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芝:醫者情懷 人間大愛

和劉桂芝見面的時間約在下午3時。她匆匆地從走廊一頭走來,笑聲爽朗,儘管剛剛從手術檯下來不到一個小時,但劉桂芝的臉上看不到絲毫疲倦,56歲的她依然沉浸在一生摯愛的工作中,她感到幸福而充實。

劉桂芝現任我市婦幼保健院副院長,她從醫37年,師從“白求恩獎章”獲得者、“人民的好醫生”趙雪芳,在“雪芳精神”的影響下,吃苦耐勞、敢打敢拼是她一貫的工作作風。她1998年作為國家第九批援非醫療隊成員,踏上萬裡之遙的喀麥隆,戰勝重重困難,憑藉熱情的服務和精湛的醫術,贏得了外國友人的讚譽。37年來劉桂芝把青春和夢想獻給了婦產科事業,把真情和愛心獻給了患者。但她仍然說:“醫學沒有國界,醫術沒有止境,醫者只有仁心。”


劉桂芝:醫者情懷 人間大愛


工作中的劉桂芝。

A援外醫療 情灑非洲

1998年,劉桂芝被選中參加山西省第九批援非醫療隊。接到通知的時候,劉桂芝既激動又糾結,面對癱瘓在床的父親、患心臟病的母親和只有九歲的兒子,她忍痛選擇離開,投身援非醫療事業。

臨行前,劉桂芝向父母告別。癱瘓失語的父親拉著劉桂芝的手,似乎有很多話要說,滿是皺紋的臉上老淚縱橫。吃著母親親手包的餃子,劉桂芝卻怎麼也咽不下去。

劉桂芝所在的醫療隊地處喀麥隆北部的沙漠地帶,氣候炎熱,溫度高達40攝氏度。惡劣的自然條件使得這裡農業蕭條、經濟落後,更可怕的是艾滋病高發。實話說,一旦做手術扎破了手,就可能感染艾滋病。然而,為了完成祖國的重託,為了幫助非洲姐妹擺脫疾病的困擾,面對簡陋的醫療條件,她毅然投入到忘我的工作中。援非第一個月她就打開了工作局面,接診病人366人次,搶救危重病人17人次,開展婦產科手術16臺。

“國內任何手術都是四個人同臺,而在喀麥隆,所有的手術僅有護士阿烏龍(譯名)配合我,再大的手術也是兩個人,沒有助手和器械護士,穿針引線拉拉鉤,必須顧及手術的方方面面。”劉桂芝說,“喀麥隆婦女疾病中疑難重症很多,幾乎天天夜裡有急診病人需要處理。”

劉桂芝沒有休息日,幾乎沒有睡過一個整夜,甚至隨叫隨到。婦女生孩子不分白天黑夜,她的工作也不分白天黑夜,更不用說什麼節假日了。她還記得當地一位女性病人雙手託著肚子來找她,這位病人由於腫瘤太大不能彎腰,本地的醫院都不敢給她做手術。看著病人痛苦的樣子,劉桂芝決心救她。經過六個小時的奮戰,一個重達11.2公斤的腫瘤被切了下來,整個醫院沸騰了,當地人紛紛前來“參觀”這個大瘤子,衛生局局長和患者家屬伸出大拇指稱讚:“中國醫生真偉大!”

在喀麥隆的四年間,劉桂芝救治病人9789人,開展手術926臺,搶救危重患者363人。工作之餘,她最大的愛好是寫信和讀信,那曾是她與國內唯一的聯繫渠道,與丈夫157封通信被劉桂芝珍藏至今,她說:“那裡面記錄著我最艱難但也最幸福的一段時光。”

劉桂芝:醫者情懷 人間大愛


劉桂芝參加援非醫療隊期間與丈夫通的157 封信。

B無私無我 敢於擔當

2005年,劉桂芝開始擔任長治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主任。“當時壓力挺大,但是憋著一股勁,相信自己能幹好。”劉桂芝回憶當年,剛挑起這副擔子的時候,她深知既要當好科室的管理者,又要幹好學科帶頭人。但如何幹,怎樣幹好,對她來說仍有許多挑戰。

那時,每天她來科室最早,從交班、查房,再到手術,一絲不苟,總是很晚才回家,廁所不通她會親自下手,衛生不整潔她會親自打掃。婦產科人員少,危重病人多、工作強度大,劉桂芝既當主任又當醫生,加班加點,一人頂著三個人用,一會兒寫病歷,一會兒去接產,一會兒去搶救從鄉下轉來的危重病人。遇到搶救危重病人,吃住全在醫院,幾天幾夜都不回家。

