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圖看歐洲,挖掘地圖背後的故事

歐洲是世界上國家、人口最密集,經濟文化最發達,歷史悠久的地區之一,也因為其特殊性,歐洲也成了中國人最熟悉的國外地區。

地圖是我們瞭解一個國家和地區的重要工具。我們收集整理了一些關於歐洲的地圖,和大家一起了解歐洲。

歐洲各國,歐盟、北約、申根、歐元區成員國地圖


用地圖看歐洲,挖掘地圖背後的故事

歐盟、北約、申根區、歐元區都屬於的國家(藍色):法國、比利時、愛沙尼亞、德國、希臘、意大利、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荷蘭、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

屬於歐盟、北約、申根區,但不在歐元區的國家(綠色):丹麥、波蘭、捷克、匈牙利

屬於歐盟、申根區、歐元區,但不在北約的國家(土黃色):奧地利、芬蘭、馬耳他

只屬於歐盟和北約的國家(黃色):英國、克羅地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

只屬於北約和申根區的國家(橙色):冰島、挪威

只屬於歐盟和申根區的國家(粉色):瑞典

只屬於歐盟和歐元區的國家(紫色):

愛爾蘭、塞浦路斯

只屬於申根區的國家(紅色):瑞士

只屬於北約的國家(黑色):土耳其、阿爾巴尼亞、黑山

歐盟、北約、申根區和歐元區是歐洲一體化進程中最重要的四個國際組織,從各組織的成員國構成中,可以看到歐洲各個國家對於一體化的態度。

例如,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等東斯拉夫國家以及原南斯拉夫地區部分國家被完全排擠出這四大組織,其中北約更是專門針對俄羅斯而成立的軍事同盟組織,從地圖上很直觀的就看出了東西歐的對立。

又如永久中立國瑞士,只加入了申根區,成為深藍中的唯一片紅色,瑞士用實際行動踐行小國的生存之道。

政府債務同GDP佔比(2017年)


用地圖看歐洲,挖掘地圖背後的故事

政府債務是政府調控經濟的一種重要手段,合理的舉債可以使政府更好的調度社會資金,彌補財政赤字,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但當債務超出了政府的償還能力,就會引發政府信用危機,進而導致經濟危機。

圖中債務佔GDP比重最高(深紅色)的幾個國家分別是:希臘、意大利、葡萄牙、塞浦路斯、比利時、西班牙、法國、英國。而在這裡國家中,以希臘最為出名,常年因為債務問題出現在國際新聞中。

希臘政客為獲得民眾支持率,在經濟實力不濟的情況,依然打腫臉充胖子,選擇通過舉債來維持較高的社會福利水平。在2008年經濟危機衝擊下,本就脆弱的希臘經濟直接崩盤,引發了希臘債務危機,進而牽動歐洲,引發了歐洲債務危機。

與希臘面臨同樣問題的還有意大利、葡萄牙、愛爾蘭、西班牙(2017年債務規模佔GDP比重分別為131.2%、127.7%、69.5%、96.7%),這五國國家也因為糟糕的問題被稱為“歐豬五國”

歐豬五國原為歐豬四國,由葡萄牙(Portugal)、意大利(Italy)、希臘(Greece)、西班牙(Spain)四國首字母合拼為“pigs”,意為“豬”,後加入愛爾蘭(Ireland)

但在圖中,我們也看到英國、法國、德國也保持很高的債務水平,但作為歐洲經濟最強的三國國家,有很好的經濟基礎兜底,因此即便債務規模很高,但債務危機發生的可能性較低。

與西歐和南歐一片紅相比,中歐和東歐的局面似乎要好很多。俄羅斯以11.8%超低的佔比,為歐洲撐起一片綠色;愛沙尼亞以9.3%的數據,成為債務佔比GDP比值最低的國家。另外,中國2017年的政府債務佔GDP的比值為36.2%,低於國際社會通用的所謂60%的警戒線。

