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中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

近日,汽笛長鳴,中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

緩緩駛離深圳郵輪中心碼頭,正式開始了自己的首次南極之旅。

揭秘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
揭秘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

今年的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任務,它將和“雪龍”號共同完成,中國南極考察“雙龍探極”時代正式來臨。

今年是我國開展南極考察活動的第35年,也是南極中山站建站30週年,崑崙站建站10週年,泰山站建站5週年……長122.5米,型寬22.32米的“雪龍2”號首航南極,也被人們寄予厚望。

被愛稱為極地科考的

“最強法寶”的這條新船

到底有哪些與眾不同?

小新今天帶大家看個究竟!

揭秘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
揭秘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

出色的破冰能力

揭秘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

出色的破冰能力

是“雪龍2”號的看家本領

1994年,“雪龍”號作為中國唯一一艘能夠在極地冰區航行的極地科學考察船投入使用,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 但由於破冰船是比較小眾的品種,雪龍號的原設計是一艘冰區運輸船,後來改造成科考船,這就讓它的能力有些“先天不足”。

和“大哥”相比,“雪龍2”號就有勁兒多了!“雪龍2”號船長介紹,“雪龍2”號具備全迴轉電力推進功能和衝撞破冰能力,可突破極區20米當年冰冰脊,能以2節~3節的航速在冰厚1.5米外加0.2米雪的環境中連續破冰航行。

而“雪龍2”號採取船艏船艉雙向破冰船型設計,以往只能船頭破冰,在浮冰密集的地方,掉頭可能就需要12小時,現在可以直接尾向破冰航行。

揭秘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
揭秘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

在今年的36次南極考察任務中,“雪龍2”號就承擔了給“大哥”開路的任務,成了名副其實的“開路先鋒”。今年11月下旬,兩艘船預計將抵達中山站附近,到時候,“雪龍2”號將走在前面,為“雪龍”號開出冰道

揭秘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
揭秘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

↑“雪龍2”號配備了“雪鷹301”直升機。一旦破冰船遇到特別密集的浮冰,還可以出動直升機偵查探冰。

小新瞭解到,更強的破冰能力,意味著科研人員能更早進入極地、更晚離開,延長科考作業的時間窗口、擴大科考作業的範圍,彌足珍貴。

而在另一方面,更強的破冰能力,也意味著“兩兄弟”都能更靠近科考站,從而

大大提升物資運輸能力。“雪龍2”號輪機員介紹,今年他們計劃把中山站1000噸的歷年積存垃圾都運回來,讓南極科考更綠色。

全身都是新裝備

除了“有勁兒”

“雪龍2”號還是一條“聰明”的船

全身都是新裝備

揭秘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

據介紹,“雪龍2”本身,就是一條名副其實的

智能化船舶。船體內部有很多傳感器,主要來監測船體結構的震動、溫度等,根據這些數據,就能計算出破冰的時候對船體有沒有損害

揭秘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揭秘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

↑艦橋上的子母鐘,左邊的母鐘一個是國際標準時間,一個顯示的是船舶當前所在時區的時間,因為“雪龍2”號要頻繁跨時區作業,只要調節母鐘,全船所有的鐘就會跟著改變時間。

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

“雪龍2”在科考能力上

也有了巨大提升

“月池”是個屢屢被船上科考隊員們提及的陌生名詞,走進甲板上的月池車間,看起來似乎只是平平無奇的一個吊車,下面是普通的地板。

所謂的月池,由上蓋、底蓋、防浪板、抽排水裝置、除冰裝置等組成一套系統。整套裝置都由國內自主設計製造。地板一打開,就主甲板往下貫穿5層甲板,直通海底。過去在密集冰區,裝備無法下放和回收,現在就可以避開海冰進行作業。

揭秘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

↑地板打開,直通大海,這就是“雪龍2”號的月池系統。

另外,“雪龍2”號還配備了一系列包括物理、低溫、恆溫等專業實驗室和大量的通用實驗室。在通用實驗室中,仔細觀察,會發現所有試驗檯都配有腳輪。

“雪龍2”號實驗室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就是為了保證實驗室的機動性,可以按照每次科考任務的不同重新佈置。

揭秘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

此外,小新還了解到,儀器設備使用的是50赫茲的交流電,但其實普通發電機直接發的電,頻率上會有一些誤差,因此,

船上還專門配備電動發電機對發出的電進行整流,保證誤差只有0.0幾赫茲,這樣精密設備就不會受到影響。

揭秘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揭秘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