句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都是作品中的詩眼。

詩眼

我們小時候看寓言故事,學成語,都聽過"畫龍點睛"這個詞。一條畫的龍上再點個眼睛,這條假龍就可以騰雲駕霧、布雲施雨,成了真龍。把一首詩比作假龍,那麼詩眼就是龍的眼睛,也就是我們說的"點睛之筆"。

從這個故事就可以看出來,詩眼對於一首詩的重要性。那麼到底應該怎麼辨別詩眼呢?

詩眼大致分為兩類,一個就是能點題,也就是揭示詩的主旨;另一個就是能傳神,具有情趣性、或者形象性、或者精確性,又或者具有新意。詩眼可以是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一聯,它就是全詩全詞中最有生命力和情感溫度的部分。

關於詩眼,有幾個比較著名的例子,比如"僧月下門"和"僧月下門",再如"春風又

江南岸"的"綠"字,這裡就用上文提到過的詞句為例。"紅杏枝頭春意",這句話是整首詞中的"眼",它還有"眼中之眼",那就是這個"鬧"字。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我們可以看到,此時正值春季,東城春光正好,風和日麗。天氣漸暖,湖水波光粼粼,楊柳吐綠,柳枝軟軟的蕩在湖面之上,那些嫩芽遠遠看去好似繚繞的煙霧,杏樹枝頭吐了綠苞。

只是單純的翻譯前四句話,那麼意思也就如上。可加上一個"鬧"字之後,一派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瞬時便躍然紙上。明明是靜景,偏偏用"鬧"意來襯托,動靜結合,在視覺和聽覺上都給予讀者以極大的審美享受。此外,它還會使人自然地聯想到春天該出現的熱鬧景象,蜜蜂、蝴蝶、雛鳥、燕子,紅豔豔的花,綠油油的葉,它們競相翩飛、生長。

宋祁是北宋文學家,與歐陽修是同時代的人,因為"杏枝頭春意鬧"的緣故,他被稱為"紅杏尚書"。秦韜玉是唐朝人,一生譭譽參半,累舉不第,諂媚宦官,又逢上"黃巢起義",後面終於做了官,結局是生卒年歲不詳,被人稱為"巧宦"。錢起是唐朝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大曆詩風在詩歌發展史上也有一席之地,他是大曆十才子之冠,"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被譽為"千古絕唱"。

他們或許才學上及不上李白和蘇軾,但這一生總還有那麼一兩句詩可以傳千古,中華民族歷史上無數詩人,而今能像他們這樣被人記住作品的終歸還是少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