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掀起美国离婚潮的《廊桥遗梦》,引发了对婚姻和爱情的思考

导读:

“月亮的银苹果,太阳的的金苹果。”

——叶芝《流浪者安古斯之歌》

《廊桥遗梦》讲述了一段仅仅邂逅4天却铭心刻骨、至死方休的中年人的婚外恋情。这本沃勒只用了11天就写成的书一经推出,迅速占据了1993年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并被翻译成了35种语言,全球销售了1200多万册。同名电影的大热,更是将《廊桥遗梦》塑造成为经久不衰的爱情经典,而它所引发的关于爱情和伦理的争议亦是空前绝后。

爱尔兰诗人叶芝这首《流浪者安古斯之歌》,是已婚主妇弗朗西斯卡和流浪摄影师罗伯特·金凯德灵魂相互吸引融合的一个契点,罗伯特的吟诵如久违的默契与弗朗西斯卡的寂寞执手相看。

安古斯是凯尔特神话中的爱神和梦神。安古斯是母亲和众神之父达格达婚外情所生,他将充满爱的梦施予世人,在梦里,人们可以和自己所爱的人相守。

承载了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相识相恋的廊桥,注定是安古斯赐予他们的一段短暂却恒久的梦,虚妄却实实在在地在生命里打下永不磨灭的烙印。

曾经掀起美国离婚潮的《廊桥遗梦》,引发了对婚姻和爱情的思考

01

假如没有遇到罗伯特,弗朗西斯卡应该会一直是一个麻木而无趣的家庭主妇,每天困身于繁忙的家务农活里,偶尔内心怅然地想到自己浪漫的少女时代和关于诗歌的梦想,来不及沉浸其中,丈夫便和她谈论起他们的农场和牲畜,孩子们呼唤着再给盘子里的猪排添一点肉汁。

婚姻不会按照自己的想象,正好遇到一个志趣相投、心领神会的另一半。也不会依循期望,正好生活在自己理想的环境里。意大利的多情少女弗朗西斯卡,嫁给了最不浪漫的美国农夫,一辈子生活在保守而封闭的乡村。内心的不甘和失落被生活慢慢摁进琐碎的忙碌中,消磨成一个个干巴巴的日子。

罗伯特是突然闯进这个单调环境里的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带着流浪者的自由不羁和艺术家的浪漫细腻,这正是弗朗西斯卡一直期望中的完美爱人的形象。所以,当罗伯特向她询问廊桥位置时,一种本能的好感促使弗朗西斯卡毫不犹豫地为他带路。

弗朗西斯卡与丈夫理查德的婚姻生活像一杯温吞的白开水,没有任何惊喜和仪式感点缀其中,两个月一次的性生活敷衍的像例行公事,她是个在婚姻关系中没有享受过浪漫和关爱的女人。所以,当罗伯特为了感谢她引路,而特地采了一束小野花送给她时,从未感受过被重视的弗朗西斯卡像个小女孩般受宠若惊,有种难以言说的情感在她体内藤蔓般滋长。

他们讨论摄影、文学、诗歌,叶芝的诗句音乐般在他们内心流淌。可以看到,弗朗西斯卡多年以来封闭枯萎的心灵,像洋葱一样被一层层剥开,内里的感知逐渐被罗伯特唤醒,那个在丈夫子女眼中毫无魅力的主妇弗朗西斯卡,在这个刚认识一天的男人面前焕然一新,蜕变成一个充满了魅力和感受力的女人。

曾经掀起美国离婚潮的《廊桥遗梦》,引发了对婚姻和爱情的思考

02

廖一梅在话剧《柔软》中写道:“人这一生,遇见爱,遇见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见了解。”

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在没有遇到彼此之前,经历了四十多年的人生。在这漫长的人生里,他们遇到过很多人,说过很多话,但是从没有一个人像此刻这个人一样,可以如此熨贴地感受到对方的情绪和想法。

“你觉得艾奥瓦怎么样?”仿佛看透了弗朗西斯卡内心的荒芜,罗伯特真诚的问她。标准的答话应该是:“很好,很宁静。这里的人的确善良。”但是弗朗西斯卡犹豫了,在这个相识不久的男人面前,她说出了自己积压了几十年的心声:“我应该说:‘ 很好,很宁静。这里的人的确善良。’这些大部分都是真的。但是……这不是我少女时梦想的地方。”有生之年能够有机会说出这句生长在心底最隐秘的话,让她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舒心。

“旧梦是好梦,没有实现,但是我很高兴我有过这些梦”,这句罗伯特很早之前就写在笔记本上的话,像是特地为了安慰弗朗西斯卡而来。他不知道,这是为他们以后的人生所写下的预言。

身为世俗中的人,往往打动自己的是非常俗套的故事。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意料之中地相爱了,同样这份爱注定要面临现实冷峻的审视和抉择。

