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总是管不好不是班主任能力不够 是班级管理执行力没做到位

不少班主任常会感叹教师在日常事务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但学生还是做事不得力。如

:明明规定了每周打扫,却总有学生不去打扫;三令五申自修课不准讲话,却总是屡禁不止。看看班级中的规章制度,并不比其他班的少,也不比其他班的差。可怎么其他班的班主任就没有这样的烦恼呢?究其原因,是学生的执行力存在问题。

什么是执行力。

执行力是目前在企业管理领域比较流行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执行并实现企业既定战略目标的能力。将执行力运用到学校管理中,学生的执行力则主要是指学生把要求(如班级规章制度)分解并转化为具体行动的效力和能力。学生的执行力情况固然与能力高低有关,但如果班主任引导得当,学生的执行力就会增强,并有利于班级管理。

班级总是管不好不是班主任能力不够 是班级管理执行力没做到位

形成良好的执行环境和体系。

班主任要想提升学生的执行力,首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尊和自主的需要,希望得到关注和认可,需要受到赞赏和好评,期望得到独立表现的机会。这是学生内在需要。也是形成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内在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会产生很强的认同感.愿意积极投身到 班级中来,这需要班主任用眼、用心、用 爱来倾听与沟通,在点点滴滴处关注学 生,肯定学生,激励学生。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节,会,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己。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在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后,都有发挥能力、自我实现、获取尊重的需求。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尊和自主的需要,希望得到关注和认可,需要受到赞赏和好评,期望得到独立表现的机会。这是学生内在需要。也是形成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内在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会产生很强的认同感.愿意积极投身到班级中来。这需要班主任用眼、用心、用爱来倾听与沟通,在点点滴滴处关注学生,肯定学生,激励学生.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己。

班级总是管不好不是班主任能力不够 是班级管理执行力没做到位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众 所周知,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离不开 一定规范的制约。班主任上任后,都会 在规章制度上下工夫,可实际效果却参 差不齐。求其原因,恐怕是所订制度要 么太笼统.照搬学校的有关规定,多是一原则性要求,设有或少有具体、可行的细化规定;要么制度内容太过理想化、要求过高。学生难于做到,成为空架子。班主任应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结合班 级实际情况,让每位学生参与.广泛听 取意见。经全体学生同意,制定出班集 体的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下,产生出 班委、组长等职务人员,安排好各项日常工作人员,并同时明确岗位、职责、相关目标与衡量标准。每位学生均是制定 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而且大家心中有数:什么时候做,该怎么做,做到什么 程度。这样,全班形成一个科学体系,利 于学生做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把事 做正确。

班级总是管不好不是班主任能力不够 是班级管理执行力没做到位

关注过程控制 做好执行评价与改进

执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评价和持续改进的问题同样不可忽视。没有合理的过程,就没有必然的结果;没有科学的评价和持续改进,就不会实现执行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关注过程控制,做好执行的评价与持续改进工作。 发挥班干部在执行中的带头作用级管理就是一个个的细节管理。我们可以从一个教室内的布置,地面卫生情况,值日用具的摆放,饮水机上的灰尘,及其下面积水情况,讲台上的整洁与否等细节,判断出这个班的管理是否细致;我们可以从一个班的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考风、考纪这些细 节,看到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还可以 从一个班级自行车摆放是否整齐、学生排队就餐的秩序问题。甚至能从一个班 级学生的衣着,发型和头发的颜色等细 节,初步判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班主任在学生中的威信或管理是否得力。 所以。班主任要多观察、多思考,从大处着眼.细处人手,影响和教育学生,让学生也重视细节。养成好的习惯,提升执行力。

有了制度不是万事大吉,在执行中 要靠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由于学 生往往自觉性、自制力不够,班主任就 要注意引导、强化养成训练。班主任要严格按已制定的规章制度办事,不能随 意放松要求。平时经常看到这样的现 象,学生的操行评分,班主任一高兴,学生做件好事,就加个5分、10分;学生犯 班主任一时火起也扣个5分、 10分甚至更高。这种现象破坏了制度的权威性.使之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也 容易造成学生经常跑来请示。使之失去 了真正的参与性。班务工作该怎么干。 做了哪些不该做的事该如何处罚,做好了哪些应该做的事该如何奖励,应按规 章办,而不是取决于班主任的心态。这样由班主任承担的角色就可以转到制度这位无形的“小老师”身上去了, 学生就能明确要求与目标,参与积极性更大。班主任主要是当好“参谋”,抓住 并解决主要问题,做好学生的思想工 抓好学生的学习、个别学生的针对 性管理.这就完全改变了班级管理丁作 的原有局面,极大地提高班级管理的效 率.真正体现了班主任在班级中的主导 地位;同时也以此为突破口推进学生自 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自律、独立的个体。

发挥班干部在执行中的带头作用

虽说班级中班主任是当然的领导者,但在具体的管理班级过程中,班干部的作用不可小视,他们是管理者,一个班级的发展起作用的管理者。因此,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班干部在执行中的带头作用。通常我们会看到:在执行过程中,标准逐渐降低.甚至完全走样,还可以 越到后面离原定的目标越远;计划在执行过程中,经常延误,有些工作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计划的执行速度;制定的一些制度存执行过程中,力度越来越小,许多工作做得虎头蛇尾,没有成效。这些都与班主任、班干部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有关。班主任在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有效督促的同时,要注重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做好对班干部的相关培训工作.让班干部在执行力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在班干部产生后,班主任要对他们进行培养并逐渐放手。清楚布置工作任务时要有明确的时间表,一定要让全班学生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做,什么时候结束;树立顺序的概念,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在随后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中,让班干部逐渐独立组织介绍会、郊游等活动,调动他们的热情,在组织活动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班干部在成长的同时,需要在教师帮助下尽快树立威信,这样班干部才能较快地投入工作。班主任可以利用各种机会赞美班干部。在不同场合赞美班干部的工作,在众人面前赞美班干部的成绩,这都是促进班干部成长,也有利于树立班干部在同学中的威信。当班干部在管理上遇到实际困难时.班主任应及时给班干部最有力的支持。这最能强化他们的管理意识。班主任也可以利用班会、静校、单独谈心等方式缓解班干部的压力,在必要时给班干部“打气”,从而树立他们的威信。

结束语

总之,当班主任将执行力引进班级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执行力。班级管理会游刃有余,教师也就可以把关注点由管住学生转向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上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