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明連續至今而沒有間斷是因為中華有孔子創立的儒家嗎?

紅星照耀神州


多謝題主。

華夏文明源遠流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數千年來,在中國這塊土地上,雖王朝不斷更替,但文明一脈相承,從未出現過斷代。


文明的判斷標準

  1. 城市的出現

  2. 文字的使用

  3. 金屬工具的發明



文明的延續性

  • 古埃及文明——公元前3200年前後

  • 古印度文明——公元前2300年前後

  • 古巴比倫文明——公元前2371年前後

  • 古希臘文明——公元前2000年前後

經過歲月的洗禮,古老的文明大多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中斷,文字消失,宗教更迭,古埃及甚至出現了斷崖式斷層。語言和文字的保存對文明的延續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自秦漢以來,官方和民間對語言文字及古籍的收集整理從未間斷。語言一直在融合,但表意不變。文字字形在變,但架構不變。“禮儀道德”始終是華夏文明的言行核心,“天人合一”始終是文明的最高追求。



“如果沒有儒家,華夏文明是否會間斷?”

儒家傳承於商周文化,其哲學思想源於周易,周易的成熟源於夏商及夏商之前古人對天地萬物的求索。

儒家的貢獻

  1. 興辦私學,有教無類。文字的傳承不再侷限於貴族階層,為文化的多元化發展打下了基礎。

  2. 整理史籍,著書立說。歷代儒家以文化傳承為己任,有繼承,有發展,綿綿不絕。

  3. 兼容幷蓄,繁榮穩定。儒家是至剛之道,但並不排外。董仲舒吸納陰陽五行,程朱融合釋道,儒家可以說是集百家之大成。傳道、授業、解惑,為國為民,代代相傳。



華夏文明是多種族多宗教並存的文明,但以宗教為名所致的衝突極少,這與我們講求的“天人合一”密不可分。儒家作為先秦諸子百家其中之一,其哲學思想也在“天人合一”之中。可以說,只要華夏文明的核心“天人合一”不變,華夏文明就不會出現間斷。


木正戰國


華夏文明5000年往上數,儒家只有兩千多年,為何說華夏文明的延續靠儒教?

事實上,儒家當權後的宋明,華夏兩度滅國,如果不是華夏文明太先進,以漢字為載體的文明底蘊太深厚,滿清一定滅了華夏。

若說華夏文明為何延續,其實漢字當居首功。

第一,漢字以字形表意,不依賴發音,華夏南北,相隔萬里,方言萬千,但一寫出漢字都知道我們屬於華夏,自然保證了天然的文明血脈。

第二,漢字演化出書法藝術,連胡人也心動神馳,蒙人康裡夔夔,滿人成親王,均為書法大家,乾隆字寫得不咋樣,但絕對屬於書法發燒友。雖然滿清給華夏染上一片胡味,但底色他們改不了,也免不了被同化的命運。


泉心2018


中華文明綿延不絕最主要原因,眾說份紜。我覺得秦始皇起到了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要作用,所以,儘管被許多人怒罵攻訐為“暴秦”,史學家並不敢否認贏政的貢獻,稱之為“千古一帝”。

黃帝、伏羲、堯、舜、禹等三皇五帝孕育了“兩河流域”等華夏文明基因;至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期,算是漢文化的童年;秦贏政統一六國,設立郡縣,制定“文同種、車同軌、量同衡”等基本制度,使神州大地歸於一統的文化認同。經前漢後漢培育,漢武帝聽從董仲舒建議“黜廢百家、獨尊儒術”,確立孔孟之道至高無尚思想統治地位,才有了後來“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漢文化對江山社稷的認識。

五千年文化,生生不息,孔子誕生至今也才2770年,不能往儒學身上硬扯…秦始皇功不可沒哦。


訥於行


末學認為:中華文明不斷絕的主因是地理太好了,和儒家沒什麼關係。

四大文明古國,其中滅絕的三個是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

埃及和古巴比倫最先被滅,因為國土縱深小,沒有高大山脈和寬廣海洋阻隔。

古印度西北方向山脈不夠高大,還存在幾個山口,異族很容易就可以從此侵入到印度河流域,乃至恆河流域。

而華夏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北部,華夏文明由草原民族和農耕民族交替守護。

(可能有人眼光很狹隘,覺得蒙古草原民族文化新疆遊牧文化西藏文化,不算華夏文明。如果用狹隘的眼光看,黃帝時期把山東省叫東夷,孔子算東夷異族,湖北算南蠻,老子是南蠻異族……提出質疑的人很可能也不是華夏人。所以這樣不合理。)

