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北流市 歷史上富甲一方 現為廣西第二經濟大縣市

廣西北流市,舊稱"粵桂通衢"、"古銅州",歷史上曾"富甲一方",素有"小佛山"和"金北流"之稱。位於廣西東南部,南與廣東高州、化州市、信宜市接壤。地處北迴歸線以南,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是"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縣(市)"(

2010年5月獲頒)、中國陶瓷名城"(2011年8月31日獲頒)。

境內已探明的高嶺土地質儲量1億噸左右,露出地表的石灰石地質儲量15億噸左右,露出地表的粘土(水泥用)地質儲量1億立方米左右,為北流陶瓷、水泥工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條件。

1994年4月18日,撤縣設市,由玉林市代管。轄22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278個行政村,21個居委會,總人口136萬人,絕大部分為漢族,少數民族僅佔0.92%。

北流歷史悠久,設縣已有1400多年,因境內圭江自南向北流而得名。改革開放以來,北流經濟綜合實力穩居廣西十強縣(市)前列。是北部灣經濟區的開發與東部產業轉移的承接地。

北流市是廣西第二大僑鄉,原籍北流的港、澳、臺同胞和 海外僑胞30多萬人,分佈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北流以中國日用陶瓷之都、中國荔枝之鄉、水泥之鄉、建築之鄉、水稻高產之鄉、世界銅鼓王的故鄉而聞名。

農業 北流農業發達,農業結構調整不斷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創匯型和加工型農業已佔主導地位。全市現有水果83萬畝,名優水果佔90%。 以牛品改為突破口的水產畜牧業發展加快。一些新的農業生產高效模式得到了成功實踐。農村以沼氣池為紐帶的生態家園建設發展迅速,成為廣西和全國的典型示範項目。

工業 北流工業起步早,基礎雄厚,規模優勢明顯,已形成以日用陶瓷、水泥、獸藥、罐頭食品、機械、皮件等為主的工業體系。目前,全市有工業企業4300多家,其中陶瓷企業50多家、水泥企業28家、獸藥企業26家、皮件企業33家、規模較大的罐頭食品企業10多家,安排就業20多萬人。北流已成為廣西最大的日用陶瓷生產出口基地及華南地區獸藥生產基地。

第三產業 以商貿、交通運輸、旅遊 、餐飲 、房地產、文化娛樂為主的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城鄉消費保持較快增長。第三產業佔GDP比重已上升至29%,從業人員超15萬人。

外向型經濟 外向型經濟迅猛發展。全市現有生產出口產品的企業96家,其中自營出口企業57家,出口產品包括日用陶瓷、皮革製品、罐頭食品、芒竹編、松脂、毛紡織品、傢俱、玩具、農機、獸藥、園藝產品等15大類,產品銷往美國、歐洲、東南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廣西最大的產品出口縣市之一,目前正在全面建設“外貿出口超億美元市”。

改革開放以來,北流歷屆黨委、政府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城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綜合實力穩居廣西十強縣市前列,以陶瓷之鄉、水泥之鄉、建築之鄉、荔枝之鄉和水稻高產之鄉聞名遐邇。先後獲得了全國農業百強、林業綠化百佳縣市、全國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全國科技、教育、文化、體育、普法先進縣市、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基層項目示範市,全國生態家園建設示範市和廣西文明城市、園林城市等榮譽,還連續三年入選中國西部百強縣市前四十名。

廣西北流市 歷史上富甲一方 現為廣西第二經濟大縣市

廣西北流市 歷史上富甲一方 現為廣西第二經濟大縣市

廣西北流市 歷史上富甲一方 現為廣西第二經濟大縣市

近年來,北流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為重點,以建設中等城市為目標,實現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先後獲得全國農業百強縣市、全國林業綠化百佳縣市、全國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中國西部百強縣市(排第33位)、全國科技先進市、全國“兩基”教育先進市、全國文化先進市、全國計生工作先進市、全國普法先進縣市、廣西園林城市、廣西文明城市等榮譽稱號,並連續三屆獲得廣西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南珠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