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繪本只會照著字念?換著花樣讀繪本,孩子才能變成“小書蟲”

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讀繪本,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到一個書店、書城裡,總能看到父母拿著一本繪本在一字一句地給孩子讀。

我們都知道給孩子讀繪本的好處,但是很多家長總是會有些擔心:究竟要怎麼給孩子讀繪本才能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

有時候,照著書讀又會顯得有些枯燥,孩子也不願意繼續聽,一本書花幾分鐘就讀完了,最後孩子還不知道書到底講了什麼。

但如果自己發揮著將故事,又會總是卡頓,不知道怎麼讀下去。

我也是一直在探尋有效的讀繪本的方法,其實換種方法讀繪本,孩子才能變成"小書蟲"!

讀繪本只會照著字念?換著花樣讀繪本,孩子才能變成“小書蟲”

|寶寶不愛讀繪本?你真的誤會他了!

再這裡我想先回答一下很多家長都在憂慮的兩個問題。

"為什麼寶寶沒有辦法好好聽完一本繪本?"

很多時候繪本才剛開始讀了不到五分鐘,寶寶就開始看向別處,搗鼓自己的玩具,甚至要起身開溜,這讓我們倍沒有面子,很容易就誤以為孩子是不愛讀的,繼而還會擔心孩子以後的閱讀興趣。

但是其實心理學家們表示,1-2歲的寶寶平均專注在一件事上的時間只有5-7分鐘,甚至更短,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專注力時間才會相應延長。

所以,寶寶若是能坐定5分鐘,已經很給面子了。

"寶寶對書一點興趣都沒有,反而是對玩具情有獨鍾,怎麼辦?"

這也是非常多家長給我留言的內容,但是一般來講,出現這種情況的大部分是男寶寶,為什麼呢?

其實男性和女性的大腦結構是很不一樣的,女性的語言能力是由左腦和前區控制的,並且有專門的指揮中心來操控;

讀繪本只會照著字念?換著花樣讀繪本,孩子才能變成“小書蟲”

但男性則是由左腦前區和後區一起負責的,所以,相比較女性而言,男性的語言能力會相對弱一些。

所以我們也可以理解他們對於閱讀沒有多大興趣,更喜歡動手和探索新事物,而女寶寶則會喜歡說話,也樂意聽人說話。

但這也並不是絕對的,這還根據個人的性格方面來判斷。但總而言之,不要根據寶寶的行為來判斷孩子不喜歡讀繪本,只是孩子還小,他們的專注力弱而探索欲和好奇心又很強而已。

|給寶寶讀繪本的3個誤區,讀的越多問題越大

  • 讀繪本並不是為了多識字

有些家長硬是將繪本當成了"識字啟蒙本",但是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他們對圖像的視覺體驗更加敏感。

並且通過看繪本里的圖像,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專注力,這也是兒童培養想象力和審美的重要途徑

,也是繪本存在的重要意義之一。

而當父母匆匆待過圖畫,這是指著文字讓孩子看著,自己唸完後就結束的時候,孩子的腦子裡其實一片空白。

讀繪本只會照著字念?換著花樣讀繪本,孩子才能變成“小書蟲”

  • 讀繪本不是為了講道理

我們這一代或者說很多代都是應試教育過來的,所以總是想讓孩子通過繪本明白一個道理。

但是繪本之所以是繪本,就是給孩子玩樂看的。

很多家長讀完之後總是要加一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個故事的意義是……"

但是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他們並不知道什麼是"意義"什麼是"道理",他們的抽象思維還沒有發展和形成。

再說了,寶寶的表達能力也有限,根本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

  • 讀繪本不能總是問封閉式的問題

比如很多家長會問孩子:

"你看,我們也一起做過家務,對吧?"

"光頭強這樣做不好,對不對?"

而像這種問題,孩子只能回答"對/不對""好/不好",並且有時候孩子還不用開口,只需要點點頭或者搖搖頭就能回答你,但時間一長,怎麼聊天和溝通呢?