歐洲部分國家失業率(2017年)


用地圖看歐洲,挖掘地圖背後的故事


失業率也是反映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情況的重要指標。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希臘的失業率超過15.2%,其中希臘北馬其頓區失業率達到了29.1%。而從其他數據中查的2017年希臘平均失業率高達20.2%(同年中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5%)。以希臘15-64歲690萬人口計算,有140萬人處於失業狀態。而這些失業的人,不僅無法為國家帶來更多的利益,政府反而還要借錢養活他們,進一步加劇了希臘的債務危機。

同為“笨豬”的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的就業情況同樣不樂觀,而經濟實力較強的英法德,債務水平很高,但就業情況要好很多,尤其是德國,更是一片深藍,不愧為歐洲經濟發動機。

歐洲各國幸福指數(2017年)


用地圖看歐洲,挖掘地圖背後的故事


實在不是故意黑希臘,但是在國家幸福度上,希臘再次上榜,以5.2的得分並列倒數第五(同為5.2分的還有北馬其頓、黑山、葡萄牙)。除去希臘等四國外,波黑(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烏克蘭四國分別以5.1、4.7、4.6、4.1位列倒數冠亞季殿四位。

擁有歐洲最肥沃土地,被稱為“歐洲糧倉”的烏克蘭,自蘇聯解體獨立建國後,其經濟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續下降。到2017年,烏克蘭的人均GDP僅有2460美元,成為歐洲最窮的國家,僅超過中國人均GDP最低的省份一半。

處於俄羅斯和北約之間的烏克蘭隨後又在美國的操控下,於2004開始爆發橙色革命;2013年,又因為入歐問題引發烏克蘭危機;2014年,烏克蘭境內親美和親俄實力爆發衝突,克里米亞脫烏入俄,烏克蘭內戰爆發,持續的動亂下,烏克蘭人民再難有幸福可言。

歐洲各國人口變化預測(2017-2050年)


用地圖看歐洲,挖掘地圖背後的故事


圖中,以綠色表示未來人口增長,顏色越深增長越高;紅色表示未來人口衰減,顏色越深衰減越嚴重。

從圖中左側所列出的數據來看,歐洲大多數國家都將面臨人口減少的的問題。其中,以摩爾多瓦減幅最大,從2017年的405.1萬人減少到226.2萬人,銳減44.16%;減幅最小的國家是芬蘭,預計到2050年只減少14.7萬人,較少0.85%;

人口減少絕對數量最大的是俄羅斯,減少了1408萬人。

在人口增加的國家中,以盧森堡增幅最大,從58.3萬人增加到86.5萬人,增長48.31%,但盧森堡人口基數太低,參考意義不大;除去盧森堡,增幅最大的是愛爾蘭,從2017年的476.1萬人,到2050年增加至633.4萬人,增長33.04%;人口增長絕對數量最大的是西班牙,增長了613.7萬人。

歐洲各國長期債務信用評級(2016年)


用地圖看歐洲,挖掘地圖背後的故事

(按邏輯,這張圖應該放在“債務佔GDP比重”那張圖後面的,但強迫症表示不是一個畫風)

希臘信用評級CCC+,歐洲獨此一家,以後改叫“稀爛”算了。

世界三大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和惠譽國際信用評級公司都是傳統歐美企業,對俄羅斯只給出了B的評級,而中國只有A-。

歐洲各國語言使用的字母類型


用地圖看歐洲,挖掘地圖背後的故事

紅色為使用拉丁字母的國家;綠色為使用西裡爾字母的國家;黃色為使用希臘字母的國家

圖中有南斯拉夫地區、塞浦路斯島、俄羅斯北部卡累利阿地區等幾處為字母混用地區。我們知道,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標誌,而上述幾處字母混用地區也說明該地區為多民族混居地區,民族成分越複雜也就越容易“出問題”。

