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伟院士违背科学原理?光速可能不是物理规律,而是数学规律

光速可能不是物理规律,而是一种独一无二、牢不可破的数学规律

潘建伟院士违背科学原理?光速可能不是物理规律,而是数学规律

杨振宁认为光速可能是数学规律

真空中的光速是先推导再经过实验证明的物体运动和信息传递的最大速度。有质量的物体达到光速是不可能的。只有静止质量为零的光子以光速恒定运动。光速与任何速度叠加,得到的仍然是光速,不遵从伽利略和牛顿经典力学的法则,而遵从相对论的速度合成法则(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洛伦兹变换)。

真正有意义的超光速,一般是指超光速传递能量或者信息。根据狭义相对论,超光速旅行和超光速通讯是不可能的。目前关于超光速的争论,大多数情况是某些东西的速度的确可以超过光速,但是不能用它们传递能量或者信息。 粒子对撞机的研究表明,无论信息传输得多快,其传输速度都不能超过光速,一再证明爱因斯坦的速度极限理论无懈可击。

潘建伟院士违背科学原理?光速可能不是物理规律,而是数学规律

爱因斯坦

特别强调:真空中光速最快并不是“观测到没有更快的,所以它最快”,而是通过数学推导和实验得出的可靠知识。

特别强调:量子纠缠技术是安全的传输信息的加密技术,与超光速无关,已经证明无法利用它控制和传递信息。处于纠缠态的粒子间无法传递任何信息,而是处于一种奇怪的对应状态,且只有当我们对它进行“被动”“询问”时,这种对应关系才会显现。假如迫使其中一个粒子呈现某种状态,那么其“纠缠态”就会立即中止。在应用中,通信需要传输信息。加载特定的信息,就意味着要把人的“意志”“主动”强加给其中一个,这样“纠缠态”被消除,无论你在地球上获得什么样的结果,都和n光年以外的那个粒子无关了。只有通过测量一对处于“纠缠态”,且整体状态已知的粒子中的一个,才能够在瞬间获知另一个的状态;而无法把信息人为地加载给其中一个,并发送给另一个。

简单的说,它们本来就是一体,并不是超光速传递信息,也没有违背任何科学原理。所以,潘建伟院士搞的“量子通信”技术并没有违背科学原理。潘建伟他并不是要做超光速传递信息,而是研究一种加密信息的革命性手段。

( “信息”指的是能作用于一个物体或系统的任何信号,例如,一束光脉冲能开启一台仪器设备。研究人员提出,即使脉冲光束中最前沿的一些光子的速度超过光速,也只有在光束的多数光子团到达后,脉冲才会发生作用。这就是说,前沿超光速光子不能传达任何信息。不能传递信息的超光速是没有意义的,比如空间膨胀虽然超光速但无法传递信息。)

潘建伟院士违背科学原理?光速可能不是物理规律,而是数学规律

潘建伟

科学界有一种比较有趣的说法,认为光速不是物理规律,而是数学规律,比如圆周率为什么等于π?因为宇宙诞生的时候就等于这个数值,是第一属性。光速就和圆周率一样,是数学属性。而数学属性,是宇宙之中最牢不可破的规律,还要超越一切物理规律之上。

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淼表示:量子通信无法超光速,该技术仅为信息加密,与信息瞬时通信无关。(注/《三体中的物理学》中的第80页)

潘建伟院士违背科学原理?光速可能不是物理规律,而是数学规律

中国宇宙学、弦理论第一人李淼曾经表示:弦理论与灵魂相关是扯淡

最后特别强调:光速最快不是科学假说,而是科学理论。理论上确实允许在别的宇宙(数学宇宙)存在超光速,这是数学上允许的,但推导出在我们这个实际宇宙,不可以存在超光速。因为多元宇宙理论无法证伪,是科学理论,即使存在超光速,也与实际宇宙没有关系,也不可能被证实。据此,真空中光速最快,在有证据修正之前,该科学理论就是可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