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40年前酒廠生產的酒,曾比西鳳酒還受歡迎,你知道嗎?

忘不了的酒香

(一)

中國有多少白酒?有多少紅葡萄酒?我生的和鹿一樣(很少見到)。因為咱不喜歡喝酒,所以對酒的種類、香型一竅不通。酒文化對於咱來講就是一張白紙。

要說腦海裡連一兩樣酒的名字都沒有,也不盡然。像茅臺、五糧液,包括前多年在央視廣告中狂轟爛炸的秦池酒,還是多少有一點印象。因為它們的名氣太大,對於我這個不太喝酒的人來講,實在是你想不知道都不行。

興平40年前酒廠生產的酒,曾比西鳳酒還受歡迎,你知道嗎?

對咱陝西的西鳳酒,還是知道的多一點。因為經常主持村裡的紅白喜事,能多少品嚐一點。紅酒中記憶最清楚的莫過於當年的丹鳳葡萄酒,兩塊錢左右一瓶,甜甜的。對不甚喝酒的我來說,這種酒才更為適合。偶爾難得一品的所謂高檔紅葡萄酒(光是那個木塞子蓋就得專用工具才能打開),對於我來說簡直就是如同喝中藥一樣,那個難喝勁兒,你就甭提咧!


興平40年前酒廠生產的酒,曾比西鳳酒還受歡迎,你知道嗎?

紅軍同學和我諞過,八十年代他到廊坊中國電梯協會出差,有幸在宴席上嚐到了珍品茅臺(與廊坊軍分區參謀長同席),開席前,也領教了外地酒鬼(某電梯公司人)的搡眼勁兒。拿起個酒瓶左看右看,念著說明書,然後放下了也是眼不離酒瓶。沒多長時間又拿起酒瓶上下顛倒幾次,聽響聲,鼻子湊到瓶口聞味道。嘴裡不停的說,真的、真的。開席了,酒鬼殷勤的給大家各倒了一小杯後,竟然把剩下的揣進懷裡說,大家多吃菜,原諒他本人好這口。

興平40年前酒廠生產的酒,曾比西鳳酒還受歡迎,你知道嗎?

不管人家酒有名也好、無名也罷、難喝也好、好喝也罷,除了丹鳳葡萄酒還有些念記外,都沒在我心中留下印痕。唯有興平湯坊酒廠生產的白酒,在我的腦海裡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以至於四十多年過去了,這個酒的品牌,味道及製作工藝的部分環節,成了永遠銘刻在我心中的鄉愁。幾十年來不知有多少個夜晚,做夢時還在惦記著它 --- “分水亭”牌麴酒。

(二)

為什麼這個無名作坊裡的酒使我終生難忘?因為這裡有著許多與酒無關、卻與酒難以割捨的關係。有哪些關係?還得先從酒的名號分水亭三個字說起。

興平40年前酒廠生產的酒,曾比西鳳酒還受歡迎,你知道嗎?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在毛主席“農業學大寨”的指引下,湯坊公社黨委按照上級的安排,開展了向渭水宣戰、向龍君要糧的學大寨熱潮。劉天祥書記帶領黨委一班人,發動群眾,開展了規模空前的治渭造田大會戰。經過艱苦努力,一座前所未有的降龍大壩 --- 一號壩,在龍興大隊北河岸上的鐵嘴兒東側挺立。繼一號壩後,二號壩、三號壩、四號壩也相繼建成。連同治渭大堤上一座座小型丁字壩,形成了一座鋼鐵長城般的防洪體系。

興平40年前酒廠生產的酒,曾比西鳳酒還受歡迎,你知道嗎?

自一開始,劉天祥書記就沒有把一號壩當做單一的防洪工程去做,而是要以治渭工程為立足點,開發社會主義大農業。為了達此目的,他極具前瞻性的提出,將以一號壩為中心的東西兩個農場,建設成為旅遊觀光農業。當然,在當時的政治氣候下,遭到了來自上級有關領導及公社不少幹部的強烈反對。他以常人不具備的氣魄,頂住各方面的壓力,首先在一號壩上建起了一座三層樓房(那時的樓房可不是想建就能建得起的)。一方面是宣示要叫渭水訓服、改沙造田的堅強決心,另一方面想建實施這一宏偉工程的指揮部。

興平40年前酒廠生產的酒,曾比西鳳酒還受歡迎,你知道嗎?

既然是旅遊觀光農業,就得有可供觀光的配套設施。經過討論,決定建一套既具實用性、又具觀賞性的水利設施,既引渭漫灌體系。而這個體系中,具有標誌性的建築物,就是公社能工巧匠在西安各大公園學習回來後修建的六角亭。亭子基座既是休閒平臺,同時又是引渭漫灌抽水泵站輸水的分水閘門,又被冠上一個響亮的名字 --- 分水亭。

興平40年前酒廠生產的酒,曾比西鳳酒還受歡迎,你知道嗎?

