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辨人术:四句话,四类人,大家都可以对号入座

这套辨人术,记录在先秦典籍《荀子》当中,只有四句话,就将所有人分成四类,而且分析归纳得相当精准,可以说,不管世上有多少人,基本上都在这四类当中,而且从无例外,大家都可以对号入座,自己或别人都行。

先秦辨人术:四句话,四类人,大家都可以对号入座

荀子

找准位置之后,企业等集体方面如何识人、用人方面的大用暂且不说,单对个人而言,最起码可以知道自己是什么人,有什么缺点,该怎么改进,从而为今后的发展指引正确的方向;另一方面呢,也可以知道,周围都是些什么人,哪些人值得深交,哪些人要敬而远之,从而避免一些无用的社交。

先秦的这套辨人术,作用就能有这么大,那么,这套辨人术,究竟说了些什么呢?很简单:

先秦辨人术:四句话,四类人,大家都可以对号入座

商鞅

一类: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能说,会做,能讲道理,也能奉行道理,生活中一般都敏言捷行,各方面都很优秀,很少见,遇到就是运气,所以将这一类人称之为“宝”,比如战国时期的商鞅、张仪等;

先秦辨人术:四句话,四类人,大家都可以对号入座

第二类:口不能言,身能行之。

不能说,但能做,遇事之后,知道该怎么去做,但就是讲不出道理,或者不善于讲出道理,生活中一般都讷于言,而敏于行,很多敦厚稳重的人就是如此,这一类人称之为“器”,比如三国时期的邓艾;

先秦辨人术:四句话,四类人,大家都可以对号入座

第三类:口能言之,身不能行

只会说, 不会做,遇事夸夸其谈,不务实际,也有点本事,但却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类人称之为“用”,比较常见;

第四类:口言善,身行恶。

只会说漂亮话,只会讲大道理,做起事来,却自私自利,怎么便宜怎么来,怎么省事怎么来,这类人也不多,遇到以后就要小心,因为他们称之为“妖”,比如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

先秦辨人术:四句话,四类人,大家都可以对号入座

岳不群

古人的所说的“听其言,观其行”,就是这个道理,从简单的说话、办事上,分出自己或别人到底是什么人,“宝”或“器”固然很好,“用”则需要改进,以上三类都可以深交,但如果成为或者遇到“妖”,则需要警醒或者敬而远之了。倘若反其道而行会怎么样呢?

如何对待这四类人,古人也说得很清楚了 ,所谓: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宝”或“器”要珍惜爱护,“用”则需要有限制,有区别的对待,使用,至于“妖”,古人都认为, 遇到这种人,就需要有多远躲多远,这是历史的经验,倘若不听古人的话,最后吃亏的一定是自己。

先秦辨人术:四句话,四类人,大家都可以对号入座

辨人

当然,先秦典籍《荀子》当中记载的这套“辨人术”,原本是提供给君王发现人才,辨别人才,使用人才的,但,因为其简单易行,将各种人分析归纳的又是那么准确,运用到生活当中又有什么不行的呢,最起码,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啊。

参考文献:《荀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