就是憑著這股子不認輸的勁兒,她和她的同事們創造了許多生命的奇蹟……

2007年,平順縣民辦教師趙改鳳在分娩時大出血,子宮破裂,多臟器衰竭,在外院搶救無果,無奈之下家人只好放棄治療把趙改鳳接回家。當時,鄉衛生院已經上報了趙改鳳的死亡病例,劉桂芝聽說後主動向醫院請命,決定做最後一次努力,“只要有一線希望,醫生就不能放棄生命”,她說。

抽血化驗、建立靜脈通路、輸血……劉桂芝整整七個晝夜守護在趙改鳳的床前。眼看著上萬毫升血液輸入趙改鳳的身體,在昏迷不醒中撐到第七天,趙改鳳終於醒了,一個生命保住了。

85歲的老人張冬英,因患巨大卵巢囊腫,喘不上氣來,在痛苦中呻吟,幾家大醫院都因她年事已高,謝絕為其手術。五個兒女慕名而來:“劉主任,您一定要救救我媽媽呀!”看著他們期盼的眼神,劉桂芝說:“我一定盡力!”

然而這個手術談何容易,取出難度大,患者高齡,手術一旦有誤,醫院及劉桂芝的名譽都將受到影響,即使不做這個手術也不會有人提出異議……然而,劉桂芝還是迎難而上。經過精心討論和充分準備,手術團隊最終成功地為老人切除了13.2斤的腫瘤,使老人轉危為安。這位老人直到今年年初才離世,她和劉桂芝的感情早已超越了一般的醫患關係,劉桂芝在她眼中是給予她第二次生命的“好閨女”。

2010年,身患乳腺腫瘤已經5年的劉桂芝被體檢出乳腺病變,她瞞著同事和家人跑到北京進行手術,術後剛送回病房,迷迷糊糊中接到單位的電話,她診治的一位女士預產期臨近,專程來找她做剖宮產。

當劉桂芝得知自己的乳腺病變是良性,第二天她就“偷偷”從北京返回長治,在自己術後第45個小時就站到了手術檯上,當她用力將嬰兒從母體中取出後,身上的手術傷口一陣劇痛,劉桂芝眼前一片漆黑,險些摔倒在手術檯邊。

事後,當兒子得知劉桂芝瞞著家人自己一個人到北京做手術後,非常鄭重地對她說:“媽,如果你還當我是你兒子,以後再也別這麼做了。至少,告訴我。”劉桂芝說,從小到大,她這個做母親的對孩子照顧很少,兒子曾一度對她誤會很深。“但是,當孩子真正長大並瞭解了我的工作後,他為這樣的媽媽驕傲。我謝謝兒子,謝謝他的懂事,謝謝他的理解,也謝謝他的豁達。”

C醫無止境 敬畏生命

從醫數十載,劉桂芝始終在醫術上精益求精。她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創建了婦幼腹腔鏡團隊,十年來完成8869臺微創手術,成了美國腔鏡婦科微創(AAGL)委員。她自創的“腹腔鏡下巨大子宮肌瘤切除經陰式‘旋削式’取出的手術技巧”,被中國婦產科網錄用。目前,長治市婦幼保健院是全市分娩量最大,婦科微創手術發展最快、技術最成熟的一家醫院。“一個人會不算會,只有大家都會才算會。”劉桂芝將自己苦心鑽研的醫療技術無私地傳授給身邊人,使婦產科的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首屆醫德標兵”“中國最美女醫師”……如今的劉桂芝身上有很多光環,但她說,她始終在乎的只有“醫生”這一個身份。

“只要我還能幹,就永遠不會離開手術檯。”工作三十多年,她一直秉承著“救死扶傷”的醫者初心,在任何困難面前都未曾動搖。

和劉桂芝交流的時間儘管不是很長,但能感到她的通透和對生命的敬畏。三十多年來,她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在無影燈下、手術檯前,見證著小生命的誕生,也看過生命的無常。她非常明白病人的所想所要,也最能體會病人的喜怒哀樂。“病人的利益是最高的”,這是劉桂芝的口頭禪。她說,我們做醫生的其實應該換位思考一下,假如我是一個病人,你會怎麼做?

還記得有一位來自高平的患者,身患慢性腎衰竭合併前庭大腺囊腫,需住院治療,可患者一聽需要住院,面露難色。因為長期的腎透析,她已無錢支付這筆開支。劉桂芝瞭解這一情況後,一邊安慰病人,一邊召集全科人員為患者排憂解難,捐錢捐物,從而使患者順利接受治療。術後,她還親自為病人護理,這位病人激動地說:“這裡比我的家還好”。

劉桂芝說:“榮譽這些東西當然好,這是對我們工作的認可。但是,我在幾十年的工作中,漸漸體會到沒有什麼比生命更可貴。唯有敬畏生命,我們的職業才有意義,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醫者仁心。”

記者:楊亞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