其實爸媽應該問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讓孩子天馬行空地想,也不要評價孩子的想象。

讀繪本只會照著字念?換著花樣讀繪本,孩子才能變成“小書蟲”

|四招教你如何變著花樣給孩子讀繪本

第一招:關注圖像而不是文字

為什麼很多孩子會覺得家長讀繪本很枯燥,其實很大的一層原因在於,家長過度地關注文字,可能家長並沒有發現,但是讀出來的感覺就會顯得死板和枯燥,沒有一點情感代入。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大人多關注文字,而孩子的關注點則躲在圖像。

所以,在做精讀的時候,儘量把我們的目光在圖像上挖掘細節和可閱讀的內容。

·小技巧:

比如在讀到一本書裡面有很大篇幅的動物園,裡面有各種各樣的動物,這時你就可以帶孩子認識:"你看這是老虎""這裡還有兩隻長頸鹿在吃葉子""這個胖胖大大的是河馬"……如果我們將目光從文字轉移到圖像,就不愁沒有內容可講了,也不會講繪本不到兩分鐘就讀完了,孩子也覺得無趣。

隨著各種有趣的圖片、多彩的顏色和新奇的知識的展開,內容也就豐富起來了。

讀繪本只會照著字念?換著花樣讀繪本,孩子才能變成“小書蟲”

第二招:繪聲繪色,發揮演技

如果我們只是平鋪直敘地讀,不帶一點情感,甚至中間還停頓磕絆,孩子當然也沒有多大興趣。

但如果我們用誇張的肢體語言,豐富、抑揚頓挫的語調,再搭配劇情甚至可以做出搞怪的表情,孩子肯定更加容易被吸引,並且也幫助孩子理解和閱讀。

·小技巧:

比如在有一本繪本講的是馬戲團的故事,那麼家長就可以利用豐富的肢體語言和誇張的語調展現馬戲團裡的各色行為,然後配以各種表情,讓孩子在開心閱讀的同時也能理解故事內涵,思考故事意義。

有時候我們在給孩子讀繪本,並不是單純地讓孩子哈哈一笑,還要讓孩子明白故事背後的深意,而這可以通過父母的"演技"幫助孩子理解,孩子也很容易被這種表演感染。

第三招:多提問或者多做遊戲啟發孩子

繪本也是故事,而在講故事的時候我們通常會問4w1h,即when,where,what ,why,how(什麼時候,在哪裡,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怎麼發生的)。

·小技巧:

比如在《晚安大猩猩》裡有一個有趣的情節,我們就可以像孩子提問:這是什麼時候——晚上。在哪裡——動物園。發生了什麼——動物園裡的動物都跑出來了。為什麼/怎麼發生的——大猩猩偷偷拿了管理員的鑰匙把動物們都放出來了!

前面也說過了,對於繪本並不是給孩子讀完就好,而是要讓孩子真正理解繪本的內容,繪本想表達的意思。

而通過這樣有條理的提問可以幫助孩子梳理故事的情節,這也可以開動孩子的小腦筋,拓展孩子的思維,這對孩子以後的閱讀能力也有很大的幫助。

讀繪本只會照著字念?換著花樣讀繪本,孩子才能變成“小書蟲”

第四招:建立聯繫

我們應該通過繪本想到生活中相似的事情。

當然一般對於2歲以下的孩子,我們更多地是對孩子熟悉的內容或者已經讀過的內容的重複,但是到了兩三歲的孩子開始,就可以通過繪本延伸到生活了。

·小技巧:

比如繪本里講到北方的生活,而如果你和寶寶是生活在南方,你就可以通過繪本跟孩子描述南北方的差異。

很多繪本的內容和描述包括構思都是很細緻精巧的,所以如果我們和孩子一起挖掘,並且聯繫生活,會讓孩子對這些內容映象更加深刻。

我是小E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