分水亭連同石頭牆上的獅子吐水(後被有關領導定性為封資修而遭強行拆除)景觀建起來之後,引來了周圍不少群眾的觀看。特別是在汛期,由抽水泵站抽上來的富含泥漿的渭河水,經由分水亭底下的三座閘門流向不同的三處,為田地帶來養分並改造了沙灘。那一幅自然與人工巧妙結合的美好畫卷,使得劉天祥書記觀點得到了上級的認同和支持。陝西省委書記李瑞山隔三岔五的常到此地,引來了省內外參觀團取經學習。一時間,湯坊一號壩、分水亭的美名響徹渭河兩岸。

興平40年前酒廠生產的酒,曾比西鳳酒還受歡迎,你知道嗎?


(三)

一九七五年,昔日不毛之地的荒灘上,第一次在人們的辛勤耕耘下,得益於渭河水的滋潤,成片成片的高梁笑紅了臉。在高梁還未成熟之際,關於高梁豐收後如何應用它的問題便被擺在了公社黨委的議事日程。經過一番認真推敲後,最終決定,以自產優質高梁為原料,發展釀酒業,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但是酒坊取個啥名?產品用何商標又成了一件頭疼事。劉書記集思廣益,覺得既然分水亭的名聲人皆共知,並隨各路參觀團遠播四方,何不以“分水亭”給產品冠名呢?

隨著興平縣湯坊酒廠廠名和“分水亭”商標的確定,伴隨著成百畝高梁的日漸成熟,一座放到現在來看規模小的不能再小的白酒作坊,在一號壩治渭造田指揮部大門東則得以落成。

秋收時節,剛收穫的高粱穗也像玉米一樣被架起來,等乾透了再剝下。數十個架在分水亭東側的東社路(湯坊人對北安谷到渭河岸邊的公社主幹路的稱謂)西灘地上依次排開,沐了朝陽抱夕陽,把個渭河沙堤裝扮成了紅色的海洋。那時,我和一幫子年輕人在公社砌石隊搬石頭,為渭河沙堤及壩子砌石固堰。每當行進在分水亭的周圍,一幅幅富含詩意的美景畫卷不由得使人陶醉。追逐時代的腳步,時不時也來一下自我暢想。現在每每回想起來,依然覺得有一種說不出到底有多美的感受。

興平40年前酒廠生產的酒,曾比西鳳酒還受歡迎,你知道嗎?

架上的高梁就要曬乾,酒坊內設施安裝就要完工。我心裡想,待自家門前的酒坊,用親手種植的高粱生產出來甘醇之後,若是能親口品嚐一下箇中的味道,該是何等的愜意?每當想到此便不由自主的咂咂嘴唇,來個未嘗先品。

說來也巧,自己原本只是想著能嘗一口自產的美酒便心滿意足了,誰知後來卻歪打正著地間接性的成了“分水亭”酒釀造的參與者,這一切都好像是上蒼安排好的一樣。

一天,主管砌石隊的龍興大隊黨支部副書記嶽武之,從砌石隊幾個小組的年輕人中抽調了一夥小夥子開會,說是有一項神聖的任務要大家去完成。有人急不可耐地問嶽書記具體任務,可他就是不明說。只是一味的給大家做政治思想工作(那時一切工作都是政治掛帥),用毛澤東思想武裝大家的頭腦。要求我們把自己將要承擔的工作,當做一項政治任務去完成。並要大家立下軍令狀,弄的人人一頭霧水。有人竟然猜想是不是那裡爆發了戰爭,要我們上戰場(因為年輕人都屬於基幹民兵)?嶽書記是個非常善做思想工作的人,大家都被他鼓動的高喊著要忠於毛主席,誓死完成任務。看到思想工作做的差不多了時,方才給大家唱出了真實意圖 --- 為公社酒坊開燒去踩曲。一聽是要到酒坊踩曲,你沒見那個高興勁兒,大夥兒簡直是要沸騰了一樣。

興平40年前酒廠生產的酒,曾比西鳳酒還受歡迎,你知道嗎?

大凡釀造性質的產品都離不開酵母(曲)的作用,白酒也如此。能去酒坊踩曲,按照嶽書記的說法,那是組織上對我們的信任。好酒得有好曲,好曲得有認真負責的人去做。曲子是能否釀造出好酒的根本,在整個制酒過程中起著點石成金的作用,配料是一個極具技術含量的活路,而製作曲坯則是一個消耗體力的重活,我們這幫人被召去就是幹這製坯的體力活。話雖是這一說,但是通過勞動和觀察也使我們得知,制曲首先得把生料在鍋裡蒸到一定程度後取出,再放到發酵池裡發酵,待到麥芽等系列配料發酵成熟後,才能從池中弄出來,分裝在每個踩曲人足下的木模裡,用大腳丫子踩實在後倒出風乾備用。

興平40年前酒廠生產的酒,曾比西鳳酒還受歡迎,你知道嗎?