对弗朗西斯卡而言,当她处于和罗伯特的相处里时,时光飞速倒流,她顷刻穿越内心漫长的荒芜,回到那个多情感性、明媚浪漫的少女时代。丈夫和孩子出游归来,将她一把拽回现实:她是理查德的妻子,是两个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的母亲,是麦迪逊县一个传统而本分的农妇。

曾经掀起美国离婚潮的《廊桥遗梦》,引发了对婚姻和爱情的思考

03

书里关于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的情爱描述尤为细腻美好。丈夫理查德对于亲密关系是回避甚至是拒绝的,他认为性危险而不体面。丈夫对性事的抵触和压制,是阻隔弗朗西斯卡暗涌的情欲难以逾越的藩篱,她骨子里的诗意和浪漫情调无处容身,她买的红酒从未开封,她的香水因为丈夫不喜而束之高阁。

“所有的感觉,所有的寻觅和苦思冥想,一生的感觉、寻觅和苦思冥想此时此刻都到眼前来”,在罗伯特真诚的倾慕里,蛰伏在灵魂深处的欢乐从弗朗西斯卡体内苏醒,如冰融的一江春水,这一刻,她是一个纯粹的女人。

“我在此时来到这个星球上,就是为了这个,弗朗西丝卡。不是为旅行摄影,而是为爱你。我现在明白了。我一直在从高处一个奇妙的地方的边缘往下跌落,时间很久了,比我已经度过的生命还要多许多年,而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向你跌落。”罗伯特从弗朗西斯卡身上,感受到生平未曾经受的温暖,这个女人像田野里吸满阳光的风,吹走他一身清冷的孤独和寂寥,在他心里留下终身不曾消散的夏天的气息。

但是弗朗西斯卡的人生里不光有情爱,她还有她身为妻子和母亲的家庭责任。淳朴古板的丈夫不会理解她的那些丰沛的情感和热烈的爱情,孩子们也不会明白母亲从家庭的“叛离”后面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她假如为爱和罗伯特远走他乡,只会让家人陷入痛不欲生的愤怒和绝望,还有封闭的环境里人们投来的无休止的怜悯和嘲笑,这些足以毁了他们现在看起来“美好”的人生。

一份清晰的爱,不是不顾一切的占有。是想她所想,虑她所虑。罗伯特理解弗朗西斯卡一切的为难和牵挂,他明白即使他可以强势地带走弗朗西斯卡,也会让她余生在内疚和惭愧中度过。他长久地抱着弗朗西斯卡,像是把这个女人拥抱进生命里:“我只有一件事要说,我以后再也不会对任何人说,我要你记住: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

往后余生,罗伯特再也没打扰过弗朗西斯卡的生活。十七年后,罗伯特垂垂老矣,离群索居的他至死未曾忘记那个给予他4天爱情的女人。他对着一个吹萨克斯的乐手讲述他和弗朗西卡的爱情,大滴大滴的泪水像决堤的思念奔涌而出。乐手深受感动为他谱写了一曲《弗朗西斯卡》,罗伯特的生命也在这首乐曲的缠绵里划上了休止符。他和她分离的那些年月、相隔的那千万里路在老号呜咽的乐声里哭泣,为了一个叫罗伯特·金凯德的男人和他管她叫弗朗西丝卡的女人。

曾经掀起美国离婚潮的《廊桥遗梦》,引发了对婚姻和爱情的思考

04

弗朗西斯卡在丈夫死后,曾经试图寻找过罗伯特却杳无音讯。光阴并未把罗伯特的影像从她的脑海里抹去,她甚至不太敢细细回味那4天光阴,太过真实的感受会让她沉沦而无力去应对她拥有的现实生活。

这些年里,她一直默默地关注罗伯特在《国家地理》文刊的作品,看着岁月慢慢侵蚀他的容颜。罗伯特所有的个人照片上都挂着一个系着小圆牌的银项链,很多年后她不经意间用放大镜看到圆牌上的字:“弗朗西丝卡”。这个男人一直带着她见识世界的梦想去到非洲、印度、加拿大……

十七年后弗朗西斯卡通过律师事务所收到了罗伯特的遗物。他的相机、刻着“弗朗西斯卡”名字的银项链、当年弗朗西斯卡钉在廊桥上的纸条,还有一封长达一千页的信。罗伯特的骨灰已经洒在廊桥,在离他一生所爱最近的地方。“每天,每时,每刻,在我头脑深处是时光无情的悲号,那永不能与你相聚的时光。我爱你,深深地,全身心地爱你,直到永远。”

时隔二十二年,弗朗西斯卡感觉生命的力量从体内流逝,但她依旧可以清晰地看到罗伯特在近黄昏的午后走出卡车来问路,她记得她赤脚穿过长廊,那双穿透人心的蓝眼睛带着摄人魂魄的温和看着她,她听到体内繁花盛开的声音,情不自禁地说出那句:“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领你去。”

