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治療新方法——基因治療

帕金森病基因治療,就是以一些病毒作為載體,通過病毒感染靶向細胞,替換或修改靶細胞的突變基因,從而達到治療目標。這種病毒載體為非複製型(不會自身複製也不會傳播,從而可控),如腺病毒、慢病毒等。

一些研究已經證實這種病毒安全有效。

這種方法的優勢在於能直達特定腦區,減少對非目標區域的影響。這裡,下面介紹一下目前在研的有關多巴胺修復、基底節網絡調節等帕金森病運動症狀的基因治療,同時也介紹一下帕金森病神經營養因子和疾病修飾方面的研究進展。

帕金森病治療新方法——基因治療

多巴胺修復

芳香族-L-氨基酸脫羧酶(AACD)能將左旋多巴轉換為多巴胺,是多巴胺生成的關鍵酶。現已證實,通過腺病毒的方法,可以實現AACD對左旋多巴的脫羧功能,並在動物體內實驗中獲得陽性結果。臨床實驗在2019年底結束,目前的結果顯示,該方法耐受性良好,沒有嚴重的不良反應。

ProSavin是一種包含三個基因的病毒載體:AADC、酪氨酸3-單加氧酶和GTP環化水解酶1,都是生成多巴胺所必需的。帕金森病患者輸注12個月後,運動症狀有明顯改善。隨後又發起了第二代OXB-102,第二代載體包含的基因相同,但是多巴胺生成能力更強,動物實驗顯示OXB-102比ProSavin效果更佳。目前II期臨床試驗還在進行中。

基底節網絡調節

在帕金森病患者中,黑質紋狀體系統的變性導致丘腦底核(STN)的失抑制(活性增高),從而過度抑制蒼白球內側部(GPi)和黑質網狀結構(SNr),釋放興奮性穀氨酸。這條通路提示,如果能提升STN的GABA通路,激活穀氨酸脫羧酶(GAD),可能是一個潛在的治療方法。腺病毒-GAD輸入靈長類PD模型的STN後,確實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動作遲緩和震顫,提高運動能力。隨後的人類實驗也的得到陽性結果,輸注腺病毒-GAD的患者6個月後UPDRS評分有改善,12個月後帕金森病異動症的持續時間也有顯著縮短。

神經營養因子

神經營養因子是如何進行神經保護的作用機制尚不明確,但有不少研究證實了神經營養因子對多巴胺能神經元起到保護作用。在動物實驗中,神經膠質源神經營養因子(GDNF)能減緩衰老過程。由Amgen牽頭的II期雙盲對照實驗中,向帕金森病患者基底節持續輸注GDNF,患者耐受度良好,但是UPDRS評分並沒有顯著提高。另外存在一種GDNF的類似物,神經生長因子(NRTN)。在PD的動物模型中注射NRTN結果並不一致。CERE-120(腺病毒-NRTN)的I期實驗顯示UPDRS評分改善,但是隨後的II期實驗在終點時間並沒有顯示UPDRS評分有統計學差異。

科學家們並沒有因為GDNF和NRTN的失敗而放棄。大腦多巴胺神經營養因子(CDNF)是大鼠中腦多巴胺能神經元的營養因子,目前I、II期實驗正在評估CDNF對帕金森病患者基底節直接輸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還有其他的神經營養因子正在進行臨床前期實驗,如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等。

帕金森病治療新方法——基因治療

總而言之,帕金森病基因治療很有前途,雖然在疾病修飾和營養因子研究方面還沒有成功,但在多巴胺修復和運動症狀改善方面已見成效,接下來可能要在營養因子的配比、優化輸注方法等方面再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