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陽有機蔬菜走上國際舞臺

前段時間,在寧陽縣蔣集鎮張家圩子蔬菜基地裡,村民張偉正忙著收毛豆,“這些毛豆都是供給村裡企業的。”蔣集鎮素有種生薑和花生的傳統,在有機蔬菜種植方面卻一直處於空白狀態。

去年,泰安子泰食品有限公司落戶蔣集鎮,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將蔬菜產業鏈延伸,實現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服務。

毛豆、西藍花等蔬菜進入加工車間,經過清洗、漂選、冷卻、速凍等工藝,出口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地。目前公司已發展有機蔬菜種植基地3000餘畝,配套建設有機蔬菜研發中心和種苗繁育中心,蔬菜加工、包裝車間,倉儲庫、冷庫等設施,建成一條5噸/小時的國內領先速凍生產流水線。


寧陽有機蔬菜走上國際舞臺



在堽城鎮茅莊蔬菜基地,常勇亮就種了西藍花、菠菜等蔬菜300多畝,下月初西藍花就見收成了,種多少收多少,細算下來,常勇亮每年純利潤就有50多萬元。

“保護價”收購,讓村民吃了定心丸。“蔬菜價格較高時,企業按市場價收購;當蔬菜大量上市價格回落時,企業仍按當初的價格收購,這讓村民不必冒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張偉說,之前別說種有機蔬菜了,就是一般的綠葉菜也很少接觸,沒有技術指導擔心產量上不去,有了產量又苦於沒有銷路,為此顧慮重重。

“農戶種菜供給我們,解決了銷路的問題,全程還要有配套的技術指導,幫菜農把產量提上來,讓有機蔬菜種植簡單化。”泰安子泰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海濤說,公司還與山東農業大學、日本上村食品株式會社、日本LF食品和泰安市農科院等院校達成了技術合作協議,藉助高校、國外客戶和科研單位的技術力量,加上公司技術中心等配套設施,有機蔬菜加工更加精細化,訂單式產品遠銷海外,將專家、企業、農戶“鏈”在一起,實現三方共贏。

在國內外專家的支持下,企業順利開展了有機種苗繁育體系技術研究、有機蔬菜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等項目,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與泰安市農科院合作的“青花菜新品種引進及馴化改良”項目取得了階段性成功。

專家們深懷絕技,帶著成果而來,但新品種的引進和馴化、標準化種植這些“高深功夫”直接落到每家每戶不現實,農民也未必搞得清,於是“技術紅娘”企業技術員和“駐場員”便出現了。

“在基地裡,西藍花、毛豆等蔬菜‘吃’的、‘喝’的都是生物肥料和生物製劑,對土壤還有保護作用。”駐場員老張告訴記者。企業技術員和駐場員負責解決農民種植的日常難題,疑難雜症和新技術則交給專家。通過聯合,專家培訓了大量的“腿”服務農民,自己還在產學研的創新平臺上收穫了課題,企業新增了種植基地,實現了產品粗加工向精細加工的轉變。

在蔬菜包裝盒上,記者注意到一張小標籤,上邊有一串編碼。“每串編碼都是一個微型數據庫。”李海濤說,憑這串編碼,客戶可以追溯蔬菜種植生產加工所有環節,有效保證食品安全的各流程監管。

“政府為企業和高校、科研單位牽線搭橋,每家龍頭企業都有一家以上的技術合作單位。專家、企業、農戶“鏈”在一起,把綠色農業產業化的鏈條拉長,細化產業分工,形成聚合效益。”蔣集鎮鎮長王豔蘋說。

藍山:有機蔬菜暢銷粵港澳 促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近年來,藍山縣塔峰鎮巖口村永州神濃有機農牧科研有限公司蔬菜基地充分利用當地自然生態優勢,採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發展有機蔬菜600餘畝,年產有機蔬菜150多噸,銷往粵港澳大灣區,有效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金秋時節,走進塔峰鎮巖口村永州神濃有機農牧科研有限公司蔬菜基地大棚,只見農戶們或忙著栽種當季蔬菜,或揮舞著鋤頭進行人工除草。在一排排的蔬菜大棚內,到處都是綠意盎然,綠油油的白菜、西紅柿、黃瓜等各類蔬菜格外惹人喜愛。

蔬菜基地負責人林廷蔭告訴筆者,這裡種植的蔬菜都是有機的,採用有機肥料和物理防蟲、殺蟲技術,絕不使用化肥和農藥製劑,整個生產實現無毒害、無汙染。在用工方面,基地每年都會聘請附近村莊的農戶幫忙生產,平均每天都有30餘人在這裡播種、鋤草,打造了一個真正種植有機蔬菜的生態有機農場。

為了打開市場,神濃有機農牧科研有限公司蔬菜基地不斷創新技術方法,實行蔬菜輪作和生態防蟲,有機蔬菜品質大幅提升,栽培面積發展到600畝,年產量由80噸提升至150多噸,年產值達2000餘萬元。2016年,該基地正式獲得中國有機產品認證證書和IFOAM有機產品認證證書。

目前,神濃有機農牧科研有限公司蔬菜基地正著手拓展北京、上海的有機蔬菜市場,並擴大有機水稻種植,建立有機大米加工基地。屆時,將形成一個融農業生產、科研於一體的現代化高科技農場,打造一個本市、本省乃至全國的知名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