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大變革,A股重估機會再現

紅刊財經 張俊鳴

新三板對大部分投資者來說是比較陌生的市場,500萬元資產的准入門檻將絕大部分個人投資者擋在門外,加上前幾年大擴容之後跌跌不休甚至有價無市,也讓少數原本有興趣的投資者進一步降低了關注度。上週末,新三板深化改革總體方案發布,五大“組合拳”涉及掛牌公司的融資優化、分層細化、轉板機制等方面,吹響了新三板改革的衝鋒號。儘管由於區塊鏈發展等重大消息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衝淡了市場對新三板改革的關注,但這一消息對A股全局的影響不容小覷。作為一個帶有“承上啟下”色彩的證券交易場所,新三板的改革不僅對提升本身的活躍度、關注度有利,更會啟動一輪價值重估行情,讓真正有價值的資產獲得市場更多的認同,也對A股長期投資機會產生更進一步的挖掘。

新三板大變革,A股重估機會再現

新三板的正式名稱是“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不同於A股的上市公司,新三板的公司屬於“掛牌公司”,掛牌新三板的門檻遠比A股上市要低;但新三板也和全國許多地方型的股權交易中心不同,它屬於全國性質的,最關鍵是符合條件開通交易資格的投資者,可以通過A股賬戶進行交易。此外,近年來有許多新三板公司主動退市之後轉戰A股成為上市公司,特別是在科創板設立之後,來自新三板的“生源”更成為其重要的生力軍。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23日,科創板已受理企業達到166家,來自新三板的企業有46家,佔比接近28%。其中,已上會的新三板“生源”有18家,17家過會,過會率保持在94%以上。無論是投資者的群體還是掛牌公司轉戰A股,新三板都具有“承上啟下”的濃厚色彩,其改革方向並不能和A股完全割裂開來。

事實上,從本次證監會公佈的新三板改革方案來看,其中就有多項和A股關係密切的部分,首當其衝是分層及轉板機制。根據方案規劃,未來新三板將在現有的基礎層和創新層之上,再新設出“精選層”,而“精選層”掛牌達到一定時間的公司,將可以直接轉板到A股上市。以往新三板公司即使業績再優秀,也需要在新三板下市之後按一定流程“排隊”,才能實現A股上市,而今後精選層的公司將有望走“綠色通道”。對A股來說,最直接的影響是上市公司可能增多,表面上看會存在一定的資金分流效應;但實際上這樣的“綠色通道”並不是無條件的,相關公司要持續在精選層掛牌,其基本面必定要相當過硬,也需要符合上市的標準,無非是上市時間縮短而已。對A股市場來說,這一改革有利於加快吸納新三板優質公司上市,對鞏固提升上市公司整體質量是重大利好。

另一方面,轉板機制的成形,也有利於吸引社會上擬上市的優質公司到新三板掛牌,為新三板持續輸入優質“生源”。2018年以來,新三板的掛牌公司持續下滑,最新數據已經不足9200家,和歷史上最多同時有超過1.1萬家公司掛牌縮水近兩成。掛牌企業的減少,有優質公司轉戰A股的原因,也有部分公司出於掛牌成本和信息披露的考慮,主動下市。但更重要的是,由於新三板流動性的缺失,融資能力和價值發現功能削弱,許多新的優質公司對掛牌新三板失去興趣,而是直接向A股發起衝擊或者尋求海外上市融資的機會。存量不斷減少、增量進展緩慢的情況下,新三板需要通過改革來吸引好公司的加盟。優質公司“女大不中留”,到A股上市是合情合理的選擇,通過轉板機制無疑可以吸引社會上的優質公司掛牌,也有助於激發存量公司進行資本運作、做大做強,進入精選層尋求直接轉板上市的機會。無論是激活存量還是吸引增量,轉板機制對新三板乃至A股的長遠影響都將持續下去。

新三板的改革,是A股向註冊制改革的重要一環,未來新三板有望為A股創造源源不斷的後備軍,除了直接轉板上市之外,圍繞新三板優質資產的分拆上市、上市公司併購重組等也有望源源不斷地出現,讓全社會優質資產、核心資產加快證券化進程,讓A股成為優質公司的集中地。因此,圍繞新三板改革催生的A股投資機會,也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斷給A股帶來價值重估的投資機會。筆者重點觀察幾類品種,一是券商板塊,尤其是佈局新三板較多、投行業務較發達的券商。此前新三板推出做市交易制度後,有許多券商成為提供雙向報價的做市商,手上持有一定數量的股份用於交易,同時也對新三板公司的上市輔導擁有一定的主動權。隨著近年來新三板陷入低迷,一些實力較弱的券商退出或減少做市公司的數量,能夠堅持到“黎明前黑暗”的公司大多屬於實力雄厚的公司,在未來有望實現做市股份的增值、做市業務的活躍和投行業務的提升三大正面效果。股轉公司定期會對做市商進行評價,三季度獲得做市經手費全部減免的四家券商具有一定的優勢,其中有三家為上市公司,分別是國泰君安(601211)、申萬宏源(000166)、廣發證券(000776);

第二類是創投概念,特別是有實質性佈局新三板有關的公司。比如電廣傳媒(000917),旗下的達晨創投深度佈局新三板躋身多家掛牌公司的十大股東,過往也有不少投資企業成功上市的案例,未來新三板公司轉板機製成形之後,有利於其加快優質資產的上市及變現;

第三類是參股甚至控股新三板優質公司的A股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改革逐步實現之後,這些原本被低估的新三板公司有望價值發現,而參股的上市公司也有望“母以子貴”,出現一輪價值重估行情,此前億緯鋰能(300014)從參股的新三板公司麥克韋爾(834742)的分紅和股權轉讓上就獲益頗豐,對股價有明顯的提振作用。

投資者可從新三板目前的創新層公司入手,尋找有機會入選未來精選層的公司,再從十大股東中發掘相關上市公司的名單。比如控股永安期貨(833840)的財通證券(601108),持股比例超過33%,本身又是券商受益於新三板改革,具有雙重題材,而永安期貨在南華期貨、瑞達期貨上市之後價值顯著低估;控股成大生物(831550)、持股比例超過60%的遼寧成大(600739),本身又是廣發證券的第二大股東,同樣具有雙重題材的加持。此外,中國寶安(000009)、創元科技(000551)、華邦健康(002004)、上海鋼聯(300226)、東方電子(000682)、時代出版(600551)等也存在類似的資產重估潛力,值得密切追蹤。(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刊社立場。)

附表:部分控股、參股新三板優質公司的A股

(備註:含股量=A股公司持有新三板公司股份/A股公司總股本)

新三板大變革,A股重估機會再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