雖然乾的是粗活,但幸運的是,酒坊規模不大,幹活的地方連同燒鍋在一處,我們就有了品嚐新酒的機會。每當一鍋拌好曲子的生糟裝入蒸鍋燒到一定時間時,從周至縣終南鎮請過來的釀酒師,及後來北安谷村的退伍軍人袁師便會親自品嚐。每當看到像咂巴嘴的動作和聽到嘴巴動作的聲響時,我們這些踩曲人的雙腳便會在曲模上胡亂攪料,甚至出現廢品。見此況,師傅笑嘻嘻的告訴大家莫急,當鑑定確認可以出酒了之後,師傅會端來熱騰騰的新酒讓大家品嚐。同時提醒大家喝了熱酒的人可不能見風,若醉成爛泥不得怪他沒叮嚀。

興平40年前酒廠生產的酒,曾比西鳳酒還受歡迎,你知道嗎?

用這樣的法子犒勞下苦人,弄的人人心裡癢癢的,都想喝個夠,又沒一個人敢放開痛飲。我夢想喝上用自產高粱釀出的美酒的願望,沒費吹灰之力就給實現了。當一口熱酒下肚時,那個心情別提有多爽快,只是剛出鍋的白酒還真像師傅說的那樣,嘗不出什麼味道。至於傳說中人喝熱酒後見了風會力大無比、發酒瘋,因為我們都很遵守紀律,還真是沒體驗過。那種自己不會品且更難以形容的香味,是不是與自己為之付出的汗水有關?至今都是令人一想起來便有未飲先醉的感覺。

(四)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湯坊“分水亭”酒的製作過程,自己只是在制曲程序中參與過,根本沒有多少可以值得炫耀的。為了撰寫此文,我專程拜訪了當年陪伴酒坊走完全過程的老兄,及當時就在一號壩區域幾個社辦企業任黨總支副書記的老兄,追憶其興衰史。方才得知“分水亭”酒自一九七五年開始生產,到一九八二年結束,歷時七年時間。最為值得驕傲的就是當時“分水亭”酒的價格竟和“西鳳酒”是一個價位,且在西北地區比西風酒還受歡迎。

興平40年前酒廠生產的酒,曾比西鳳酒還受歡迎,你知道嗎?

由於歷史的原因,酒坊自建起到結束一路風雨、不夠順利。考慮到時過境遷,對這一段歷史我也不便深究細問。但關於質量為何能和西鳳酒相媲美,他們的共同回答是兩個因素:一是原料純正,二是水質獨特。

原料純正是指它所用的高梁是清一色的自產高梁,這一要素從發展的眼光看似乎有點小農意識,但就酒品質量而言的確是一大優勢。

水質獨特,則是它所用的水是流動著的渭河水經過自然過濾後形成的井水。這口井現在可能隨著渭河水位的降低早已枯竭了,但昔日的水塔依然還作為一個歷史印記,在一號壩大樓東側挺立著。

那時侯生態未遭破壞,河水沒有汙染,自石頭壘成的大壩縫隙過濾後,具有一般井水無法比擬的獨特礦物質含量,給“分水亭”酒的異香憑添了絕無僅有的色彩。

正是由於有了原料和水的獨特優勢,才使得酒廠在倒閉後的二十世紀末,竟然還有西北幾位曾經飲過此酒的酒神在去東部途中,專程在興平下車,前來此地尋覓往日的至愛。

興平40年前酒廠生產的酒,曾比西鳳酒還受歡迎,你知道嗎?

給此文拍照片時,我見到了當年酒庫的保管員,想得到個酒瓶或商標,他說早就扔完了。真是可惜啊!為找到當年排的戲《滾龍灘》《分水亭》線索,我找到王堡當年為此戲拉板胡的淡茂林老哥,也是無功而返。但說起此酒,他說前幾年有人告訴他,此酒在西北某拍賣行被拍到了每瓶4萬元的高價。

今天,分水亭依然挺立,我愛它古香古色的莊重;我更愛“分水亭”酒餘味深長的醇香。只有在夢裡,它還伴著我和湯坊的老年人們,睡個好覺,做個美夢。愉快度過晚年。

2019.05.27夜初稿 8.19定稿


關於作者:愚人:興平人,高中文化程度,一九七五年元月畢業於興平三中高七四級一班。(當時是春季始業),畢業後,歷任生產隊長,會計,大隊團支書,村委會副主任。從事過村辦企業財務管理,鄉鎮站所工作。本人自幼愛好文學,對詩歌,楹聯,謎語,歇後語更是疼愛有加,特別是對謎語的創作更是如醉如痴,幾乎達到了所碰之人和事都欲作謎的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