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戰”歌——朔州市支援湖北醫療隊奮戰抗疫一線綜述


大愛“戰”歌——朔州市支援湖北醫療隊奮戰抗疫一線綜述


記者薛禮偉

  冬去春來,和風送暖。連日來,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巨大成效,各地支援湖北醫療隊開始有序撤離,山西醫療隊也於19日撤回首批醫務人員。然而,我市16名醫療隊員在圓滿完成江漢方艙醫院的任務後,繼續留下來,完成醫療支援任務,為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再立新功。期間,市委、市政府以及我市支援湖北醫療隊陸續收到湖北省十堰市,武漢市民、患者的感謝信,感謝我市在湖北武漢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後,抽調精銳力量支援前線,並向我市支援湖北醫療隊的全體隊員表示崇高敬意。
  勇士無私無畏,天使逆風而行。
  時間回溯至2月9日,我市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16名隊員從市、縣(市、區)迅速集結壯行出征,第一時間奔赴湖北抗疫一線。
  在四十三個日日夜夜裡,我市醫療隊和當地醫護人員一起與病魔較量,與時間賽跑,在英雄之城奉獻著晉北兒女的大愛,書寫著醫者的擔當與忠誠。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因為這些勇敢的逆行者,讓晉北人民對武漢這個英雄的城市在心底又多了一份牽掛和惦念。


  大愛無疆,心手相連。昨日,記者連線前方勇士,聽他們講述這段時間以來奮戰一線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蹟。
黨旗高揚 身先士卒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在戰“疫”中,隊員們不斷得到鍛鍊和成長,朔城區第二人民醫院落志強,山陰縣人民醫院劉慧、孫清芳,平朔工業集團公司醫院韓焱,平魯區人民醫院胡秀峰,應縣人民醫院高振葉、唐青妮,懷仁市中醫院陳曉清,朔州市中心醫院趙娟等9位同志先後“火線入黨”,成為了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2月27日、3月3日、3月15日、3月17日、3月19日、3月20日,在這些令人刻骨銘心的日子裡,他們分別與自己所在單位黨組織進行視頻連線,舉行了簡單而莊嚴的宣誓儀式。平朔工業集團公司醫院賈麗霞也光榮地成為了朔州醫療隊黨小組的積極分子。她表示,自己將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武漢的疫情抗擊一線,努力完成每一項任務,為家鄉增光,為黨旗添彩。3月4日,我市醫療隊在江漢方艙醫院圓滿完成了任務,還沒來得及休整一天就又急忙被調往蔡甸“方艙醫院”工作。接到通知後所有隊員沒有一個人退縮,積極響應,表示要加倍努力,更好地去工作,直至凱旋。

  作為我市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長、平魯區人民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何暘身先士卒,申請值第一班崗為隊員們試水、探路,把風險留給自己。此外,他每天班後還要參加前線指揮部會議,不定期召開黨小組會議,隨時瞭解年輕同志的情緒變化,發揮老同志傳幫帶的作用,儘量減輕女同志上班的工作強度和心理壓力。這個時刻,對作為一名預備黨員的落志強來說意義非凡。在此前與病魔較量的43天時間裡,他時時衝鋒在前、吃苦在先,是上夜班最多的大夫,指揮部安排讓他休息,他還是主動要求上班。作為夜班醫生,一個人照看百十個病人,時刻關注著患者的病情變化,一刻不能放鬆。“只有在危難時刻,才能感受到共產黨員的無私無畏,成為一名共產黨員是我最大的理想。”火線入黨,讓落志強的心底沉澱下更多的責任。他說:“疫情不滅,決不撤退。”
  經過全體隊員奮力攻堅,江漢方艙出院率大大提高,空床位一天天多起來,大家的心情也從一開始緊張變得坦然起來。同樣在戰“疫”一線成為入黨積極分子的賈麗霞,通過微信向家鄉醫院和親人報告喜訊。用行動詮釋著自己的人生目標,要在一線接受黨組織的考驗,讓黨旗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高高飄揚。
  江漢方艙醫院收治的是新冠肺炎輕症確診患者,醫護人員看似工作簡單,實則工作強度更大。“我們這16人中,有4名老黨員,9名火線新黨員,一名積極分子,關鍵時刻要起到主心骨的作用。”何暘說,“有了黨員帶頭衝鋒,工作起來就有了方向和目標。目前,江漢方艙醫院已經休艙,我們已經轉入蔡甸‘方艙醫院’繼續戰鬥。”

