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比例大幅度提高以後,尤其在經濟衰退時期,就業就成了問題

在今年的兩會里面,出乎意外的是,經濟增長並沒有成為頭號目標,反而是穩就業放在了首位,在穩就業面前,所有的政策方針都必須向後站,因此,社保全額徵收的消息沒了下文,環保政策也成為失業人群炮轟的目標,甚至有地方的城管也開始放寬了對街頭擺攤的限制。這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就業,因為如果一個人沒有收入來源,天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穩字當頭,一切靠後站!


城鎮化比例大幅度提高以後,尤其在經濟衰退時期,就業就成了問題


與此相適應的是,城鎮化這幾個字也慢慢地在政府的八股文裡面消失了,以前轟轟烈烈的城鎮化進程,並不是官家所說的為了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待遇,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圈地賣錢,即把農民的土地低價收購,再轉手高價賣出,成為推升房價的第一黑手。但當經濟陷入衰退時期時,這種操作就不可持續,更可怕的是,失地農民或城鎮化後的居民,如果失去了工作,沒有了生活來源,也回不到農村那種自給自足的時代,他們的活路在那裡,所以,就業就成了問題。

以前引進外資,是為了引進新技術、管理經驗、增加稅收和擴大就業,這兩年在毛衣戰的打壓下,幾乎所有的外資企業都撤離了。政府缺錢了可以透支信用去印,但老百姓失業了沒有了收入,怎麼辦?只能通過擴大就業渠道,降低稅費,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從而吸引更多的就業,而這一切都要經濟景氣來做鋪墊。

在當前炒房興邦、實業誤國的思路橫行天下時,就算你有錢,你也不敢去投資實業,特別是在當前人工費用高、房租高和各類稅費高的環境下,低迴報行業根本就沒法生存,而高盈利行業卻是壟斷企業把持,在這種情況下,擴大就業就是一個問題。

不過,中國人口紅利已經消失,年輕人越來越少,即使工作崗位減少,其競爭性也大不如前,這使人感覺到,找工作好像並不難,但結構性的轉變,使人找到好工作的機會就越來越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