華夏文明東部是最廣闊的太平洋,南部是大海和茂密原始叢林,西部是生命禁區的西藏高原,北部是蒙古高原,更北方是超嚴寒的西伯利亞。



古代異族想入侵華夏文明只能走新疆甘肅一線,這條線數千裡的戰略縱深,如果異族幾十萬大軍殺來,漫長的補給線是無法承受的,軍隊越多崩潰越快。

如果異族少量部隊走這條道,可能沿途的彪悍馬賊就能把異族打退。

更何況華夏文明的雙保險形態:農耕民族衰敗,遊牧民族會接替守護這片土地……遊牧民族衰敗,農耕民族會崛起守護這片土地……華夏文明總體很少有衰弱的時候。


圓凱禮佛


不要上儒家貼金,我們華夏文明是指的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並不是腐儒不足二千年的文明,正是有了儒家獨尊後,到了五胡亂華,蒙元,滿清時期我們漢人幾次差點滅種。我們生在富饒的祖國大地,才孕育了我們華夏的古文明,沒有儒家思想,我們國家五千年的文明一樣得到傳承。


求知若渴2


不是,文明的延續靠的是制度的迭代,看過幾個古文明嗎,古印度古希臘古埃及別看書上把這些文明描述得如何如何先進改變不了一個悲哀的現實,這些都是奴隸制文明奴隸制王朝,而這些文明王朝對應的是中國夏商周文明,中國的夏商周文明和世界其他古文明一樣都蓬勃得很也是讓現代人無法理解的,河圖洛書易經中國哪些神秘難懂的書籍都是來自夏商周。

中國文明為什麼得到延續,靠的是春秋戰國百家爭鳴進入封建文明,其他的古文明沒有進入封建文明滅亡正常的很,人類文明的進步都是依賴於制度的前進,沒有前進滅亡正常得很,就說歐洲文明進入了封建文明之後到現代這還不是一樣沒有斷絕對應中國的同樣是封建文明,


xynamjg


儒家不是孔子開創的,儒家核心價值體系之"天地君親師"出自《國語》,形成於《荀子》。天代表所認同的階級;地代表為所認同的階級謀福利的組織、政權及國家;君是組織代言人就是領袖~忠君就是現代說的緊密團結在xx領導核心周圍;親構成家,國是千萬家,家是最小國;師是榜樣,是個體與集體自強不息所樹立的目標。自秦朝開始,統治階級(天)就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而擴充其成分,就是說天一直在擴大。如秦漢隋唐是門閥為主,宋元明清就是士紳聯盟為主,解放後就是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勞動人民為主。敢叫日月換新天,這日月代表國家,新天就是新的統治階級。

孔子之所以被歷代加封為大成至聖先師,是因為在竹簡記事年代,孔孟是聖人述而不著(不是誰都能如呂不韋那樣著書),讓其七十二門徒在孔孟口述的基礎上發揚光大~沒有白紙黑字的誰都能按自己的理解闡述,這是所謂集體智慧結晶。而且後期還有秦朝書同文的所謂焚書坑儒事件(禁用其他六國文字),儒家六書如果不是以秦朝的文字刻在竹簡上流傳的,只會斷代,如最新出土的楚國文字版的道家著作《太一新章》。

儒家產生的時代背景是周代商~商末酒池肉林導致周弔民伐罪取而代之,過度追求物慾是淫(過、貪皆為淫),萬惡淫為首。所以到戰國百家爭鳴時,《管子》就總結說"省刑要禁文巧(奢侈)"、"不禁文巧則民乃淫"。

國家本來是認同某種理念而犧牲成員部分權利而形成的集體。但這個集體如何長久,就需要有個核心價值觀。一般來說天下歸仁、天下大同都是國家、集體維持其存在的行事準則。用西方話語來說就是我為人人的團結(團結就是力量和正義)~題外話二戰是分裂勢力海權國家英美對歐洲大一統勢力陸權國家法西斯諸國的勝利(法西斯原意就是團結)。英國以分裂歐洲獲利而成為日不落帝國(英法百年戰爭、英國七次組織反法同盟阻止歐洲大一統),美國離岸平衡策略到處煽風點火、混水摸魚從中獲利……。

話說回頭,儒家認為一個國家的根本準則就是所謂大同是什麼樣的?是克己,是慎獨,是不以物喜,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不患貧而患不安,因為食飽則思淫慾……新中國根本法中也直接註明"國家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這些都是一脈相承。

對比下歐美,歐美壓根就是矇昧狀態,如前幾年美國精英希拉里在澳大利亞就說"現有資源不夠中國和歐美一樣成為發達國家"美國普通民眾日均生產4公斤的生活垃圾~這是淫,所謂簡約而不簡單的貴族文化~還是淫。


咿唉喂


這個提問,存在移花接木、斷章取義的嫌疑,這也是儒家思想最大的問題所在。

①從沒中斷的文明,指的是三千年之前的四大文明古國,那時候還沒有孔子和儒家思想。

②與孔子那個時代並列的古希臘文明,此後也沒有中斷過,奠定了西方現代文明的基礎。

③真正貫穿五千年華夏文明的,是派生儒家及諸子百家,被儒家思想認定為消極的道家。


伯成01


創立儒教是主要但不是全部,還有文字,還有《史記》,還有禮教,中國歷史長江,儒教如同長江發源,文字、《史記》,禮教如同支流。


天上雲彩38


贊同你的看法。秦始皇千古一帝,是他統一文字,統一量.法及其它律制。

對中華文化的傳承是蓋世之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