弗朗西斯卡凝视着唯一一张罗伯特为她拍摄的照片,她头发是黑的,身材丰满而有活力,棉制圆领衫绷紧处曲线毕露,套在牛仔裤里正合适,她的脸熠熠生辉,在此之前和在此之后她都从来没有这么好看过,那是爱情赋予她的风情。

弗朗西斯卡在给儿女的遗嘱里写道:“要给我的孩子们写信讲这件事,对我是极为艰难的,请你们理解,我一直平静地爱着你们的父亲……我把活的生命给了我的家庭,我把剩下的遗体给罗伯特·金凯德…

…他教给了我身为女儿身是怎么回事……我希望你们理解,别把我往坏里想。如果你们是爱我的,那么也该爱我做过的事。”

在子女的心中,父母是一体的也是中性的,不作为一个单独的男性或女性来看待。父母归属于家庭角色,天生是为了家庭而奉献的,而不是作为一个鲜活的有性魅力的人。他们可以有亲情、有友情,但是独独不能有爱情上的向往。爱情对婚姻内的父母来说,显得无比轻佻而荒诞。

曾经掀起美国离婚潮的《廊桥遗梦》,引发了对婚姻和爱情的思考

05

很多人会说,《廊桥遗梦》不过是披着浪漫外衣传递错误价值观的婚外情罢了。但是《廊桥遗梦》之所以能够大热成为经典之作,正是因为它所引发的共鸣和痛点。

李碧华在 《胭脂扣》中评价爱情:“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蚋、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中的美丽。”芸芸众生中的饮食男女,又有多少对在婚姻里甘之如饴、恩爱白头的呢?那又是什么样的信念坚持着让一段段不尽如意的婚姻走到老的呢?

就像弗朗西斯卡和理查德,他们的结合必然也是甘心情愿的,他们一起生活、养育子女、相伴一生,别人看起来也是再幸福不过的一个普通家庭。理查德同样爱着弗朗西斯卡,他说过最动情的话就是临终前这句“弗朗西丝卡,我知道你也有过自己的梦,很抱歉我没能给你。”这样的男人,也是在倾其所有给自己的妻子最好的生活。很多段婚姻里,并非是对方有什么不好。站在个人的角度上来说,双方都是很好的人。可是他们却是水油不相融,再怎么磨合都会有所空缺。

两个生活在一起的人,可能各自都心怀遗憾。哪怕是细微到一个喜欢轻轻关门,一个总是大力关门这样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会把心中的遗憾愈积愈多。而我们又过快地容易妥协,并自我欺骗地称之为磨合。我们习惯各自的那些和自己内心相悖的生活方式,然后任由心里那个说不出来的缺口越来越大。我们陷入一种习惯的惰性里,无力改变对方,就麻木接受。这种麻木的状态带来一种平静的安逸,遮蔽了压制在内心里的真实感受。

《廊桥遗梦》令人所感动的,是内心明明白白知道这种感情的虚幻性,却依旧保持一种对极度纯粹的爱的向往。遇到点燃灵魂的爱,这种爱太过于强烈而要用一生去消解,这样的感受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未曾体会过。弗朗西斯卡遇见罗伯特是我们愿意去看见的,而弗朗西斯卡最终选择家庭,相信这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这种责任感哪怕在小说里也无法消弥。

中年人的世界里,由心由性的洒脱实在是太奢侈,身为子女、身为父母、身为伴侣,独独是不能身为自己。

曾经掀起美国离婚潮的《廊桥遗梦》,引发了对婚姻和爱情的思考

假如弗朗西斯卡抛家舍业地跟随罗伯特远去,每天的生活落定到几十年的柴米油盐中去,他们的爱还会这样纯粹真挚吗?我们无法确定答案。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遗憾放大了美感,短暂成就了永恒。

木心先生在他的《文学回忆录》里评价红楼梦里的诗句“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同样,类似《廊桥遗梦》这样的禁断之恋,亦是只能活在文学作品里。因为现实世界有着冷峻锋利的道德约束,我们对文学人物的批判还存留着一丝理性和温情,是因为内心设想了存在的虚幻。

当这类感情实质地出现在生活里,没有人像沃勒那样为他们写出这么个缠绵动人的故事,我们只能在生活里看到结果,结果往往决定舆论的走向,注定要将过程的美好打翻在地,毫不留情地踩踏,一切在生活的真实面前变了味道。

文学作品可以信马由缰,超脱于现实去注解。它超越了现实的约制,赋予了比现实更多的意义和思考。《廊桥遗梦》亦不是流于表面的婚外情,不是非黑即白的是非对错,它更为深层的意义是触发每个读者自身的感受和理解,体会家庭和个人的矛盾,责任与自由的冲突,它存在于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在爱情和婚姻中看到自己。

End.


读书是成本最低也是最快捷感受世界的方式。一起读书,共同成长。欢迎关注我的账号:沁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