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白鬍姬酒肆,安祿山胡旋漫舞,大唐朝為何流行起“粟特風”?

李太白鬍姬酒肆,安祿山胡旋漫舞,大唐朝為何流行起“粟特風”?

歷史迷猴神通:文章不寫一句空

銀鞍白馬度春風,笑入胡姬酒肆中。

李白在長安的時候,喝酒似乎成了他的大事,因此上,酒肆裡的“胡姬”讓他印象很深,這兩句詩就出自他的《少年行》。

事實上,在盛唐時期的長安和洛陽,不僅“胡姬”是一道風景,胡服、胡帽、胡旋舞都成為了流行。

事實上,盛世唐朝充滿了“國際範”,而在這些國際範中,有很多元素來自於安祿山的老鄉:粟特商人。

為什麼唐朝會流行“粟特”?曾經的粟特商人有多麼優秀?

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從各個角落來發現那些精彩的粟特元素,來理解唐朝文明的包容和博大。

李太白鬍姬酒肆,安祿山胡旋漫舞,大唐朝為何流行起“粟特風”?

一、盛世流行的元素:胡姬、胡服、胡旋舞

在唐朝,長安、洛陽都是國際範的大都會,來自歐亞各地的文化元素在這些地方交匯,繁榮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01.胡姬:把美麗留給大唐

事實上,在唐代的文人中,對“胡姬”映像深刻的不止李白。岑參在《青門歌送東臺張判官》裡,也表達他對胡姬的讚美:

“胡姬”酒壚日未午,絲繩玉缸酒如乳。

事實上,長安的外商很多都來自於粟特,而“胡姬”很多都來自粟特人開設的酒肆。

在大唐西市,以及春明門到曲江的路邊,佈滿了賣“洋酒”的店家,西域葡萄酒、大食的龍膏酒以及三勒漿,佔據了他們的櫥櫃。

事實上,儘管唐朝人民充滿創造力,但他們卻沒有仿製成功這些美味的洋酒。

於是,從遠方進口原漿在中原高價販賣,就成了粟特商人的金飯碗。

但遠來的佳釀畢竟昂貴,於是,招攬出手闊綽的達官貴人進入酒肆,就成為精明的粟特商人研究的課題。

於是,讓能歌善舞的“胡姬”在酒肆中才藝助興,就成為了長安人看到的一道風景線。正如賀朝所言:“胡姬春酒店,弦管夜鏘鏘”

可以看出,當年長安酒肆的經營模式已經十分現代化。很顯然,李白和岑參難以抵抗這麼燃情的異族風情……

李太白鬍姬酒肆,安祿山胡旋漫舞,大唐朝為何流行起“粟特風”?

02.胡旋舞:唐朝的燃情勁舞

白居易在回憶開元、天寶往事時,忍不住寫了《胡旋女》:

胡旋女,胡旋女。心應弦,手應鼓。弦鼓一聲雙袖舉。迴雪飄颻轉蓬舞。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

在唐朝,“胡姬”跟著爽朗豪放的異域節奏,舞動起燃情的舞步時,總是能實力圈粉。事實上,胡旋舞步不僅讓酒肆的人們酒興大增,甚至深刻地感染了上層社會。

《舊唐書》裡記載女皇武則天的侄孫武延秀,已經學會了胡旋:

延秀久在藩中,解突厥語。常於主第,延秀唱突厥歌,作胡旋舞。

事實上,唐朝皇帝甚至也是胡旋發燒友,《新唐書》記載,粟特諸國多次向他進獻“胡旋女”:

康者,開元初貢鎖子鎧,侏儒,胡旋女子。

把能歌善舞的胡旋女,進貢給會玩愛玩的皇帝李隆基,可謂是投其所好。而當這位才藝多端的玩家皇帝愛上了胡旋後,唐宮就迅速又颳起一股粟特風。

天資聰穎的楊玉環很快精通了舞步,其他人也都紛紛效仿。白居易形容當時的唐宮裡是:“臣妾人人學圜轉”。

很顯然,在白居易看來,胡旋舞已經成了皇宮裡的一種“流行病”!

李太白鬍姬酒肆,安祿山胡旋漫舞,大唐朝為何流行起“粟特風”?

京劇中的楊玉環

03.胡服、胡帽:風靡唐朝的粟特風

事實上,唐朝人民對外來文明中的優秀內容是缺乏免疫力的。

事實上,和胡旋舞一起風靡起來的,還有粟特風的“胡服”和“胡帽”。

自從有人類開始,似乎女性就比男人更熱衷於裝束。於是在唐朝,一種男女通用的粟特服款式就受到了唐朝女性的熱追。

太平公主則成為了這個潮流的引領者,《新唐書》記載:

高宗嘗內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帶,皂羅折上巾,具紛礪七事,歌舞於帝前。帝與後笑曰:“女子不可為武官,何為此裝束?”

很顯然,和母親武則天一樣,太平公主也是熱衷於打破常規的人物,胡風從她這裡吹起並不奇怪。

事實上不僅如此,在開元年間,唐朝又突然流行起“胡帽”。而宮廷,依舊是這股風氣的起源地。《新唐書》記載:

開元初,宮人馬上著胡帽靚妝露面,士庶鹹效之。至天寶年中,士人之妻,著丈夫靴衫鞭帽,內外一體也。

從這裡可以看出,在天寶年間,中上層的唐朝女性已經從頭到腳都穿起了粟特服裝。

唐宮簡直像是當時的“米蘭時裝週”,全國都在跟他們的風尚,而他們則在學習粟特風尚。

胡姬、胡服、胡旋舞,在唐朝颳起的粟特風很猛!

李太白鬍姬酒肆,安祿山胡旋漫舞,大唐朝為何流行起“粟特風”?

