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女少男多,娶老婆越来越难,为何有些人不愿做上门女婿?

现在农村女少男多,娶老婆越来越难,为何有些人不愿做上门女婿?

现在农村女少男多,娶老婆越来越难,为何有些人不愿做上门女婿?太多的农村女孩初中一毕业就外出打工,禁不住“外面世界”的各种诱惑,不愿再回农村或“外嫁”现象严重,是农村“女少男多”的直接原因,加之一些农村“天价彩礼”和索要高昂的婚嫁用品,农村男孩要娶媳妇比“凳天”还难。前些年,农村人用“招婿入赘”的方式,来缓解“娶媳妇难”的现实问题。可近两三年来,农村有些人却不愿意去做“上门女婿”。不愿做“上门女婿”多少是与这些原因有关的

首先,还是彩礼钱的事,不能不说,在一些农村,尤其是比较贫穷、落后的地方,“彩礼钱”是女方“发家致富”的梦想,也是为儿子“换”个媳妇的“本钱”。我们当地彩礼钱18万还说是“行价”,因为有23.8万的“破天荒”的先例,那还是前三四年前的事。当然这只是男方要娶女方商定谈妥的价钱。

若是女方要娶男方进门,也就是做“上门女婿”,还没有听说男方一分钱不拿出来的。而是男方起码要拿“男娶女”彩礼的一半,甚至还要高出两三万,也有四五万的。男方“嫁”到女方家,本身受传统观念的冲击,又有“上门钱”(也是彩礼)这个“拦路虎”。做“上门女婿”主要原因就是娶上不媳妇的“下策”,再在这“上门钱”上要挟。宁愿东凑西借一半或多半的“彩礼”去做“上门女婿”,还不如砸锅卖铁,娶个媳妇进门来划算。

其次,女方秉性难移。凡是要招“上门女婿”的,一定是生了一个或两(三)个女孩的,都说女孩是妈妈的“小棉袄”,爸爸“小情人”,女儿总是爱撒娇,太任性,特别是独生女,更是视如掌上明珠,从小娇生惯养。本来就是“纯女户”,心理上不太平衡,如果再和女儿们经常拌嘴淘气,还不被左邻右舍传为坊间笑谈?父母也只能忍看、让着,其实也造就了女儿的娇横任性,外人无法接受。即便是有个愿意做上门女婿的,交往一段时间,女方的“个性”会凸现出来,只能分道扬镳。再者,受“上门女婿”易“婚变”的影响。做上门女婿本是你情我愿的事,也曾是热热闹闹被“娶”进门,都成为一家人的人了。在农村出门打工已经是青年男女的一种职业。只是做上门女婿的往往以家庭责任为己任,长年累月在外奔波,自己的媳妇搁在她亲生父母哪里,也少了带出去打工被诱惑的而操心。问题是现在的年轻人谁还久呆在家里无事做做,又被父母叨叨。总会就近找个活干。女孩嘛,饭店、酒店、超市、KTV很容易找个活。接触的人多了,交际的圈子也广了。隔三差五回家,再到干脆外面租房不回家了。本身与丈夫一年也就春节那几天“相亲相爱”。长期独守“空房”,经不住寂寞和诱惑,“红杏出墙”是常有的事。附近一人家,生了两个女儿,大的出嫁了,都“三婚”了;小女儿是招了女婿的,第二任女婿都是“过去式”。也怪,农村的“上门女婿”被赶出去的事例不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做个“上门女婿”怕怕的,畏缩止步的也非少数。最后,与姓氏也脱不 了干系。凡是要去做上门女婿的事先都有一个约定并形成文字的东西。那就是关于姓氏的事。一般来说,上门女婿到女方家,就要随女方的姓,也有双姓氏的。所谓的双姓氏,女方姓占第一位,第二位才是男方原来的姓。名也只能是男方原来的名字任取一字;若男方原来是两个字的姓名,这时也得以女方的姓来打头。另外,孩子的姓也有约定,第一胎无论男女都必须随女方姓,第二胎无论男女才随男方的姓。有的是独生子,只能是双姓氏的,但必须是女方姓打头。

姓氏代表着血脉关系,有些男方,对自己或者他们的孩子的姓氏比较注重、较真,他们心里很不情愿,也就不想去做那个上门的女婿。本来,招上门女婿是一种婚约方式,做上门女婿也是各取所需,不丢人,也不失面子。“一个女婿半个儿”,而这个女婿都成你嫁人了,就是亲儿子。不过,有些“老丈人”压根就没想把女婿当儿子看待,还在彩礼上发难、不约束管教女儿,就是个姓氏也刁难,更有甚者总是“护犊子”,胳膊肘一直向外,挤兑女婿等等,种种传闻和迹象,是想上门女婿的都不得不止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