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創企業應該避開哪些坑?你千萬不要後知後覺

如今的市場環境,作為初創者都會去選擇一些小的項目,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毋庸置疑,任何項目的單打獨鬥,都幹不過強有力的團隊。當然,除了選擇好項目、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之外,初創者開公司還需要注意什麼呢?


初創企業應該避開哪些坑?你千萬不要後知後覺


我們首先說一下開公司的流程,大家可能並不熟悉:

第一步:企業核名

公司名稱一般由四部分組成:行政區劃、字號、行業(非必填項)、組織形式。 如:北京(行政區劃)+快又好(字號)+信息技術(行業)+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形式)。

如何提高核名通過率?

公司字號一般以3到4個字為最佳,2個字的核準難度較大,另外建議公司核名時多提交幾個備選字號(一般為3-5個,多多益善),提高通過率。

第二步:提交材料

可選擇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進行資料提交,線下提交前可提前在工商網上進行預約,需5個工作日左右(多數城市不需要提前預約)。


初創企業應該避開哪些坑?你千萬不要後知後覺


第三步:領取證照

法定申請材料經審查核準通過後,可以攜帶准予設立登記通知書、本人身份證原件,到工商局領取營業執照。

第四步:刻章

拿到營業執照後,需要攜帶營業執照原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證原件,到指定部門進行刻章備案。法定代表人不能親自到場領取的,還需攜帶一份由法人親自簽字或蓋章的“刻章委託書”前往領取。

領取到的公司印章包括:公章、財務章、合同章、發票章、法人代表人名章。

你需要避開哪些坑?

創業路上佈滿荊棘,一不小心就可能踩空,隨時帶你陷入萬丈深淵。


初創企業應該避開哪些坑?你千萬不要後知後覺


這裡為大家介紹四個初創企業常見的坑:

坑1:註冊資本坑

2014年新公司法將註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放寬註冊資本登記條件。

公司股東可以自主約定認繳出資額、出資方式、出資期限等,並記載於公司的章程。

認繳登記制不需要佔用企業資金,可以有效提高資本運營效率,降低企業成本。

此時,可能很多人覺得註冊資金就多寫一些,反正不用真繳,動不動5000萬、1億,還可以顯示公司實力雄厚,有面子。

請注意,認繳並不等於不繳!公司清算的時候一定要見到錢。

坑2:一人公司坑


初創企業應該避開哪些坑?你千萬不要後知後覺


常見公司類型包括有限責任公司、個人獨資公司、合夥公司以及股份有限公司等類型。

有限責任公司是現實經濟活動中最常見、最大量的企業組織形式,以認繳的出資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而普通合夥公司和個人獨資公司要對公司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除非萬不得已,謹慎註冊一人有限公司。

它雖然是有限公司,但面對公司債務,可能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即便是公司轉讓後,原股東如不能舉證證明,出讓前公司財產獨立於其個人財產,債權人有權要求原股東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坑3:商標坑

創業者辛苦苦苦創業,把產品和品牌做出了一定知名度,忽然有一天接到律師函:你的產品涉嫌品牌侵權,這對創業者來說一定是個噩夢。

你肯定聽說過搜房網,搜房網運營七年年,已經打下了非常深厚的品牌基礎。而搜房網的商標被另一房產企業搶注,最後商標使用權被判給了這家房產,搜房網改名房天下。房天下你聽說過嗎?

對於做自媒體人來說,公眾號名字被搶注成商標,迫不得已改名字也一定是一個噩夢。忘記註冊商標是很多創業者最容易忽視,但是後果卻很嚴重的大坑之一。


初創企業應該避開哪些坑?你千萬不要後知後覺


坑4:股權結構坑

早期項目的合夥人基本上都是親戚、同學、朋友,一般都想開始股份多點少點都沒關係,先把事情做起來再說,可往往能共苦不能同甘。

因為股權結構的不合理導致分家的案例實在不少,從萬通六君子到中國合夥人、再到西少爺分家等等,每個案例都在告訴我們什麼樣的股權結構是坑。股權結構容易出現的坑有以下幾個:

1.創世人股權構架,最容易出現問題的股權結構是,五五分和三三四,這種結構當出現分歧的時候誰也做不了主,這就尷尬了。

2.早期骨幹沒有期權導致人才流失。現在互聯網公司的競爭已經是人才的競爭了,公司員工管理制度也逐漸轉變為合夥制,沒有共同利益或者共同利益分配不均衡很容易導致骨幹員工離開。


初創企業應該避開哪些坑?你千萬不要後知後覺


開公司每走一步都非常重要,每個方面的內容都非常煩瑣,涉及的內容較多。如果缺乏有效的指導,會讓初期開公司的管理者感到焦頭爛額,導致走了許多彎路,耗費了許多精力、時間和金錢。

你覺得初創企業應該避開哪些坑呢?歡迎交流討論,同時關注行知牛公眾號,瞭解更多創業資訊,免費福利大放送,不怕學不會,只怕不去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