《長安十二時辰》中,檀棋的胡服

二、粟特商人:旅居大唐的商業精英

為什麼粟特風在唐朝大行其道?首先還是要從粟特商人說起。

01.為飢餓奔走的粟特商人

事實上,粟特人又被成為“為飢餓而奔走”的人,他們是唐代最有影響力的外商,來自於當時的“康居”。

“為飢餓而奔走”的粟特人,有著極其頑強的商業精神,他們不管路途多麼遙遠,都要跨越艱險,直到實現目的。

根據齊東方先生的考證,在唐代,粟特商人控制了絲綢之路上的東西放貿易。《新唐書》裡有著對他們的評價:

善商賈,好利,丈夫年二十,去旁國,利所在無不至。

事實上,粟特商人的能耐確實很大。

根據學者考證,自從漢代開始,粟特商人就開始經營絲綢之路上的貿易,他們不僅為中原帶來了黃桃、瑪瑙、葡萄酒,他們甚至還把獅子、豹子進貢到長安。

李太白鬍姬酒肆,安祿山胡旋漫舞,大唐朝為何流行起“粟特風”?

歷史迷猴神通,誠邀關注!

02.粟特商人們的富貴

事實上,粟特商人雖然艱辛,但他們也得到了自己的富貴。

在對唐代粟特墓葬的考證中,學者們發現許多粟特商人墓誌,這些墓誌盛讚了墓葬主人生前的榮耀。如洛陽粟特商人《康婆墓誌》記載:

錦衣珠服,入必珍饈;擊鐘鼎食,出便聯騎。

而《康老師墓誌》則記載,墓主人生前不僅富有,而且和上層社會交往頻繁:

金鞍寶馬,去來三市之旁;綏頰高談,出入五侯之第。

類似的出土資料比比皆是,驗證了粟特商人群體,在唐朝曾經擁有過的驚人財富。

李太白鬍姬酒肆,安祿山胡旋漫舞,大唐朝為何流行起“粟特風”?

唐代三彩

03.粟特人的文化素養

作為四海為家的跨國商人,粟特人從來不缺乏社會實踐。而在跨國的貿易中,他們也掌握了更多的語言。

唐朝政府曾經設立“譯語人”官職,而擔任這一職位的,大多是粟特商人。

唐朝希望精通多種語言的粟特人,可以作為大唐朝和周邊國家聯絡的中介,而服務唐朝的過程中,粟特商人也提升了政治地位。

根據學者考證,在進入唐朝以後,粟特人不僅很好地生存下來,而且也開始接受漢地文化。《全唐文補遺》記載當時以儒學知名的粟特學者康敬本:

司成碩學,就釋十翼之微;弘文大儒,詢明六義之奧。

接受儒學,並且成為知名學者,康敬本已經進入了唐朝上層知識社會。

粟特人因為“飢餓”而經商,因為經商而致富,最終又因為知識而走入上層社會,他們的路走得很長,但也很成功。

李太白鬍姬酒肆,安祿山胡旋漫舞,大唐朝為何流行起“粟特風”?

大唐西市博物館

三、從粟特商人的優點,看從安祿山的可愛之處

01.有情商、善交流、會做生意

關於粟特人的價值理念,我們在《新唐書》裡可以找出一條線索:

深目、高鼻
嗜酒好歌舞於道,生兒以石蜜啖之,置膠於掌,欲長而甘言,持錢如膠之粘物,習善商賈,爭分銖之利。

粟特人在孩子出生時,父母會把石蜜放在嬰兒嘴上,把膠塗在嬰兒手上。父母的理想很豐滿,他們希望孩子長大以後,說話像蜜一樣甜,財富如膠似漆地附著在身上。

在這個四海為家的民族看來,能說會道,會討人喜歡,善於開源節流能成為優秀的商人,會具有更多的生存優勢。

李太白鬍姬酒肆,安祿山胡旋漫舞,大唐朝為何流行起“粟特風”?

02.安祿山的可愛之處

事實上,安祿山是唐朝最有名氣的粟特人。

事實上,儘管後來發動叛亂,但天寶前期的安祿山,得到了朝廷上很多人的好評,尤其聖人李隆基對他十分欣賞。

安祿山既然能一度贏得輿論,也定然有他自身的“可愛”之處。而這些可愛之處,有些確實是商人的優點。《新唐書》記載安祿山:

晚益肥,腹緩及膝,奮兩肩若挽牽者乃能行,作《胡旋舞》帝前,乃疾如風。 帝視其腹曰:“胡腹中何有而大?”答曰:“唯赤心耳!”

從中看出老安能歌善舞,情商很高,隨機應變地討玄宗喜歡,在他身上存在著傑出的商業素養。

在唐朝,粟特人用勤勞和智慧推動著絲綢之路上的經濟文化交流。於此同時,也讓他們自己走上了成功,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他們勤勞勇敢,吃苦耐勞,充滿商業智慧,同時又能歌善舞,熱愛文化。

李太白鬍姬酒肆,安祿山胡旋漫舞,大唐朝為何流行起“粟特風”?

劉昫等《舊唐書》、歐陽修等《新唐書》、董誥等《全唐文》、彭定求等《全唐詩》、徐松《唐兩京城坊考》、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吳鋼《全唐文補遺》、榮新江、張志清《從撒馬兒幹到長安》、榮新江《四海為家——粟特首領墓葬所見粟特人的多元文化》、王文森《唐代絲綢之路上的粟特商人》、齊東方《唐代金銀器研究》、毛陽光《唐代洛陽粟特人研究》、陳安媞《唐朝與粟特藝術交流研究》、王婧怡《胡姬與唐代酒文化》、平岡武夫《唐代的長安與洛陽》、黃曉非《“胡旋”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