南斯拉夫地區就是歐洲著名的火藥桶,第一次世界大戰就因為塞爾維亞民族激進分子刺殺奧匈帝國皇儲而成為導火索。俄羅斯北部的卡累利阿地區,以前是芬蘭人的領土,最後由俄羅斯擴張的搶奪擴來。土耳其南部地中海上的島國塞浦路斯,則因為希臘和土耳其的插手,被一分為二,南部為希臘人支持的“塞浦路斯共和國”,北部為土耳其人支持的“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國”,不過北塞浦路斯並未得到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支持。

歐洲各國語言中的表示“地球”(Earth)的單詞


用地圖看歐洲,挖掘地圖背後的故事

歐洲各國在本國語言使用的字母上所表現差異並不如語族來的明顯。圖中,紅色表示羅曼語族;褐色為日耳曼語族;綠色為斯拉夫語族;藍色為希臘語族;黃色為突厥語族。

羅曼語族源於古羅馬語,伴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而將羅馬語傳播至高盧(法國)和伊比利亞半島,羅曼(Romance)一詞的副詞形式romanicus,即為“以羅馬人的方式”。

而在日耳曼語族中,又分為英語、德語和丹麥語三大系,如圖中與德國同宗同源的奧地利的官方語言就是德語,而丹麥、瑞典、挪威三位在歷史上關係非常密切,多次組成聯合國家,因此在語言上具有共通性。

歐洲各國首都的名字在他們當地語言中的體現


用地圖看歐洲,挖掘地圖背後的故事

綠色為當地語言中首都名稱字母同英語名稱字母相同的國家;紅色為不同國家;,藍色為相同但用西裡爾字母表示的國家。

歐洲各地區森林覆蓋率(2015年)


用地圖看歐洲,挖掘地圖背後的故事

(拋去複雜語言分類,看點輕鬆的)

在歐洲各國森林覆蓋率上有兩大“亮點”,即一片綠的瑞典、芬蘭,和一片黃的英國、愛爾蘭。

地表植被景觀與地區氣候有著密切關係。瑞典和芬蘭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又處於高緯度地區,因此境內生長著大片的寒溫帶喬木林。而英國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溫涼溼潤的氣候非常適合草類植物生長,同時英國人在歷史上並沒有北歐人那麼強烈的保護森林的觀念,在工業化的進程中,森林覆蓋率也越來越低。

歐洲各國軌道軌道間距


用地圖看歐洲,挖掘地圖背後的故事

歐洲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包括中國)大多數國家採用的是間距1435mm的國際標準軌道(綠色),因為火車頭是人家英國人發明的。除了標準軌道外,原蘇聯間距1520mm寬軌道也是原蘇聯加盟國的通用軌道。

除了標準軌道和蘇制軌道外,圖中還有幾處“奇葩”。其中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軌道採用是1668mm,雖然與標準軌道不匹配,但是因為西班牙和法國中間隔了一條比利牛斯山脈,交通本就不方便,軌道間距不同也就不是大問題。同樣的還有愛爾蘭,作為一個島嶼,島內的標準統一就好,哪裡管得到外面。

最尷尬的是芬蘭,與瑞典和俄羅斯的軌道間距都不相同,火車只能在國內跑。據說是因為芬蘭害怕俄羅斯的入侵,所以特意將軌道間距加寬。

歐洲各地區新生兒預期壽命地圖


用地圖看歐洲,挖掘地圖背後的故事

新生兒預期壽命,反映的是對未來一定時間內的國民生活水平的變化。國民收入,醫療水平,社會保障,環境安全等等因素都能影響到下一代人能否建康成長。

從圖中可以看出,整體上西歐高於東歐,但看起來不太樂觀的東歐,新生兒預期壽命也在73.5-76.25之間,相比較世界其他地區還是有優勢的。

用地圖看歐洲,挖掘地圖背後的故事

雖然圖不多,但廢話卻不少。其實也只是分享一下我在看到這些圖的時候,自己的一些看法,如有不正確的地方,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圖片整理自貼吧用戶:都柏林的樓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