  “只有經歷過‘戰地’考驗,才明白共產黨員意味著什麼。”今年58歲的老黨員趙玉文是朔城區人民醫院外科主任醫師,第一時間請纓來武漢一線抗疫,隊員們都照顧他,不想讓他上夜班,他卻說自己身體好著呢,堅決不讓照顧。43天來,他堅守一線從來沒有退縮過。看著患者一個個治癒出院,感覺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醫療隊伍中,廣大黨員始終牢記使命與責任,這種精神時刻影響著他人,就像趙玉文說的,不論在哪裡,在哪個崗位,只要國家需要,隨時可以出發!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朔州支援湖北醫療隊全體隊員,一定會站好最後一班崗,為援鄂任務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晉鄂情深 愛灑江漢  “白衣天使山西隊,不顧危險赴戰場,親人擔憂爾不懼,病毒測試你當先。終生感謝有你們,千言萬語難說盡。”“白衣天使們,感謝你們的到來,保護我們的健康,照顧我們的日常生活,你們是最可愛的人。感謝朔州醫療隊的醫生和護士,因為有你們,我們才能安全回家,才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進入方艙以來,醫療隊的隊員們特別是韓焱、劉慧、劉曉芳、胡秀峰、趙娟、高振葉、唐青妮、陳曉清、孫清芳、賈麗霞、徐澤宇等護士隊員,經常被這些感謝信裡溫情的話語感動得不能自已,她們用自己無悔的付出和堅守贏得了患者們及家屬的一致稱讚。截至3月4日,我市醫療隊醫護人員共收到各類感謝信21封,信裡真摯的話語,不僅讓隊員們感到溫暖和欣喜,更是對大家工作的認可和信賴。“這一段時間以來,大家的苦、累與恐懼全然消失,他們的康復就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山陰縣人民醫院護士劉慧說:“最開始患者和我們還有距離感,一方面是因為生病的恐慌和焦慮,一方面是因為彼此的語言不通。但是隨著時間推移、疫情的好轉,大家都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經常收到患者或者家屬寫下“感謝山西”“感謝天使”的感謝信或者微信留言,讓平朔工業集團公司醫院護士韓焱倍感溫暖。她說,從最開始的“一腔熱血”,到院感科培訓時的“小心翼翼”,再到護理病人時的“勇敢擔當”,當地政府的“關懷溫暖”,病人出院時的“真心感動”,直到現在對這裡的“依依不捨”,自己漸漸地愛上了武漢。

  懷仁市人民醫院主治醫師馬良,因2015年夫妻倆援疆而成為各大媒體廣泛關注的焦點,多年的外援工作讓他沉澱下更多的使命和責任。他除了自己做好一切工作外,囑咐跟他一塊工作的護理隊員們要與病人心與心交流,做到換位思考,要讓患者在醫院有家的感覺,積極配合治療,才能促進患者病情儘快好轉。
  對此,懷仁市中醫院護士陳曉清深有感觸。有一次,陳曉清在艙門口寫護理文書,一位患者阿姨氣呼呼地拉著行李箱從她身旁走過,她上前趕快挽住阿姨的胳膊邊走邊聽她說,阿姨因為隔離治療,不能見到家人,心情緊張。陳曉清耐心地安撫阿姨,說自己也想家了,自己的媽媽還沒阿姨年紀大,就那一句話產生共鳴了,阿姨回過頭來看看她,低聲說就是想家。陳曉清見那位阿姨情緒平穩了,邊扶她回到床邊坐下邊拉家常說,醫護人員舍小家為大家,不遠千里來到武漢就是為了患者能夠早日戰勝病魔,康復回家,跟親人團聚。在醫院,醫護、患者本就是一家人,以後有事就叫,隨叫隨到。一席肺腑之言打動了那位阿姨,解除了阿姨的後顧之憂。後來,那位阿姨治癒出艙時還戀戀不捨地跟她說了好多感謝的話語。
  山陰縣人民醫院的內科醫生張振國,回想起在江漢方艙醫院工作的那段時間,依舊激動不已。他告訴記者,在方艙醫院有緊張的救治,更有無限的溫情。很多孩子在這裡學習,醫護人員就會耐心輔導;有不少病人感覺沉悶,他們就放開音樂帶領大家鍛鍊身體,暖暖的情誼浸潤著這裡的每個角落。儘管那些患者壓根兒看不到醫護人員的“真容”,但都知道他們來自山西、來自朔州。“你們都是好人”“謝謝你……”的問候,常常讓自己感動不已。

不獲全勝 決不收兵  奮戰43天。
  來自市中心醫院護士趙娟和劉曉芳,自從上了前線一天都沒休息過。
  “也疲憊啊,咋能不累呢?不過現在情況好多了,很開心。”趙娟說,在最初的日子裡,每天一進病區就會變得格外緊張、小心。一方面是因為自身防護、病區工作流程都還不是很熟悉,一方面是因為病人的焦慮和恐慌,就連空氣都變得似乎要凝滯了。
  在接下來的這段日子裡,趙娟和她的隊友們一面研究工作,一面互相鼓勁加油,看著患者們陸續康復出院,她們終於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冬去春來,楊柳吐綠,待我們大獲全勝,朔州再相見。”趙娟和劉曉芳在微信裡信心滿懷地說。胡秀峰是來自平魯區人民醫院的一名護師,奮戰在一線的她最放心不下的是家裡的親人。兩個孩子,一個3歲,一個還在哺乳期,可憐的丈夫既當爹又當媽。但疫情當前,胡秀峰還是選擇了“逆風而行”,實現了她長期以來報效國家的夢想。無論是在江漢方艙醫院還是在蔡甸方艙醫院,她始終和我市其他隊員們持續奮戰,看著出院患者漸漸多了起來,心中無比激動。如今方艙醫院全部休艙,他們又接受了新的任務,繼續奮戰在疫情一線。只要大家團結一致,在黨中央的正確決策和英明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就一定能夠戰勝疫情取得最後的勝利。

  疫魔無情,人間有愛。向逆風而行的朔州勇士致敬!
  久別重逢日,滿目盡春暉。故鄉等你們勝利凱旋!
  壓題圖片:我市醫療隊隊員在江漢方艙醫院工作間隙合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